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4年,Google创始人之一Sergey Brin使用市面上的网络服务来翻译韩国粉丝发来的邮件,结果显示:“生鱼片带着它的愿望,用Google搜索绿洋葱!”这样的结果,让Sergey认为Google在这方面可以做的更好。
将源语言句子切分为短语,这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英文单词之间有空格,中文句子则不然。由于统计翻译系统本身并不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的能力,在面对“汽水不如果汁好喝”这个句子,“不如”和“如果”都是一种划分可能;其次,不同语系的组织形式有很大差别,研发人员必须通过对平行语料的分析来处理词汇的排序问题。分析平行语料是建模过程,翻译则是利用模型的过程,前者的算法往往比后者复杂;然后,系统需要分辨同一个词的不同形态,例如过去式和现在分词,这是一个判断的过程;最后,将构成目标语言的词汇合理联结起来。
Google目前能够翻译58种语言,如果按排列组合来算,理论上需对应近3000种平行语料,事实上Google翻译的语料库远没这么多,所以很多语言之间的翻译是经过“桥接”的,这在机器翻译中是一种常见技巧。打个形象点的比方吧,目前法英互译的质量肯定比法汉互译要好,如果遇到法译汉的需要,翻译系统可能采取迂回战术,先将法语翻译成英语,再从英语到汉语。比如Google翻译中关于泰文和希伯来文的平行语料较少,但却能够提供这两种语言的翻译,据陈雍昇透露,“这种偏僻语系的互译十之八九是经过桥接的”。
“提高翻译质量是一个多管齐下的技术。翻译的质量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收集平行语料,此外,如果在建模方面可以找到更好的匹配算法或拆分算法,双管齐下效果更好。”陈雍昇打了个巧妙的比方,“平行语料好比食材,只有材料够好,厨师的手艺也够好,而且也有一些调味料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移动翻译——“20%项目”的产物
Google有个20%项目,允许员工拿出20%的工作时间,用来从事本职工作以外的项目,这样就能开发出更多种类的产品,移动翻译可以算作Google“20%项目”的产物。
“最初移动这方面有几个因素,第一个就是因为大家都说移动是未来,这我相信。第二,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有个同事做出了手机网页版的移动翻译,并且发布出去,结果那段时间我们的流量呈几何倍数的疯涨。”这使陈雍昇意识到移动搜索的市场需求之大。
他开始在上海研发中心游说,问谁愿意做这个项目的义工。朱文章(Google翻译iPhone主导工程师,作者注)对手机应用很感兴趣,就在正活之外进行iPhone版Google翻译的研发,只用两天时间就做出了产品雏形。“我们第一个手机翻译产品的就是这样诞生的,”谈起移动翻译,陈雍昇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上海团队、美国团队对于产品雏形都很满意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