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盘股业绩下滑成因全解密

2011-04-29 23:48:00 | 作者: 苏江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创业板综合指数创下了888点的新低,业绩下滑成为机构投资者抛弃小盘股的最主要原因。

过去的一个月多内,同比盈利的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业绩地雷”不时偷袭着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小盘个股,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则是4月的最后一周。

这一周内,创业板综合指数以8.72%的周跌幅跌破了去年10月低点910点后创下了888点的新低,同期中小板综指也出现了5.97%的跌幅,而沪指和沪深300的跌幅仅有3.29%和3.25%。

这一周的5个交易日内,记者以2009年IPO重启后挂牌的209家创业板和303家中小板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统计得知,其中有两家创业板公司和4家中小板公司的累计跌幅超过了20%,他们的共同点这一周内公布的2011年1季报出现了从28-68%不等的业绩下滑;同样因为“业绩地雷”的缘故,这一周内还有70多家小盘股股价跌幅在10-20%之间,其中1/3的公司股价跌幅超过15%。

选择看来,引发小盘股如此大规模的下跌背后无非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是2009下半年以来新股发行中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居高不下的平均发行市盈率。由财汇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创业板开闸当年发行的42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约61.6倍,2010年全年发行的110家平均发行市盈率提升至70倍左右,而在今年1月份这项指标被提升至82.78倍,其中包括150倍发行市盈率的新研股份(300159.SZ)和131倍的雷曼光电(300162.SZ),后者在4月最后一周内因为1季度盈利同比下滑38.23%股价暴跌20.86%,不仅跌破38元的发行价,还创下了上市以来的股价新低27.02元;同样,2009年7月以来发行300多家中小板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也在节节走高,今年1月份发行的13家中小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也从原先的45-50倍提升至60倍左右。

其二,则是上文提及的“业绩地雷”,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无法和其高企的股价表现相匹配,尤其是在今年1季报集中在4月中下旬大规模集中披露时,同比增长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公司遭遇了市场的无情洗礼。

1季度两成多小盘股业绩下滑

4月27日,从事智能型沥青洒布车和沥青碎石同步封层车等相关业务的达刚路机(300103.SZ)公布的1季报显示,公司1-3月份实现了2131.09万元的营业收入和478.68万元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36.95%和54.58%。受此消息影响,当日公司股价直接封死在跌停板之上,次日股价再次下跌9.22%,周跌幅累计达到21.06%。

其实,这仅仅是上周众多创业板个股整体下跌的一个代表,来自大智慧统计的数据显示,上周创业板个股跌幅超过20%的2只,在10%-20%之间的约30只,而跌幅在0-10%之间的则达到全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9成以上。代表着201家创业板个股走势的创业板综合指数的周跌幅达到了8.72%,如果不是29日低开高走,那么上周创业板综指最深跌幅达到10%。

伴随着创业板整体下跌的则是刚刚过去的4月份公布的创业板1季度整体业绩欠佳的表现。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已经挂牌交易的209家创业板公司选取已公布2010年1季报的204家公司作为统计对象,其中48家公司今年1季度净利润出现下滑,约占全部统计公司的23.53%。这48家公司之中,1季度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的为10家,下滑幅度在30-50%之间的为9家,下滑幅度在30%以下的为29家。

以2009年7月IPO重启后新挂牌上市交易的303家中小板中选取293家已公布1季报的公司作为统计对象,其中净利润出现下滑的公司约为69家,约占全部统计公司的23.55%,这一数据和创业板整体相当。其中下滑幅度超过50%的为16家,下滑幅度在30%以下的为33家。

而在今年1季度业绩实现同比增长的公司中,204家创业板公司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优于可统计的293家中小板公司。

记者统计发现,创业板公司中30家1季度净利润同比超过100%,约占可统计公司的14.71%,而中小板中该类公司比例则只有8.58%;而净利润同比增幅在0-30%之间的公司中小板有102家,约占可统计公司总数的34.81%,这一比例也明显高于创业板的27.45%;此外两大板块分布在1季度业绩同比增幅在30-100%之间的公司比例基本相当,均为六成左右。

从1季度净利润的绝对额来看,204家创业板公司中4家出现亏损,约占1.96%;293家中小板公司中12家亏损,约占4.1%。

由于创业板公司整体规模要略逊于中小板公司,因此后者净利润绝对额的分布状态要明显好于前者。记者统计的结果显示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在1000万元以下的公司约占46.12%,而中小板这类公司的比例仅为19.79%;净利润在1000-5000万元之间两大板块基本相当,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比例分别为50%和62.12%;但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公司中,创业板公司仅有8家,约占3.92%,中小板中这类公司的比例达到13.99%。

