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形势很严峻,非法食品添加剂如此猖獗,以至于卫生部专门发文要求各地成立食品安全事故调查队伍。按照惯例,不妨将这种调查队伍暂且称为食品安全执法大队。
为什么这么称呼?主要是借鉴:工商部门有工商执法大队,建设部门有监察执法大队,文化部门有文化执法大队等等,在这些执法大队之外,各地还有一个执法大队的综合——城管。顺便说一句,“城管”早年间就叫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后来变身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不过,有了“城管”,其他部门的执法大队仍然健在,这且不提。
各种名目的执法大队,是否将各自门前的市场秩序管理好了,规范好了,无须我多嘴,大家都看得到。我之所以拿执法大队来说事,是因为,食品安全非常重要,成立执法大队是必要的;房地产调控问题尤其是房价问题事关全局,或许与食品安全一样重要,为此组建一个房价执法大队如何?
顾名思义,房价执法大队就是专查房价。现在有些城市或公开或暗里实行商品房限价,5月1日起还要执行一房一价、明码标价。这样,消费者看中了哪套房,多少钱一目了然。但主管部门的公务员数量是有编制的,像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每年数百个楼盘在售,仅靠他们怎么监管得过来?
假如有一个房价执法大队,每天出没于各大售楼处,看到哪个楼盘没有明码标价就罚,看到哪些楼盘突破了最高限价就罚,主管部门不仅省事多了,而且不用担心执法大队的经费来源,估计罚没的费用就够维持运转了。
“房价执法大队”与其是说一种设想,一种猜测,不如说是一种逻辑推导。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商品房售价,进化到今天这个地步,成立执法大队将诸项规定具体落实到位(或者不落实),本是水到渠成的事,假如哪天听到这种消息,毋须惊讶。
聪明如你,已经猜到,我在这里讨论组建房价执法大队的可能性,其实是想探讨房地产调控将往哪里去的问题。倘若按照行政调控的思路演进,其结果应该是,最大程度地消弥商品房的投资属性,保留其消费属性,甚至只是其基本居住功能(保障功能)。
我愿意相信,1998年下半年取消住房实物分配以后的5年时间里,主要是消费需求在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2004年以后,收入差距下的投资需求逐渐增加和扩大,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主力之一。很自然,遏制房价上涨,就要抑制投资需求。
但是,抑制商品房的投资需求与抹去商品房的投资属性,是两回事。首付和利率提高,这是前者;限购、限价,这是后者。当后者成为调控的主导思路时,我个人认为,商品房的投资属性就岌岌可危了。
要消除商品房的投资属性,顺理成章的做法就是高额征税。我查阅日韩资料得知,日本在城市化加速时期(1950-1975年),对非家庭自住房(一般指第二套以上住宅),最高边际税率达75%,另有10%住民税;韩国在1970—1980年代,转让1世代1住宅(一户一屋)之外的住宅,税率为70.5%—76.5%。买卖一套商品房,收益的70%以上被政府拿走,全部风险却要自己承担,恐怕没几个人愿意做这样的投资生意。
假如我国确立同样的政策取向,即对转让家庭第二套以上住宅征收70%以上的累进税,就意味着商品房将宣告与其投资属性诀别。这样的政策取向,没有任何法理问题,关键是决策层要下得了决心;反之,如果承认商品房的投资属性,行政干预就应束手,或适可而止。
去除投资属性,这涉及商品房制度的重构。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调控都是修修补补,很少做制度上的思考。执法大队的方式也好,限购、限价和反暴利也罢,最好的结果也只是事倍功半。技术程序解决不了制度框架问题,多年调控后,制度不张的痼弊隐藏得更深了。
你放心吧,对第二套以上住宅高额征税,在可见的将来,其可能性为零。理由很简单,有话语权者,举此施之于自身,无异于自我革命,冀其果勇若斯,乃白日幻像也。如果调控会说话,或许是:你不要问我往哪里去,我不过是摸着石头在过河。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