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按照中国目前的购买力和需求量,房价并没有到位,只是涨的过快,该贵的房子还没贵到位,但是不该贵的房子确实贵得挺厉害
《财经网》独家策划——【专题】“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周年重审 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财经网》记者 要雪梅】
按照中国目前的购买力和需求量,房价并没有到位,只是涨的过快,该贵的房子还没贵到位,但是不该贵的房子确实贵得挺厉害。这是现在房价的核心问题。
目前中国大城市里的“房地产泡沫”,更多是价格增长过快。真正很大的泡沫,是没有有效需求,且资金杠杆巨大。实际上,中国存在很大的有效需求,杠杆并不算高。
从整体来看,国内流动性过剩,大量的资金涌入土地、房产领域,造成了这个行业的价格上涨过猛、市场投机过度、投资规模膨胀等问题,这些是需要调控的,不能无限制地扩张下去。
赵玉吉,前中赫集团总裁、中赫置地董事长。“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一周年之际,他接受了《财经网》独家专访,就此轮房地产调控、现今房地产企业融资等问题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房地产企业受政策“两头堵”
《财经网》:当前的房地产调控,你认为哪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赵玉吉:我赞成现在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有些方面力度还不够,有些方向还需要再调整。这次调控应该解决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供需矛盾严重紧张的问题,二是住宅的产品结构和价格不分级的问题。
《财经网》:近一年来哪些政策对房地产业影响较大?
赵玉吉:2009年初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当时,银行给房地产业提供了宽松的政策,包括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展期、按揭贷款利率打折等,各地也出台许多鼓励购房的措施,记得深圳媒体上还出现过买“爱国房”的说法。这些是近两年房地产业从复苏转火爆的原因之一。
这种对房地产的鼓励政策大约持续了十个月,一个接一个的地王很快引发了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最明确和直接的是信贷收紧政策,目的就是要遏制资金向房地产行业的流动和聚集。这对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有重大的影响,甚至是比较致命的影响。《北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销售市场的资金回笼也加强了监管和控制。如此一来,银行贷款和预售回款这两个重要的资金来源都受到限制,对房地产企业等于是“两头堵”。进入201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又推出了更为严厉的限购措施。
《财经网》:银行还会继续收紧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吗?
赵玉吉:我觉得会继续收紧,而且也有一定的必要。从整体来看,国内流动性过剩,大量的资金涌入土地、房产领域,造成了这个行业的价格上涨过猛、市场投机过度、投资规模膨胀等问题,这些是需要调控的,不能无限制地扩张下去。其实出现这种需要调控的局面,跟银行过去对房地产的信贷政策和市场策略有很大关系。此前,相比其他投资和消费类贷款,房地产贷款是银行的优质资产,因为有土地、楼房做抵押,所以银行愿意给房企提供开发贷款,也愿意给购房者提供按揭贷款,资金多了,市场自然热起来。
对于房地产买卖双方的融资活动,银行这一块是主战场,当前的调控要坚持下去,信贷紧缩就不能放。我相信还会持续下去,再持续一段时间也是正常的。
房地产调控一周年读者调查 |
现阶段非银行融资将会活跃
《财经网》:这一轮房贷新政出来之前,房企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在其融资额中的占比大概有多少?
赵玉吉:房企在拿地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地投入一般占整个项目销售总额的30%左右,即三万元/平米的房子,其中约一万元是拿地的投入。还有的占比达到40-50%,如果拿地的钱是自己的,开发建设的钱是借来的,那融资的比例就是50%。但相当一部分房企拿地时就得借钱,用股权和其它项目抵押的融资来拿地,当然后续还有建设等环节的资金投入。按照各个环节资金周转的总量计算,房地产企业大致有7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或其它方面的贷款。
《财经网》: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有哪些?
赵玉吉:当前不只是银行信贷收紧,房地产信托也增加了许多限制,但是民间和市场上有很多游资通过各种渠道向房地产行业聚集,这主要还是因为房地产业利润高,对抵押物的增值预期也高。
《财经网》:从何时开始,流入房地产企业的民间游资逐渐多起来?
