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在中国,特别是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做便利连锁店,如果一味照搬7-11的商业模式,那就离死不远了;来自石家庄的36524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尽管它还有待进一步考验……
“7-11是我们的学习标杆,但是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不能完全一样。我们早餐卖煎饼果子,它就没有;它咖啡卖得好,我这就不可能。”说这话的是便利连锁店36524的创始人之一于树中。
7-11品牌如雷贯耳,其领导者铃木敏文被认为是松下幸之助之后的日本新经营之神。它在全球有3万多家店铺,已经稳坐全球连锁体系第一位置多年。
36524(意为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年无休的服务)属于河北国大连锁公司(以下称国大连锁),是中国三线城市石家庄的地方便利连锁店,目前有700多家店铺。
一个是洋品牌,一个是“土包子”,一方面把洋品牌视为自己的学习标杆,一方面又不断强调二者的差异化,那么,极具中国“乡土气息”的36524究竟有什么玩法,证明着本土便利店的生存哲学?
扎根大地
日本人认为中国大陆太大,于是分成三条线进入。分别是上海市场,包括天津、河北在内的北京市场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截至去年,7-11在中国有590家以上店铺,其中北京75家,广州512家,其余在上海。
国大连锁事业部总经理贾军波说,便利店是靠规模经营,150家店铺是盈亏平衡点,少于这个数不可能赚钱。这就意味着7-11在北京和上海的市场还处于培养期,离赢利还很远。
更有趣的是,北京、上海等地的便利店由于竞争激烈各种原因,大部分都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而36524的净利率曾一度达到8%。用于树中的话说,“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业界普遍认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才会有便利店生存的土壤,这是因为便利店商品价格偏高,服务的是愿意拿钱购买时间的人群。这正是中国大部分便利店品牌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原因。
但36524自1997年就在石家庄开店,据说当时石家庄连自选超市都没有,商店都是柜台式,买东西必须通过售货员拿。就这样,36524熬了数十年之后,竟然出头了,2007年以后它就开始赢利。有三个重要背景让36524品牌在石家庄站稳脚跟。
首先,石家庄曾有过赖名声,叫“假冒伪劣集散地”,据说,如果你偶尔路过一个杂货铺买盒烟,大部分是假的,但你要常常在家门口杂货铺买烟,那可能是真的,因为老板怕你每天找他理论。而这种情况恰恰给了品牌便利店一个机会,如果能够保证“真品”,就能很快赢得信赖。36524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步步发展起来,多年坚持等待,终于培养了一批忠实顾客。当然,由于是国有企业背景(目前还有40%是国有股份),会有一些资产,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曾卖过地。直到现在,小朋友之间互赠零食时会说,“吃吧吃吧,这是在36524买的”,在石家庄,36524就代表品质保证。
其次,石家庄政府在2008年出台了“三年大变样”政策,所有旧的街道都要拆迁。其中一年,36524店铺被拆掉75家,为了保证市场占有率,于树中提出拆一家补两家,于是这一年新开了100多家店铺。这个过程中,本地竞争对手天元也被拆掉了很多家,由于这一年还赶上经济危机,大家对经济前景都不乐观,天元放弃了继续新开店铺。虽然一面拆店,一面新开店使36524的利润率下降到6%,但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36524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快速提升,并奠定了它当地龙头位置,目前仅石家庄市区就有300多家,除十几家加盟店外,都是直营店,占当地便利店市场85%份额。另外300多家是以石家庄为中心的乡村店。
再次,最重要的一点是,选址。36524创立之初是与一家台湾的著名连锁企业合资的,总经理也是那边空降过来的。一上来他就按照7-11在世界各地的打法来布局,比如把很多店开在居民区,他认为大陆也应该这样做。“结果80%都是失败的,”贾军波说,“那时候太超前了,他认为该开到居民区,但是大陆不一样,消费水平不到那一步。现在连北京、上海能不能开到居民区都不好说,反正石家庄是这种情况。”
“现在36524最好的店都在流动区。也就是十字路口,三角窗,占两面,只一面就意味着只能一边的人看到这个店,如果是角呢,四个方向都能看到。”贾军波说。还有一个行走习惯,单面的只能过人行道,而两面的一般购物会多两三倍。“还有就是避免在阴路开店,而要选择在阳路,比如某个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心路口,往北边去的是上班的,往南边来的是下班的,不能把店铺开在上班路,要开在下班的路。上班忙,没有时间左顾右盼,下班轻松了,回家要吃饭,就顺便买东西。这个方向选对了,业绩就要高30%。”
“便利店,最大是便利,这个体现不出来,一切免谈。”于树中说。
那么,在运营和管理手法上,36524和7-11有哪些异同呢?
