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高管“曲线MBO” 正海磁材职工失落37亿

2011-04-12 23:37:09 | 作者: 郑世凤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1176名职工被全部从正海集团的股东名单中驱逐,逾37.55亿元的巨额财富最终全部落入9名集团高管之手。

国有企业MBO行为,正以另一副面孔卷土重来。而国有企业的职工们,则正在沦为这类资本魔术秀的最佳道具——高管们实现一夜暴富的另一面,是职工们集体陷入被“过河拆桥”的窘境。

即将登陆创业板的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海磁材),就刚刚上演了一出巧妙的MBO大戏,而故事的导演和最大的赢家,正是公司的董事长秘波海等9名自然人。

按照正海磁材上市后的市值推算,加上正海集团除正海磁材以外的净资产,秘波海等9名自然人的个人财富将高达37.55亿元,其中秘波海个人名下财富就将高达16.80亿元。

一夜暴富的神话背后,曾经的国有企业究竟是如何成就了9个人的财富传奇?

九高管的造富神话

4月11日晚间,证监会网站对外发布了创业板发审委2011年第19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正海磁材首发申请获通过。

这意味着,又一批亿万富翁将应运而生,但与大多数上市公司复杂的股东名单相比,正海磁材的股东结构却异常简单。10名自然人构成了公司上市前最终的股东名单。

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秘波海、曲祝利、陈学忠、丁学连、王文哲、王庆凯、赵同凯、郭焕祥、刘自军等9名自然人,上市前通过正海集团间接持有正海磁材91.82%的股份。

另外8.18%的股份掌握在自然人郑坚手中。而同时担任着正海集团和正海磁材董事长的秘波海,则通过持有正海集团44.77%的股份,实际控制着正海集团和正海磁材。

简简单单的“获通过”三个字,对于上述10个人而言,无异于一场造富神话。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后的正海磁材,将跻身目前A股市场上最为炙手可热的稀土概念板块。

与正海磁材处于同一行业的宁波韵升(600366.SH)和太原刚玉(000795.SZ),此前正是凭借着稀土概念,被市场各路资金疯狂炒作,股价从个位数一路飙升至20元以上。

以宁波韵升为例,该公司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0年公司每股收益在0.51元左右,以目前22.90元的股价计算,其市盈率为45倍左右。

而太原刚玉2010年的每股收益仅为0.04元,按照目前23.05元的股价,其市盈率更是高达576倍。

招股说明书显示,在本次发行上市后,公司的总股本将由原来的1.2亿股增至1.6亿股,按照公司2010年底1.05亿元的净利润计算,当年的每股收益为0.66元。

即便比照宁波韵升45倍左右的估值水平计算,正海磁材上市后的股价也将达到30元左右。

正海磁材的大股东正海集团所持有的1.10亿股股份的市值将达到33.06亿元,而实际上,这笔巨额财富的幕后主人正是秘波海等9名自然人,其中仅秘波海名下对应的财富就将高达14.80亿元。

“这家公司上市后股价可能会远高于30块钱,甚至破百都有可能。”上海某私募人士向本报记者坦言。在其看来,与稀土概念相关,又是新股上市,再加上只有4000万股的流通盘,与有着4亿股流通盘的宁波韵升相比,其股价显然更有想象空间。

上述分析意味着,秘波海等人未来将获得的财富将远不止本报记者所推算出的数据。

而这家曾经的国有企业,究竟是如何成就了少数人的财富神话?

改制背后的“财技”

作为烟台第一批整体改制试点企业,正海集团在2003年之前还保持着国有企业的身份。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正海集团步入改制程序,并于2003年初完成了改制。

作为改制中买断国有职工身份的对价,当时净资产为5475万元的正海集团,被以4390万元的优惠价格出售给了公司高管和1176名职工。

其中秘波海等14名管理层人员认购了其中51.39%的出资,而职工和工会则认购了剩余的48.61%的出资额。

因当时《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能超过50人。因此上述职工和工会所认购的48.61%的出资,由秘波海等14名高管代为持有。

但最后,因公司上市而产生的数十亿财富,最终却与这些职工擦肩而过,而公司的上市之日就是他们的退股之时。

据正海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工介绍,2009年11月26日,正海集团召开了全体出资人大会,董事长秘波海在会上介绍了正海磁材的上市计划。彼时,秘波海表示,集团股份必须由9大股东持有,所有出资人将本着自愿的原则按照集团当时的净资产退股。

按照正海集团当时1.98亿元的净资产,职工每一元出资的出售价只有3.86元,与上市后的暴利相比,这样的价格显然很难获得认同。

“谁不知道原始股的价值啊,更别说这么低的价格了,我们当然不愿意退出,但他们以解除劳动合同威胁我们,最后通过裁员强行剥夺了我们的股权。”前述正海磁材职工在看到本报记者关于职工股清理的相关报道后,曾致电本报记者。

据上述职工透露,2009年12月18日,包括他在内的十余名职工因拒绝退股而遭到公司裁员。

与上述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正海电子网板股份有限公司,在裁员决定中称,本次裁员是因为公司2009年经营陷入困难。

但上述职工并不以为然。“这么大的企业,难道裁掉十几个人,经营情况就好了?其实还是因为只有开除我们才能收回股份。”

据其介绍,当初出资时由职工共同签署的《烟台正海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职工出资管理办法》曾约定,职工离职时,其对应的出资额需由工会以备用金进行回购。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这类情况在企业上市过程中并不鲜见。

“证监会规定,拟上市公司的发起人股东不能超过200人,所以只要有职工股的公司大部分都要解决职工股清理的问题。”上海某券商投行部高层告诉记者。

“几乎所有的职工持股计划都会约定,职工离职后自动退出持股会。有些在职职工不愿意退出,逼迫职工离职,或者以强行裁员的方式完成清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上述投行人士坦言。

该投行人士认为,只要证监会的规定不放开,几乎所有存在职工股的公司都只有清理职工股一条路。

正因为如此,就在正海磁材上市前夕,1176名职工被全部从正海集团的股东名单中驱逐。

逾37.55亿元的巨额财富,则与上千名职工失之交臂,并最终全部落入9名集团高管手中。

4月12日下午,本报记者就上述内容致电正海磁材方面求证,但其招股书中公布的电话无人接听。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