赵玉吉:游资一直都有,只是以前用得比较少。因为过去相对于其他融资渠道,银行贷款利率低、获取容易、渠道也比较通畅。相比之下,游资利息高很多。现在房地产企业到市场上融资,行情利率大概18%-20%,远高于银行5%-6%的贷款利率。过去,很多房地产基金找不着合适的项目,因为其要求的回报率太高,条款也比较苛刻,房地产企业不愿意用。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银行这条主要的融资渠道被卡住了。而市场资金流动性还很充裕,房地产企业又特别需要资金挺过这一段时间,这些游资的利率很快就抬升起来了。
此外,还有一条融资途径就是各类企业之间的拆借、融通,因为门槛相对比较低,会更加活跃,所占的比例可能越来越大了。
限购是为了给供给争取时间
《财经网》:现在的房地产政策对调节供需矛盾起到什么作用?
赵玉吉:现在所有的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抑制需求,实际上是为了给扩大供给争取一些时间。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首套房、改善房还是投资房产,甚至收藏名居豪宅,需求的出现和扩大都是正常的。这种情况下供给跟不上自然会导致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又是个买涨不买跌的行业,越涨需求越大,导致人们提前消费或跟风投机,需求膨胀越滚越大。这使得原本的供给不足就越发突出。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供给不足,平衡不了市场。
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有时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限购令恐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紧缩信贷、加强调控搞了一年多,效果不明显,房价不仅没下来,相反的,人们对反弹的预期却加强了,这一点很可怕,预示着新一轮的需求膨胀。限购可以直接压缩需求,紧缩信贷只是一部分抑制需求,对购房按揭贷款停止放贷或提高门槛是压缩需求。但是,收紧对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储备贷款和开发贷款,这个是抑制供给的。一旦供给受到限制,供需矛盾不仅不能缓解,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
因此,我认为,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政策应区别对待,在支持正确、有效供给方面,应该逐渐的有所放松。比如,对于保障性住房、后发展的城市可以给予一些支持;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经营良好的房地产企业,不妨也给予信贷支持。也就是,一方面通过限购控制需求的膨胀;另一方面支持有效的供给,从而最终达到缓和或者平衡供求矛盾。
《财经网》:限购令的出台,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赵玉吉:相比银行的紧缩政策,限购的行政手段更严厉,它基本把市场份额固定住了,资金周转的主要来源被遏制住了。以北京为例,房子的销售量可以数得出来,过去北京一年销售18万到20万套商品房,现在拥有购房资格和能力的人可能只是15万,那就意味着市场份额被砍掉四分之一,虽然这和产品、价格没什么关系,但是对开发商房屋销量的影响非常大。
《财经网》:房地产企业可能会采取一些什么办法来应对限购?
赵玉吉:每个企业都有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包括购地的资金需求、建房的资金需求、交房阶段完税的资金需求。无论那个阶段的资金需求,遇到前面说到的“两头堵”和限购的“封顶盖帽”,对房企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可能出现的对策不外乎这么几条:
一是把上新项目的速度放慢些,不要再盲目地用很高的杠杆率去拿地。但房地产企业最怕没有新项目,如果没有新项目前面项目的各类款项、税费怎么结帐?现在地产商都在观望,大家拿地的积极性小了,地价也开始下行。
二是降价售房。为了回笼资金,忍痛割爱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楼盘降价就能售出去,从目前来看,针对首套购房人的住宅产品可能较好销售,高端住宅降价促销可能适得其反。
三是延迟结款。也就是房地产企业不同阶段的各种款项,包括工程公司的款项、设备供货商的款项、办理产权的费用以及税款等等,可能会延缓支付,形成企业间的拖欠。
四是多种渠道去找钱。资金市场可能会有乱局和后遗症,但是没办法,大家都要活下去。尽管楼市要整顿,但谁也不愿意先出局。
住宅产品和价格要区分层级
《财经网》:你觉得未来房价的走势如何?
