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石到郁亮: 制度建设与理想主义

2011-04-28 09:54:33 |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有人问郁亮,他与王石的区别,是不是王石身上有更多的理性主义情结,而他更为务实?郁亮辩解说,自己不想被简单地贴上标签。

在我看来,郁亮也挺理想主义的,因为他提到了马克斯·韦伯,提到万科是国内少有的很“西方化”的公司。

这种西方化的表现是,制度建设已经渗入万科的骨髓。与万科人的接触可以感知到这一点,不论是王石的不行贿、假定善意,还是郁亮的健康丰盛观,都已经表现在万科员工的言行中。

在万科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人将王石对万科的重要性,喻为乔布斯对苹果的重要性。但郁亮说,如果万科走到了像乔布斯之于苹果一样的话,那将是万科和王石的失败。万科靠的是团队和制度,不是靠单个人。

一家公司如此,一个行业更需要制度建设。郁亮认为,商品房与保障房的双轨制必须区分清楚,哪些人是通过市场自己解决,哪些人群需要政府照顾安排解决,需要政府保障的这部分又哪些是通过经适房、安居房完成,哪些是通过租赁完成,但这些不同人群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现在基本缺失。房地产市场需要重新再设计。

对于企业参与建设保障房,现在也没有一个好的模式,万科在广州的万汇楼公租房试验,郁亮称要57年才能收回成本。配合政府做保障房,正常利润是3%-5%,但如果由政府提供的购房名单晚了6个月,那么被推迟6个月交房的成本利息是多少?又比如,政府的财政拨款没有及时到位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很清楚。

郁亮认为,楼市调控的最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有房子住,而不是更多人买房子或者是房价高低的问题。如果保障房建多了,更多人有房子住了,那么房价问题基本上就解决很大一块了。他担心,如果没有制度的建设跟进,大力推进的保障房最后可能会变成一笔浪费。

此外,有关房地产市场供求调节制度,郁亮认为,如果能像香港那样,政府透明公示市场上当年有多少套房销售,而不是用90/70这样的政策硬性框定,市场状况应该会好许多。又如,郁亮说,因为地下车库规定了停车费,使得开发商没有意愿多建几层车库,其实往下多挖两层还是可以的。

缺乏长期性的制度建设,令市场化的房企泄气到“渐渐安乐死”,这是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的话。郁亮也认为,频繁的政策和行政手段调控使得各家公司无法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所以万科宁愿把调控看成长期的来应对。他感慨说,即使诸多调控,房地产业现在的时光,也依然好过制造业等。如果有更好的制度设计,这个行业还有很多好时光。

这恐怕是当前所有遵守自由市场化原则的房地产企业的无奈。或许不止房地产业。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