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董事长高逸雅:亚洲未来发展桥头堡

2011-04-26 06:05:00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正如彭博为上海新办公室拓展预留的偌大空间一样,高逸雅对于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信心十足,并称彭博的新办公室很快就会被填满。

  4月中,彭博有限合伙企业(下称“彭博”)的上海新办公室全新开幕,记者到访时,这个位于国金中心的偌大办公室,仍显得有些空荡。

  “在这之前,我们在上海也有办公室,但那个地方太小,已经无法容纳我们的办公需求。” 彭博董事长高逸雅(Peter Grauer)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解释道,“现在的办公室不仅能满足已经发展出来的业务需求,同时也为未来的进一步扩张预留了空间。”

  正如彭博为上海新办公室拓展预留的偌大空间一样,高逸雅对于中国广阔的市场空间信心十足,并称彭博的新办公室很快就会被填满。

  五年计划

  出身于投行的高逸雅1996年10月成为彭博董事会成员;2001年彭博的创始人迈克尔·布隆伯格出任纽约市市长,退出公司的日常运营管理,高逸雅接替董事长一职,一年之后开始全职管理公司运营。

  和迈克尔·布隆伯格的观点一脉相承,高逸雅认为对彭博而言,中国是非常重要且增长迅速的市场。“我们将继续投资于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不断增加人力、产品和服务,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所需的优势。”他说。

  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适应中国市场的持续增长,2009年,彭博制定了在华发展的“5年计划”,加强向中国市场推介全球主要的经济信息,进一步适应本地彭博终端用户对于全球信息的需求。

  而该“5年计划”的两大重点则是:一是向订户提供本地语言的财经信息和新闻覆盖;二是向订户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持,包括提供公司信息以及各种市场数据。同时,加大发展非上市公司的信息,并加大中国市场的客户支持力度,包括帮助用户更方便使用彭博终端,以及加强对于本地市场包括外汇市场、衍生商品市场以及股市等在内的各种信息的覆盖率。彭博还根据本土用户需求,特殊定制了集各种服务于一身的捆绑式服务。

  如今,“5年计划”的执行时间已经过半。“我们的计划如期推进,到现在为止,成长率以及成长速度非常令人满意。”高逸雅介绍说,“不单是在彭博终端的销售业务方面,也包括交易和解决方案这两项业务。总之在中国市场的进展都非常令人满意。今年,我们将很快进入下一个计划周期,也就是另一个5年计划,对未来依然有信心。”

  一贯以严谨、严肃著称的高逸雅以彭博是非上市公司为由,不愿提供具体的在华业务增长数据,但他笑言:“我想从上海新办公地点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成长是令人满意的,这算是一个佐证吧。”

  “对于我们来说,亚洲是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桥头堡和根据地,在未来公司的发展战略当中会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他强调说。

  坚持“终端为王”路线

  彭博新闻社总编辑温以乐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09年彭博实现年收入62.5亿美元,中国业务增长率为15%,他同时预计未来5年中国市场仍会保持这样的增速。

  而彭博85%的业绩得益于终端销售。在被问及彭博在中国市场是否也仍将坚持“终端为王”的路线时,高逸雅毫不犹豫地回答:“yes(是)!”

  他介绍称,在过去的9年中,彭博终端用户在中国市场增长了9倍。现在彭博的客户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大银行聚集的北京,客户中,主要是终端用户以及交易解决方案用户。而上海的用户则主要是买方用户多一些,比如,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金融类企业。

  在过去的一年中,彭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率为20%,“截至2011年3月,按终端数量计算,增长率是7%。如果按公司的营业收入计算,增长率是10%。”高逸雅说,“中国市场的增长率高于全球总公司的平均增长率。”

  他毫不讳言,到现在为止,彭博依然认为最佳服务于客户的方式是通过终端,终端客户每年支付2万美元的服务费,得到的信息无论是广度和深度都优先于网络客户得到的所有信息。

  全球优势战胜本土作业?

  技术的发展促使中国传媒行业变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中国传统媒体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从内容向终端转变,而全媒体战略促使中国媒体前仆后继地走上拓展多元终端的道路。

  如何在同本土财经媒体的竞争中取胜呢?“我们的重点以及强项是国际信息和国际服务。现在,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客户首选的国际信息和本地信息提供商,我们也加大力度进行所有的新闻和信息本土化工程。” 高逸雅举例,在中国,假如彭博一天产出了300条新闻。那么,这300条新闻中,有一大部分是全球的信息,也有一部分是本地的信息。对于本地用户来说,通过彭博终端获得的产品有20种语言的版本。”

  他接着介绍称:“彭博的另一个强项是捆绑式服务,或者说集约式的服务模式。不管客户是在上海还是旧金山,所获得的服务都是同等的,包括产品功能、新闻发布、数据发布,以及客户支持等方面。全球任何一个地点获得的质量完全是一样的。”彭博的终端提供超过3万个功能,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竞争对手能够提供同样范围的服务。

  “在某些国家或某些领域里,不同的供应商会有所专长,但是没有一家能够如此全面地跟我们竞争,这也恰恰是我们的竞争力所在。”他说。

  2009年,彭博收购《商业周刊》,同年,又收购了一个叫新能源财经的机构。在被问及是否会考虑在中国进行并购时,高逸雅将前述收购行为称为“特例基础上作出的决策,而不是常规的决策”。

  “从彭博30年的历史上讲,我们一直寻求的是内在的成长。因此在过去的30年,大概只进行了3例并购。”他说,“99%都是选择自己研发同等功能,节省开支,还可以避免文化适应上的冲突等。不过,未来如果真的出现非常独特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在某个商业领域里进行重大拓展和发展,也会考虑。”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