赵玉吉:这个阶段肯定会出现降的情况。但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说,他们给出的都不是降价的信息,如果前后购房客户的房价差距过大,很容易出现客户退房的可能,给房企自身的销售带来影响。
但是,我相信现在整体价格水平至少是不涨了,涨幅得到抑制。可能今年全年平均下来房价会有一个较小的涨幅,但是明显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
按照中国目前的购买力和需求量,北京的房价还没涨到位,该贵的房子还没贵到位,但是不该贵的房子确实也贵得挺厉害。这是现在房价的核心问题。
《财经网》:现在的房价应该如何分出层级?
赵玉吉:住宅产品和房价要区分层级,这是房地产市场应该逐渐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方面,高档的房子还没贵到位。像北京这种大都市,资源这么稀缺,全国很多有钱人都想来北京购房,房价超过纽约、东京也是正常的。这类商品房的价格应该随行就市,用高房价挡住北京的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必须有便宜的房子,这个城市不能只是富人居住,还有政府、教育、服务人员。比如在纽约、东京、香港就有很多比较便宜的房子,给普通百姓居住。而这类房子是不许随便涨价的,每年房价、租金的涨幅,政府都是有限制的。
总而言之,房价必须区分开来。现在政府也开始着力做这方面的事情。一个城市,必须有高房价、高消费的物价来控制城市容量,而同时,也要为这里的社会公共服务人员、学习人员提供廉价的住房。
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化
《财经网》:2011年,房地产市场存在哪些不利的因素?
赵玉吉:今年的房地产肯定是一个比较萧条、冷淡的市场,首先销量会受到限制。有一批房地产企业会很挣扎,还有一批会倒掉,甚至有的会退出房地产行业。原来准备进入这个行业的也可能会观望、调头。现在的政策不就是要这个效果吗?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经过淘洗、锤炼,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增强,对产品、服务、客户重视程度也会慢慢的提高。
《财经网》:房地产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是不是会下降?
赵玉吉:如果经济总量的增幅都下降了,房地产的增速也可能降下来,但GDP和房地产的增速下降的幅度不一定同步。我觉得,房地产对GDP的贡献率太大并不一定是好事,那说明工业、农业、商业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都不高。如果只靠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良性的。
《财经网》: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地产泡沫越吹越大,五年后有可能会破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赵玉吉:有人经常会拿纽约、日本的楼市崩盘和中国楼市作比较。但是,我认为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太一样。所谓的泡沫不外乎两条:一是房地产价格与国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严重错位,二是房地产业的总负债率过高。
美国出现“两房”问题,是因为美国人买房都是零首付。当时有一个例子,一个只有5万美元收入的美国人,可以不花一分钱首付就可贷款买一个六七十万美金的房子。美国的银行鼓励买房,然后他们将这些房贷证券化,卖到资本市场上进行投机,这样当然会有泡沫。但是,中国的房地产总资产和总负债的情况跟美国并不同。在中国,购房的最低首付比例为30%,而且中国有很高的储蓄存款做后盾。
中国大城市里的“房地产泡沫”,更多是价格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市场上的资金过快地往房地产业集中,人们手里的钱往这里投资和消费。而真正很大的泡沫,是没有有效需求,且资金杠杆巨大。实际上,中国存在很大的有效需求,杠杆并不算高。
《财经网》:您对房地产行业怎么看,它的前景如何?
赵玉吉:有人说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过去了,可能投资火爆、楼王频出、攫取暴利的黄金十年是过去了,但是更健康发展的黄金十年将会出现。我保持比较积极、正面的看法。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大城市房价跟发达国家大都市已经接近,但是房地产企业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却相差较远。我认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大。房地产行业不仅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还与中国人的生活理念紧密相连,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国人对房子的渴望是尤为强烈。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