考虑到今年1季度的盈利水平存在季节性因素等诸多原因,记者还将上述208家可统计的创业板公司和303家可统计的中小板(2009年7月后新上市)的2010年年报数据进行了简单对比。

统计结果显示,创业板公司中2010年盈利出现下滑的公司32家,约占全部可统计公司15.38%,而中小板公司中该项比例则达到20.13%。

而在盈利实现增长的公司之中,创业板公司的分布也明显优于中小板公司,如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幅50%的公司创业板占据了26.71%,而中小板公司仅仅占据了19.84%,业绩增幅早30-50%之间的公司中,创业板也以30.11%的比例领先于中小板的26.86%,后者超过半数公司的业绩增幅在30%以下。

1季度亏损的那些创业板公司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两市挂牌交易的200多家创业板公司中今年第1季度共有4家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其中包括首批创业板公司新宁物流(300013.SZ)、去年7月份挂牌交易的国联水产(300094.SZ)、今年1月、3月先后上市的通源石油(300164.SZ)和美亚柏科(300188.SZ)。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4家已公布季报的创业板公司中仅仅上述4家公司今年1季度处于亏损状态,但更多的公司处于微利状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3月份合计43家创业板公司的净利润在500万元以下,如刚刚挂牌半个月的聚龙股份(300202.SZ)1季度仅录得净利润5.12万元,净利润在100万元以内的还包括超图软件(300036.SZ)和宁波GQY(300076.SZ)等6家公司。

应当承认,这些公司在1季度交出微盈甚至小幅亏损的业绩答卷背后所包含着的意义显然那并不相同。

以今年上市仅仅1个多月的美亚柏科为例,这家从事电子数据取证产品的公司今年1季度亏损139.21万元,当期2401.83万元的营收仅为去年全年营收的12.78%,不过较之去年同期仍实现了59.97%的同比增长。

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其生产的电子数据取证产品的销售收入在上、下半年具有不均衡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同样存在此类情形的还包括另一家首季亏损公司通源石油,这家从事复合射孔等油田服务的公司今年1-3月份以1184.67万元的亏损额列4家亏损公司之首。

在4月22日公布的1季报中,通源石油表示由于1季度是油田客户计划部署和生产准备期,因此油田服务的业务工作量未大规模展开,这一现象使得公司在历年“通常是上半年净利润维持略盈或略亏水平,下半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度提高”。

资料显示,在上市后不久通源石油就受到了机构的青睐,截止今年3月底,其10大流通股股东中前8位来自机构账户,其中华商基金下属华商策略精选等4只产品合计持有通源石油236.12万股。

不过通源石油的股价走势却极为疲软,在今年1月中旬挂牌上市次日就跌破发行价51.1元;在4月15日340万股往下配售股上市之后其股价开始一路走低,截止4月29日股价报收于38.86元,如果华商系基金在4月份没有选择离场,则至少被套15-20%。

有投行人士表示,对于美亚柏科和通源石油这类营收在2、3亿元左右,净利润在3000万元-6000万元左右的小公司,其抗风险能力明显较弱,因此在给予其估值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折扣。

作为第一批挂牌上市的创业板公司,新宁物流在上市之后就遭到市场的冷遇,上市一年半以来,除嘉实量化阿尔法股票基金曾买入37.29万股之外没有任何机构入驻10大股东,同样也鲜有卖方机构进行覆盖,今年以来唯一覆盖该公司的湘财证券在1月份公司股价处于15元附近认为公司“估值相对偏高”,并给出了中性评级。

4月19日,新宁物流公布的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营收实现35.98%的同比增长的同时,1694.68万元的净利润却较之上年同比下降35.7%,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原有部分子公司尚未扭亏为盈、新设子公司还处于运营初期并大规模产出尚需一定时间”。

另一家从事水产品业务的国联水产虽然1季度335.95万元的亏损额较之去年同比降低不少,但公司在1季报中披露“预计下一报告期(半年报)仍有可能继续维持亏损状态”,此前,公司披露的2010年年报显示去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7.96%。

在4月27日国联水产公布的1季报中,曾持有689.13万股的华夏优势增长和持有256.19万股的嘉实主题精选均在1季度离场,剩下几个机构零星持有的筹码尚不足去年年末机构持有筹码的两成。

