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立法在国内推出首部垃圾分类条例后,在垃圾处理上下游,广州又力推垃圾焚烧。4月12日,广州番禺区正式公布垃圾焚烧厂5个备选厂址。
根据广州市城管委最新资料显示:当前,广州市生活垃圾日排放量约17800吨,人均日排放量约1.2公斤,这些数字还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上升。广州每天不得不进行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的垃圾高达12000吨。
“‘垃圾围城’危机一天天逼近,务必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科学统筹,谋定而动,妥善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广州市市长万庆良3月初在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动员部署大会上发出警告的同时也首次公开提出要建垃圾循环处理园区的想法。
“要建超前规划4个大型生活垃圾综合循环经济园区,至少满足50年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万庆良表示。
“从垃圾分类到垃圾焚烧,再到建垃圾综合循环经济园区,为求解垃圾围城,广州已经在垃圾处理全产业链上寻找突围路径。”4月23日,一位熟悉情况的专家向本报表示,不论结果如何,广州垃圾焚烧选址以及垃圾分类的实际运行,无疑将对我国“垃圾围城”有着借鉴意义。
强推垃圾焚烧
近日广州再次强势启动番禺垃圾焚烧项目。
4月12日,广州番禺区正式公布垃圾焚烧厂5个备选厂址,这个时间点距2009年12月20日焚烧厂项目被叫“暂停”不到500天,距离亚运会闭幕不到140天。
而就在亚运会期间,围绕着垃圾焚烧,发生了两件或许对广州有着借鉴意义的事件。一是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项目因为公众反对而迁建。另外就是一直被树为垃圾焚烧标杆的澳门垃圾焚烧厂出现周边居民血铅超标事件。
2010年1月,为回应民众质疑,广州曾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以“广州垃圾处理,政府问计于民”为主题的公众意见网络征询活动。当时的意见征集与近日公布的对厂址“五选一”的性质不同,是让居民选择“处理的方式”,在“垃圾焚烧、垃圾填埋、垃圾堆肥”三种处理方式中“三选一”。
然而今年,议题的设置已经直接从“要不要焚烧”变成了“选择垃圾焚烧厂址”。
从在强大的民意和亚运背景下暂停项目,到正式公布备选垃圾焚烧厂址让民众“五选一”,不管周围居民是否愿意,未来在经过规划环评、两次专家论证会等流程后,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就将强势上马。
“走垃圾资源化之路是人类的唯一选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所退休研究员、环保专家赵章元建议,垃圾焚烧,与政府为邻。“只要对原有计划做技术性调整,仍然建垃圾焚烧厂,只不过重新选址,建在政府办公大楼附近。”
事实上已经有反对把垃圾焚烧厂建在家门口的番禺居民表示,“广州垃圾焚烧厂与环保局为邻。日本的横滨市一共有7个垃圾焚烧厂,但都建在各区环境事务所的附近。这样便于监管。”
在广州强推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背后,则是广州面临“垃圾围城”和“垃圾填城”的局面。
据广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贵介绍,按目前填埋量计算,兴丰场的剩余库容仅能维持到2011年,如无新增垃圾处理设施,两年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将无法处理。另外,番禺、花都、南沙等周边区的大部分垃圾分别依靠番禺火烧岗、花都狮岭、南沙水牛头垃圾填埋场处理,这些处理设施预计半年后也将被填满。
循环处理新路径
“我国垃圾有‘高湿、混合接收、高厨余物’的特点。”提倡建设垃圾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解决方案的深圳市兖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认为,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适合城市垃圾特点的高度无害化、高度资源化的处理方法。
“环卫系统目前需要的是一场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变革,使垃圾处理走向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上述知情专家认为。
在此背景下,广州市市长万庆良首次公开提出要建垃圾循环处理园区的想法得到诸多专家的支持。
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勇就是广州应该建垃圾循环处理园区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垃圾循环处理园区,广州还在概念研究阶段,“但起码广州市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陈勇介绍,所谓垃圾循环处理园区,就是将垃圾预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终端处理系统以及相关环保产品和装备业、环境监测管理、环保服务业、投融资体系都集中于一个工业园内,通过这套循环系统,城市生活垃圾中的80%都可以回收,剩余的垃圾再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
记者采访亦了解到,虽然垃圾循环处理园区尚处于概念阶段,但由于其潜在的巨大经济和社会利益,已经成为各方资本追逐的对象,已经有类似深圳市兖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