打法一:要懂得商品组合
早上到7-11买杯豆浆,午餐吃个盒饭、饭团或凉面之类,已经是许多上班族的常态。
这是7-11的主要产品,它有50%以上销售额来自上述速食产品。由于速食是自己做或者找代加工厂,省去很多环节,如果仅算单店赢利,7-11毛利很高,大概能到47%。如果想大规模扩张,需要保证速食口味统一性,日本代加工厂可以做到大规模生产仍然质量保证、口味统一。“但中国不敢外包,少量还可以自己做,一旦上规模到几百上千家就很难,口味、质量都会是难以逾越的坎。这正是7-11进入中国后扩张一直很慢的原因之一。”贾说。在北京市场,7-11进入5年却只有不到100家店铺。
相比之下,36524的商品结构却大不一样。目前36524的速食除了早餐(茶叶蛋、煎饼等),只有极少数店铺有中餐和晚餐,而品类也不过是干拌面条、包子和凉菜之类。石家庄的商业区本来很少,由于离家近,很多人骑上自行车就能回家吃饭。并且许多单位有食堂,对便利店午餐需求不旺盛。这些原因让36524失去了速食的高毛利,但它却在别的地方找到了平衡。
36524销售额比例是:40%干货(水、饮料、小食品等),30%烟,速食仅有20%。单单烟一项占到36524销售额的30%。由于2007年时政策规定所有外资品牌不能销售烟,国内的7-11、家乐福、沃尔玛等就失去了不少利润。其次还有很多禁令,比如连锁品牌不能一次得到全部店铺售烟许可,需每个店铺单独申请。一个店铺得到许可后,它周围1000米以内商铺就不再发放,学校附近不能售烟。但许多店铺还是可以买到烟,这意味着有一些店是假烟。拜这些店铺所赐,36524获得了大量烟的市场。如今北京的一些7-11在收款台后面有半面墙的位置是空着的,那就是曾经摆放烟的地方。
36524另一个重要商品是水。利用自己700多家店面的规模优势,36524坐下来和康师傅、娃哈哈等品牌谈判,拿到了河北零售商最大代理权,进货比别人低15%。原因是36524不仅有很大销量,还有700多个最接近消费者的店铺,这正是厂家推广新商品的绝佳渠道。而当地几个大型超市则是通过代理商拿货。成本的下降让36524在本来利润极低的干货上找到了赚头。贾军波则笑谈:“所以我们盼着天气转暖,水的销量大,利润也不低。”
打法二:岔路口在物流环节
便利店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多次小批量进货,这着眼于提高效率和商品新鲜度。日本7-11采取共同配送系统,即由供应商先将货物送到店铺指定的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于适当时间往店铺配送。它以计划订货和计算机系统支持为基础。配送中心有三条线:冷冻配送中心、冷藏配送中心和常温商品配送中心。将不同温度的商品分组管理,不仅有利于物流效率的提高,也可以满足顾客对商品新鲜度和高质量的要求。日本物流系统比较发达,比如今天的货4点到,到达就开始分拣,8点分拣完毕出门,库存是0,到货率达到99%。冷藏食品为保证鲜度采取一天三配,物流系统仍然可以顺利支持。
这一切在中国不可能实现。
首先很少有厂商保障一天一送,都是一次性送一周的。厂商照自己的步伐送货,多久送一次对他来说最经济,就多久送。这样物流中心就只能屯货,至少屯上一个礼拜。占用资金大,但是没办法,整个国家的物流系统就是这样。像北京7-11的三个物流系统有两个是外包,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7-11公司引入中国的共同配送系统与供应商自建的物流系统存在冲突。此外由于店铺少,物流成本暂时很高。
这是导致7-11进中国后动作很慢的另一个原因。
随着店铺增多,36524原来的物流系统也已跟不上需求。由于便利店对物流系统要求很高,国大连锁已经开始自建新的物流系统。完成之后,会有常温、冷冻、冷藏三条线,并上自动分拣系统(货物到达之后,系统自动识别每个店铺需要多少,然后放到指定库位)。年底之前会完成一部分工程,现有便利店物流系统就会搬到新址。由于国大连锁还有部分中型超市和大型商超业务,新物流中心将同时服务这几个业务,这样大家共同分担成本,资金压力就会少很多。新物流中心建成后,可以保障店铺上货率高,出错率低,重要的是,能够跟36524的店铺发展相匹配。
打法三:谁来控制单店
连锁业最难过的一个坎就是如何控制各个单店。总部政策下来后怎么保证单店执行起来不会失误、歪曲。众所周知,7-11采取工读生订货,每个人都熟知便利店经营之道,这是7-11强盛的道理。
“其实不是,”贾军波说,表面上看,日本和台湾的7-11有80%的员工都是小时工,流动性很大。7-11采取单品管理,一个店铺有3000种货物,靠几个临时的工读生怎么可能顺利完成呢?其实7-11有一套信息系统,这是他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仅以单店报货为例,这个信息系统会有许多参考值:
