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先“打水漂” 专职陪孩子1年玩出1亿

2011-04-11 10:08:20 | 作者: 易辉来源:理财周报

【编者按】外企高管遇事业瓶颈转身早教市场,2年扭亏为盈,创业8年走进上海世博。

  

  王加胜 上海蒙特梭利教育集团董事长

  五颜六色的积木洒落一地,天真的木马朝天微笑,孩子们坐在迪士尼动画地毯上,或是三三两两合作完成一项益智玩具,或是托腮做沉思状把弄手中的活动字母板,忽而发出“咯咯”的娇嫩笑声。

  如果把王加胜拉进孩子中间,他一定能成为“孩子王”。他胖胖的脸颊像极了海绵宝宝,小眼睛一笑起来时常会眯成缝,这副憨厚的外表十分能讨孩子喜欢。

  这副与传统商人或严肃或圆滑的形象迥异,谁也不敢想象,这个“孩子王”的早教机构年营业额已经超过1亿。王加胜的计划是3—5年内上市,孩子们可以助成这个梦想。

  

  外企高管遇职场“天花板”,

  玩笑话促其转身早教市场

  放弃诱人高薪,辞去外企高管职位,创业从零开始。这听起来活像“李开复模式”,然而王加胜在2003年的这次转身,华丽的传奇色彩并不太多,他坦言“遇到事业瓶颈”了。

  每一个在外企高层坚守的中国人,都会遇到他的问题:身处高位,再往上走的位置,常年由企业本国人担任。在这家处于国际婴童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服务了数年之后,王加胜遭遇了职场“天花板”:“往上都是老外把持了,心理很不平衡。”

  前方无路,王加胜决定自己闯出条路来。“之前还是有想过转行,但是在婴童行业服务了这么多年,平时做活动也都是和孩子打交道,我已经很难去接受一些冷冰冰的产品了”,王加胜说。

  这几年一直在关注的项目自然成了王加胜的首选。说起和蒙特梭利教育的渊源,不得不提王加胜的外国同事。早在外企工作时,他就帮外国同事的孩子寻找过上海的蒙特梭利学校。“当时他们指定的,不过听说很多外国公司是有指定蒙特梭利学校才能作为福利报销”。

  王加胜在网上找了几家推荐给同事,得到的反馈都是“不太正宗”。有一位还很不友好地说:“你们中国连学来的都还不地道。”这句话刺激了他,“在外企经常会经历这种冲击,我当时那股强烈的民族心"噌"地一下就上来了”,王加胜回忆。

  后来,一位外国同事开玩笑说:“你要是去办一个蒙特梭利学校,我们就放心把孩子交给你。”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打那以后王加胜开始研究蒙特梭利教育法,常常利用各种出差机会到世界各地考察当地的蒙特梭利学校。

  “当时的早教市场鱼龙混杂,到处打着"蒙特梭利"的旗号,其实不过就是几套教具,泛娱乐化很严重。但就这样,还有很多家长慕名而去,我当时看到这个市场需求,就觉得机会来了”。王加胜说,2003年,他决心投资100万,创办正规的蒙特梭利早教机构。

  启动资金120万“打水漂”,

  口碑相传2年扭亏为盈

  这公司还没开起来,王加胜的朋友就扬言:“这种学校遍地都是,你干不过半年的。”

  这个“魔咒”在创业之初一直“折磨”着王加胜,第一个月,他颗粒无收,眼看着投进去的钱连一朵水花也瞧不见——打出的广告招不来一个顾客。初下商海的他终被海水呛到,“这个牌子已经被"伤害",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让家长们接受。”

  王加胜决定破釜沉舟,推出了前半年免费的优惠措施。“当时真是打了十几个电话来咨询的,能来一个就不错了”,就是这“一个”,王加胜也坚持苦口婆心地讲解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在这免费的半年内,不仅100万打了水漂,后来追加的20多万也同样所剩无几。

  第一季度,他留下了十多个会员。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十几个会员成了王加胜最初的“一”,从那时开始,家长们的口口相传让王加胜在1年半后开起了第二家门店,而在创办蒙特梭利学校2年后,他成功扭亏为盈。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100多个门店,年均营业额1亿,去年更是达到了1.5亿。

  去年的上海世博会上,王加胜把蒙特梭利学校带进世博园。100年前,旧金山世博会就曾出现过它的身影。走到中国,它用了100年的时间。

  坊间传言所谓的“蒙特梭利教育”就是80多种教具而已。王加胜闻言,矫正说:“这数字还说错了,其实是1000多种教具,在国外它是一个庞大的产业,而在中国仅仅是雏形。我们现在有自己代工的工厂,严格按照国际上的标准来。”

  王加胜把蒙特梭利学校定位为“有教育功能的早教”。“工业化已经导致了孩子不能正常化”,王对记者说。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王解释,这其实是说孩子能力的退化,简单说,在适当的年龄,孩子要自己吃饭,家长偏要去喂,导致孩子不会吃饭。"所以我们是要关注孩子自然能力的发展,并不是要超前发展”。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