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是防止内部人吞噬国有资产的唯一途径

2011-04-26 17:08:00 | 作者: 记者 徐斌 来源:《财经网》

【编者按】垄断行业不放开,国有垄断企业坐享高额垄断利润,没有倒闭关张的可能,是内部人吞噬国有资产的根源和动力

  【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 中石化“天价酒”引发市场一片哗然,人人纷纷发问——国有垄断企业如何监管?历史经验表明,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是对国企内部人大手笔挥霍行为的最好监管。

  中石化广东公司“天价酒”事件在民众中间引起了巨大反响,4月25日,中石化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免去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鲁广余职务,降职使用,13.11万红酒的费用由他个人承担。中石化官方网站4月21日发布报道,举例说明了中石化长期以来的良好节约风气:“我们在备餐的时候,食堂的灯不会全部打开,够用就行”;“大葱的葱白和葱叶会分开使用,萝卜也会分部位进行红烧或凉拌”;“我们对加油站开灯关灯都有详细的规定,办公场所要求人走灯灭”……。可坐在食堂吃葱白葱叶的都是普通员工,办公场所走人关灯,也是普遍员工,有机会喝拉菲的,只能是有职权的大小领导。中石化向公众这般表白,可谓说错了原委,道错了情。

  人们普遍发问:“天价酒”稽查之后,这些国企如何加强监管?有“天价酒”,难道就没有“天价烟”?这次“天价酒”曝光,是因为中石化广东分公司领导班子不团结,因为能曝光相关证据的,绝对不是一般员工。要是班子大小成员利益共享,是不是人们永远不知道“天价酒”消费?中石化如此,中石油呢?石油行业如此,通信、银行等垄断管制行业企业呢?事实上,对于国有垄断企业大大小小领导而言,“工资基本不用”人所共知,那么如何监管相关国企领导?

  历史经验是,自由竞争的市场,是最有效的监管。

  民营企业不用监管,因为没人会偷自己的钱。一般的上市公司有国资委、证监会和董事会盯着,即使这样,我们也经常看到公司“内部人”上下其手,但像中石化这样的大手笔,确实不多见。因为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企业,不是一般的企业,是国有垄断行业。这些企业的领导,不是商,是官,如果你用商业的思路角度去监管,那是看错了对象。但你如果用官的条文规章去监管这些企业领导,他们的行为却又是商业经营行为,却又弄混了行业。如果要加大企业监管力度,你最终又发现出现监管者谁去监管的难题?

  亦商亦官巨蠹型企业似乎注定官商通吃,但仔细回顾国企改革史,就会发现那些充分竞争行业的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民企,或者是股份制企业,很难看到企业内部人如此高福利吞噬股东权益的案例。道理很简单:行业竞争太激烈,企业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如果内部人再大手笔挥霍,只剩下关门大吉一条路。

  中石油、中石化之类的国有垄断企业不是这样,由于严厉政府管制,行业准入门槛很高,这些企业因此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由于所谓的“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等大战略考虑,财政随时输血补贴企业亏损,所以也从无倒闭关门的忧虑。企业上下既有丰厚利润可供挥霍,同时亏损有财政补贴。如此形势下,要求相关企业大小领导克勤克俭、一心奉公,对人性的要求太高。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国企改革走“抓大放小”路线,因此我们今天确实很难在那些充分竞争的企业中看到“天价酒”现象,如果我们今后连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大型国企也“放”了,降低相关行业门槛准入条件,实现充分竞争。我们还能再看到“天价酒”这样的案例吗?

  恐怕到时中石化的员工能吃上葱白,办公室有灯可关,算是很不错的结局了。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作者:【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 】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