并不明朗的业绩前景使得国联水产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而机构离场的消息更是引发了国联水产股价进一步下跌,在从4月25-28日4个交易日国联水产股价累计跌幅达到18.47%。

事实上,今年首季亏损的小盘股并不局限于创业板公司之中。在2009年7月以来挂牌的303家中小板公司中(已公布1季报293家)同样也有12家1季度出现亏损。

这些公司中,包括延续了去年1季度亏损的诸如西部建设(002302.SZ)、辉煌科技(002296.SZ)和启明星辰(002439.SZ),也包括业绩从盈利变脸为亏损的联信永益(002373.SZ)、星网锐捷(002396.SZ)和理工监测(002377.SZ);而其他一些亏损的公司更多的则是因为业务特性导致的季节性因素导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统计对象限于2009年7月以来挂牌上市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因此全部可统计的511家公司中2010年年报没有一家出现亏损。

业绩大变脸全扫描

随着2010年年报和2010年1季报地陆续公布,一些出现业绩大变脸的公司成为了市场资金抛弃的对象。

4月28日,此前走势较为平稳的联信永益开盘后一路低开低走,当日最终放量暴跌9.99%。这一走势主要源于公司在28日当天公布的2010年年报和今年1季报。

数据显示,从事系统集成业务的联信永益2010年营收基本和上年持平的背景之下,当年净利润2342.59万元较之上年同比下滑48.94%。

据了解,造成联信永益净利润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从事的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了4.05个百分点后仅为7.55%,公司在年报中将这一原因归结为“主要行业客户的采购方式向集采模式转变”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但这显然难以让市场接受,仅仅在1年前的3月份联信永益在中小板挂牌上市时,那些卖方机构们纷纷鼓吹这家“电信IT服务提供商”的前景如何美好。

来自国泰君安的新股询价定价分析报告显示,其分析师魏兴耘和袁煜明预计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将分别达到9.03亿元和0.59亿元,而对于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净利润更是给出了0.78亿元和1.07亿元的预测。

然而,联信永益最终2010年的净利润近录得2342万元,尚不足国泰君安预测净利润的40%;在28日同时公布的联信永益今年1季报显示,公司1-3月份录得的5627.29万元营业收入较之去年同比减少51.72%,公司净利润更是从上年125.08万元变身为亏损1789.25万元,公司还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出现2000-3000万元的亏损。

虽然联信永益声称公司营收大幅减少是因为“主要客户项目实施后延,尚未达到验收条件所致”,但市场对于其已经丧失信心。

事实上,去年3月联信永益刚刚上市后不久其业绩就开始变脸,首先是4月份公布的1季报显示其1-3月份净利润同比下降85.03%,并与其公司去年上半年净利润下降70-90%;然而当年8月份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竟然亏损674.55万元;接下来的第3季度公司再度亏损,1-9月份合计亏损1621.03万元。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家公司在去年3月份上市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两任董事长先后在去年3月31日和9月3日涉嫌单位行贿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股价走势来看,虽然去年上市之初曾经一路冲高至58.35元的高位,但此后股价一路下跌,截止4月28日报收于23.43元,股价较之上市首日已经腰斩,较之股价最高点最深跌幅达到59.85%。

而一年前为联信永益拼命鬼吹的卖方机构在公司挂牌之后就销声匿迹,不再覆盖该公司和撰写任何和公司相关的报告;另一厢,作为保荐机构华龙证券和其他中介结构分完了3071.367万元发行费用之后也没有因为公司高管被抓和业绩变脸承担任何责任。

其实,业绩变脸在中小板公司中并非个案,据记者统计从2009年IPO重启后挂牌的303家中小板公司中2010年业绩下滑的公司达到61家;其中业绩下滑幅度最大的科冕木业(002354.SZ)达到58.09%,15家公司业绩下滑幅度超过30%。

相比之下,从2009年10月开始发行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中2010年业绩变脸(净利润下滑)的公司达到32家,约占全部已经挂牌公司的15.38%,这一比例略小于中小板的21.03%。

无独有偶,在创业板200多家公司中也有一家公司2010年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这就是从事直流和变频电传动业务的宝德股份(300023.SZ)。

作为首批创业板挂牌公司,宝德股份在上市后公布的第一份年报就开始初显问题,其在去年3月公布的2009年年报显示净利润2683.2万元,实现同比增长72.71%,但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却较上年下滑13.01%。

一年之后,宝德股份公布了2010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在2010年主营业务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3.63%和51.53%;公司竟然将其原因归结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对石油行业负面影响仍然持续,经济复苏对本公司所属行业实体经济的回复滞后效应显现”。

