这个拥有李嘉诚、曾荫权、唐英年等会员的“超级俱乐部”来到北京后,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北京商业中心王府井附近的金宝街,近来由于多家国际一线品牌的进驻,已经逐渐成为一处高档消费购物的场所,和周围现代风格的购物中心不同,位于金宝街68号的一座仿古建筑从外观上很容易让人以为是一处刚刚修缮完毕的文物古迹,神秘的外观颇引人想一探究竟。
建筑门口一匹昂首奔驰的骏马铜像多少透露了此处的真实身份,北京香港赛马会会所就隐身于翘脊飞檐之内。
西装笔挺、始终面带微笑、衬衣袖口绣着名字缩写的唐小尧是这里的“当家人”,或者按他自己的话说是“会所的管家”。他从前做过五星级酒店经理,如今打理着香港赛马会在香港之外唯一的一家会所,或者说想把一段100多年的马会文化延伸到北京。
香港回归前,邓小平那句著名的“马照跑”的承诺,让世人了解了赛马在香港社会生活的重要地位,实际上,香港赛马的历史本身就是香港历史主要的组成部分。
开埠之初,殖民地的香港华洋泾渭分明,赛马几乎是唯一一项能让香港各阶层不论贫富、国籍而能和谐相处、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只有在马场,华洋商人才能冲破障碍,达成更多的贸易协议,赛马打通了华洋通商的大门,开启了香港之后的繁荣;日据时期,侵略者即使把真马换成了木马,也要制造市民生活一切如常的假象;上世纪50年代,大批移民涌入香港,人口剧升给社会资源造成了沉重压力,殖民政府背负着沉重的财务开支,1955年,马会决定将每年所得盈余悉数捐给慈善及社会服务计划,此后马会的捐款几乎惠泽港人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不论医院、体育设施、学校、博物馆等,都有赖马会捐助,才能够兴建或进行庞大的改善及重建工程。由此才能理解为何“马照跑”甚至列于“股照炒、舞照跳”之前,成为香港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最重要的象征。
在北京香港马会会所,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这段历史,与五星级酒店同样豪华精致的这家会所,除了与赛马相关的画像、雕塑外,还有整整一面墙用照片展示香港马会的发展历程。
与照片上看得见的历史同时存在的,还有空气中弥漫着的传统味道。会客厅桌子上摆放着“保持低声交谈”、“请将手机设置为震动”的提示牌,一种老派英国绅士言行规范的氛围透过设置的一些细节扑面而来。
唐小尧把自己看成是这种传统的维护者,即使要把马会会所中所蕴含的会所文化和生活方式引入没有赛马历史的北京,对其核心标准却不愿意做丝毫的妥协,不过他承认在异地推广这种生活方式需要更注重技巧。
在他看来,香港马会的会所起初就代表一个圈子,是一种贵族运动,刚开始仅仅包括英国的达官贵人,他们代表了那个社会最上流的一个层面,又或者说香港马会的根基是阶层,是精英阶层和平民阶层的差别,他们组成了一个崇尚生活品味的私密圈层。
荣誉与稀缺
在香港人眼中,即使你很有钱,但如果你不是香港马会会员,那你就算不上是一个有身份的人。
事实上最让香港马会骄傲的并非是他一流的硬件设施,而是他们拥有的精英会员。会员名单中可以看到一串熟悉的名字:其中包括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新鸿基董事长郭炳湘、国泰航空董事兼常务总裁陈南禄等金融商界领袖,也有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大学校长、医生等社会贤达。
马会接纳会员有严格的标准,首先需要由两名遴选会员推荐,然后马会会对申请入会的新人进行两方面的调查:一是申请者的背景资料,任何污点都会被视作不合格因素;另外就是同香港恒生银行合作,对申请者进行财务调查。
马会过去十年的全费会员人数一直保持在13000人左右,即便通过了所有审查,也要等老会员去世或移民空出名额才能加入,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两年时间,这样平均下来,每个月新加入的会员只有25个。
物以稀为贵。恰恰是会籍的稀缺性,使得马会会员的身份更加受到上流人士的青睐。
就像香港社会经济的变迁使英国贵族绅士的圈子也接纳了华人精英一样,内地经济地位的提升也使得香港赛马会在北京开设了其150年历史上第一家香港之外的会所。唐小尧介绍,建立北京香港马会初期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会员频繁往来京港的需求,“与其让他们在北京住酒店,不如在北京给他们建一个家”。北京会所是为了向内地传递一种先进的会所文化。
内地会员完全享受和香港会员一样的待遇,10年内已有3000个名额,申请者自荐就可以。虽然北京会所没有做任何宣传,却已经收到300多份申请,目前已有近200位内地人士获得会员资格。
本地化,开始
但就像所有那些为自己悠久传统自豪的机构一样,如果不能适应当地水土,其积累的惯性多少会成为发展的障碍。一开始,马会想照搬香港会所的模式到北京,唐小尧觉得这很容易理解,“一百多年都这样延续下来,你让它有一点点小的变化,我们都要花很大的精力和努力。”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引入必须入乡随俗。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香港,如果一个人拿到香港赛马会会员的申请表,他会很开心,认为是对他个人极大的认可,申请之后准备耐心排队排两三年等待正式会员资格。但北京没有马会的传统,北京会所的影响力需要逐步的建立,并不能盲目照搬香港的做法,需要一个先被认可过程,让有兴趣的人深入了解。
唐小尧认为,北京香港马会会所终究是在推广一个 活方式,因此首先那些具备潜质能成为会员的人能够来体会这种生活方式,一些内地的精英,可能跟香港不做生意,或者不怎么去香港,更谈不上能接触到香港赛马会,对马会这个品牌就可能漠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做一些努力,通过一些活动,请他过来试用一下马会的产品,比如这里的餐饮,来感受马会的服务品质。
尽管北京已经有很出名的四大会所,但唐小尧依然认为北京香港马会会所有自己的特点,马会不属于私人,不是股份公司,也非营利性质的商业机构。另外,北京会所整体而言,在北京的俱乐部会所中面积最大、设施最齐全,更是唯一一家24小时开放的会所,同时马会会员都是各界精英,马会自然成为了一个会员交流沟通非常好的平台,北京香港马会会所的管理层每周都会和会员当面沟通,会员也乐于同其他会员分享自己的专业经验,比如马会会员里有中国最有名的风险投资家,就可以由他介绍风投领域的最新变化。会员之间的凝聚力也是会所文化的体现。
唐小尧强调,尽管在对外沟通方面他们会做更多的尝试,不过,对会员的资质和甄选标准却不会有丝毫的妥协。他们会去逐渐建立北京香港马会会所在北京长期的影响力,而不会追求会员数量迅速增加这样的短期目标。“一个一百多年的机构,有很深厚的企业文化,它迈出的第一步放在中国大陆,这已经代表着一个变化,从一开始非常保守,到逐渐地愿意去接受一些新的意见或者看法,而且这个模式还在不断探讨当中,我觉得未来许多突破都是有可能的。”他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