星期,
日期,
天气预报,
周围商圈的人发工资时间,
上周同期销售,
上个月同期销售,
去年同期销售,
……
再以天气预报为例:礼拜二是28度,那上礼拜二是多少度,这中间的温度差转换成参数,就是报货的参数。他们曾经测算过,温度每提高一度,能多卖多少饮料。7-11通常会提前购买天气预报,比如北京,不买整个市区,而是以海淀区、朝阳区为单位。这两个地方温度如果不一样,测算出来参数就不一样,然后单店报货就不一样,最后导致商品结构不一样。软件分好几套:办公区、流动区、居民区、城郊区,很细,不同区里设置参数都不一样。7-11这套系统是外包给NEC做,业内猜测费用很高,国内大部分便利店可能都出不起这个钱。
这个系统做出各种指令(当然系统也是人来设置的),各个单店只是执行,不涉及真正的技术含量。这和国内很多其他连锁公司靠店长带动业绩不一样。单店业绩店长占很大比,这是不对的。今天这个店长卖了1万,明天换个店长变成1.5万,那公司完蛋了。1个店长可以控制,5个也可以,100个呢?总有总部控制不了的时候。所以要靠总部,你当店长卖1万,他来做到1.1万,又换个还是1.1万,再有还是1.1万,这是公司的能力。
“沃尔玛不是发射了卫星吗?它那个对分析能力要求不高,但小便利店是单品管理,要求深度分析,这套系统比沃尔玛厉害。”贾军波说。
但是进入中国的7-11却是另一番景象,“你去看,7-11到了晚上9点左右,有1/3的货架是空的,就因为它用的是日本的参数,拿到中国不一定好用,所以缺货率就高。但它不去让人工调整参数,就是因为这个东西决定了它将来的核心竞争力。”
日本经济社会比较稳定,居民购物习惯也基本稳定,这样大量数据挖掘得出的值就很有价值。而中国不是,购物习惯不稳定,变化很大,这就是区别。这让7-11深度挖掘出来的一些参数不能发挥本该有的威力。
36524在去年新换上了一套软件系统,报货也考虑这些参数,但是并没有深度数据挖掘之后的值。好几个调查研究公司都对36524的数据很感兴趣,但贾军波认为,到现在为止意义还不大。这套系统自动设置单品报货的上下线,即最高和最低数量,然后店长再根据经验自行调整个别单品。
但36524对单店的控制也不在店长手中,而是通过督导。以前当几年店员后才可以做店长,后来随着快速开店,变成6个月,甚至3个月就派去当店长,显然对便利店业务不一定很快就能精通。但是督导不一样,督导是从店长提拔起来的,都有几年店长经验。每个督导管理十几家便利店。目前36524在石家庄市区有300多家店铺,有21个督导,靠他们来对单店进行管控,也就是那些日本7-11用系统做的事情。这种人工参与的方式没有7-11先进,却比较适合现在的中国市场。
“便利”正是7-11指导思想的核心,商品结构、增值服务、选址以及后续的一切改变皆照此思想行事。全日本有1万家左右7-11便利店,从社区出来任何一个方向走几分钟,总能找到一个。每个店铺有3000种左右商品,增值服务包括ATM机、复印、传真机,电话卡,水电费缴费等各种终端一应俱全。但国内的公共事业收费归各地方政府,谈判起来很麻烦,这样各地的增值服务项目都不相同。比如上海增值项目很多,北京却很少。
于树中做36524的思维和7-11便利思维是异曲同工。他把自己的指导思想定为“拐棍”,对个人必不可少;还像家里的小狗,时间久了,就成为家庭的一分子。由于增值服务不能带来很多利润,又占用大量资金,上海、广州一些便利店品牌的加盟商都不太愿意做,这就使品牌受损。36524则尽可能的增加各种增值服务,以达到“拐棍”的效果。尽管水和电力、燃气等部门依然强硬,36524还是经过两年的努力谈判把电力和燃气的代收费功能谈了下来。代价是36524必须先向电力和燃气部门预付费,这样会占用大批资金,而且双方并不采取按比例分成,只是每笔业务收3毛钱手续费。目前36524的增值服务包括:电费代收、燃气费代收、邮局代寄代收包裹、附近景区门票代理,出售电话卡、火车票、游戏点卡等,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36524以每三天一家的速度开新店。于树中说,成熟的市场是每5000人养一个便利店(像上海等发达地方可能3000人即可),按此算法,石家庄能够开设500家便利店,那时候出家门走路不到10分钟,就有一家店。
“便利店这个业态是500家为起点,500家以下随时可能死亡。假如你想做这种业态,选择的市场空间、容量,也就是人口数量人口收入,两者相乘的总量一定要大,即:在半径150公里内,选择一个总部做中心城市,以它为圆心,半径150公里能圈进几个城市,这个圈人口的消费能力,必须能撑起500家便利店。”于树中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