不过,来自天相投顾的分析师张雷却不认同这一说法,其在今年3月30日发布的年报点评中认为,在过去的2010年宝德股份各项业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和行业整体趋势相比“反差很大”。

据介绍,2010年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全行业平均收入增速约为16.82%,行业整体出现复苏性反弹;然而宝德股份报告期内直流、变频电传动产品同比下滑24.19%,顶驱、复合钻机电控系统同比下滑80.56%,服务和备品备件同比下滑81.43%。

张雷认为,宝德股份“公司内部核心人事的变动是造成目前局面的根本原因”,“除非公司快速并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否则未来经营状况很难有明显改善”。

公告显示,宝德股份去年10月中旬其技术总监赵敏和财务总监张敏同时提出辞职;目前赵敏依然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而张敏在今年1月张敏再次辞去公司董秘和副总的职务。

天相投顾的张雷根据公司2010年年报中工资及社保费用下降43%推断出“公司内部可能已出现不少员工离职的情况”,从而得出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的结论,最终将对宝德股份的评级下调为“减持”。

4月27日,宝德股份公布的今年1季报显示,公司1-3月份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47%和32.82%。这家上市年份2009年还录得了2683万元的净利润,如今1-3月份的净利润仅有202.64万元。

事实上,在200多家创业板公司中,今年1季报业绩大变脸的不在少数,除4家亏损之外,前3个月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30%达到18家之多,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宁波GQY今年上半年录得的73.14万元净利润仅为去年同期的9%左右;其他3家1季度业务大幅下滑的公司恒信移动(300081.SZ)、天龙集团(300063.SZ)和华伍股份(300095.SZ)去年全年业绩也分别下滑了44.5%、29.45%和28.49%。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拥有巨额超募资金的上市公司开始谋求业务的转型,如2010年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9.7%的南都电源(300068.SZ)在去年年末宣布用10.8亿元超募资金投资建立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

不过由于这一新的项目需要在2012年才能够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而2010年利润大幅下滑的消息使得南都电源股价从11月以来一路下跌,截止4月27日报收于21.64元,较之去年10月高点38.88元跌幅达到44.34%;和去年4月挂牌之初相比跌幅已经超过50%。

机构提前出逃样本:海普瑞和国民技术

其实,并非所有市场参与者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业绩地雷”都没有预判,从陆续公布的2010年年报和1季报股东来看,不少先知先觉的机构已经在这轮股价大幅下跌之前选择了离场。

1年之前,曾经以148元创下A股市场最高发行价记录的海普瑞(002399.SZ)上市伊始就遭到机构的追捧。

根据公司披露2010年中报显示,易方达旗下基金下属科讯等6只基金合计买入366.9万股;按当日收盘价117.03元计算,易方达基金合计持有海普瑞市值约为4.29亿元。

Wind资讯根据各家基金和券商中报整理后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合计100只左右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等产品合计持有海普瑞754.412万股。

不过到了2010年年末,虽然重仓持股的易方达基金持股基本维持在330万股左右,但是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除却14只按照标准配置的指数基金以外,不少持有海普瑞的基金已经选择离场,如大成价值增长、安信证券的安信理财2号集合理财计划和汇添富优势精选都淡出海普瑞2010年年报大股东名单之中,包括易方达基金在内的23只基金及券商产品合计持有海普瑞约420万股。

应当说,当时海普瑞的业绩并没有出现颓势,去年10月22日公布的3季报显示公司去年109月份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22.68%和104.88%;在公司3季报的点评报告中,安信证券的分析师洪露甚至给出了140元的目标价,此后海通证券的江维娜在去年11月11日给出了155元的目标价。

而从海普瑞当时的走势来看,其股价从去年5月上市后回落至120元的平台上盘整,在去年11月确实一路拉升至164.88元的高位,只不过在11月29日涨停当天不少机构席位纷纷选择卖出。

和其他不少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不同的是,海普瑞在2010年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38.53亿元的营收和12.1亿元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3.26%和49.5%。

虽然诸如宏源证券和国信证券等卖方机构还在积极忽悠投资者增持和买入,但海普瑞10转增10派20元的高送配方案并没有能够刺激股价上涨;当日股价早盘冲高创下的高点138.99元如今也变得遥不可及。

如今来看,不少机构很可能选择了这个机会将手中的筹码抛出,当日4.26%的成交是1-3月份以来的天量成交。

截止3月31日,海普瑞的10大流通股东名单之中仅剩下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等5只指数基金,合计持股约113.23万股;由于排在最末尾的国联安双禧中证100指数分级基金仅持有10.17万股,这意味着去年年末重仓豪赌的易方达基金已经悉数离场,去年第三季度买入的中海优质成长也将其持有的32.16万股卖出。

4月15日,海普瑞公布的1季报让市场大跌眼镜,公司1-3月份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6.3%和39.11%;公司股价在此后的两个交易日出现两个跌停,截止4月29日收盘,海普瑞报收于39.38元,较之4月15日收盘价出现了约37.67%的跌幅(复权计算)。

如此看来,那些曾经持有海普瑞的机构——尤其是重仓持有的易方达基金——在其季报披露之前凭借着2010年年报高增长的业绩和高送配方案成功出逃显然是早有警觉。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3月28日还给出“推荐”评级的国信证券分析师贺平鸽在短短20天后就将对海普瑞的评级下调为“回避”;与此同时将公司2011年和2012年净利润从原先的14.52亿元和21.04亿元下调至9.66亿元和9.68亿元。

短短20天内对于一家公司的业绩下调幅度达到30%和50%,着实出乎市场意料;更令人费解的是,国信证券贺平鸽给出下调评级的理由是2011年“因产能无法释放,价格下滑”;而在20天的报告中他的结论却是“2011年公司因产能瓶颈预计增长20%,2012年产能释放业绩重回高增长,预计增长45%”,在下调之后2011年和2012年的净利润却变成了下降20%和同比(和2011年相比)持平。

不过,另一家卖方机构平安证券似乎更为乐观,其在4月18日首次覆盖海普瑞没有给出评级,但却预测公司2011年和2013年每股收益将实现3.04元和4.11元,这远高于国信证券下调后的盈利预测2.41元和2.42元。

外资背景的高华证券在4月22日海普瑞股价下跌至96.62元(4月21日收盘)之后将原先133.5元旦目标价下调为104元,不过其后公司股价却依然一路下跌,截止4月29日报收于39.38元,约合复权价格80.76元。

其实,在创业板中同样存在着和海普瑞类似的情形,其典型代表是创业板超募资金之王国民技术(300077.SZ),其在去年4月上市过程中以5.86倍超募比例合计超募约19.65亿元。

上市之初,因为搭上了移动支付的概念国民技术股价接连创出新高,并在上市后第4个交易日去年5月7日创下183.77元的高价,这一价格是公司发行价87.5元的2.1倍。

截止2010年6月30日,合计149只基金及券商理财产品持有了国民技术833.25万股,这约占了当时国民技术流通盘的38.29%,而同样被机构看好的海普瑞2010年年中被机构持有的筹码也仅仅占据流通盘的23.5%。

和海普瑞类似的是,在去年下半年机构们开始逐步抛售手中国民技术的筹码,来自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9月底和12月底,机构持有国民技术的股份总数下降至582.66万股和258.82万股,豪赌国民技术的汇添富成长焦点在去年第4季度将持有的173.53万股减持至59.74万股,另一只同门基金持有96.53万股也悉数卖出。

而到了今年3月末,国民技术10大股东名单之中已经鲜见机构身影,渤海证券和国联证券各自一个资产管理计划、华商动态阿尔法和诺德价值优势分别持有30万股、10万股、17.74万股和9.94万股;排在在10大流通股股东末尾的自然人熊伟持有7.8万股,则意味着其他机构即便持有也仅象征性持有几万股而已。

另一个可以参照的指标则是,去年年中、去年年末和今年1季度末国民技术股东人数从15589个一次变为20542个和22291个,显然被抛售的筹码回到了一些大户和散户手中。

如出一辙的是,国民技术2010年的业绩相当不错,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0.77%和51.37%;但此后的1季报成为“业绩地雷”——1.71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8.98%,而净利润4212.54万元更是同比下滑27.16%;公司在3月15日公布的2010年业绩和10转增10股送5股派5元的高送配计划也成为此轮下跌的起点。

截止4月29日收盘,国民技术报收于80.23元,较之3月14日收盘价127.27元下跌约36.96元,较之去年刚上市创下的183.77元的高点跌幅则达到56.34%,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其股价被腰斩。

现在看来有些荒唐的是,在今年3月15日年报发布后的众多卖方机构发布的点评报告中,国金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和德邦证券分别给出了158元、144元、140元和138元的目标价;当时仅仅西南证券给出“中性”评级。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