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吃”光了外销企业的利润

2011-05-10 01:19:00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春节刚刚过去,一系列的麻烦让民营企业家曹明(化名)辗转反侧:这一年还没过去4个月,人民币升值超过1.6%;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融资越来越难;半年内贷款利率提高了0.75%,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涨,招工越来越困难;出口退税比例还可能降低,地方限电进入常态化,公司正常订单难以按时交货,加上油价不停上涨,物流费用还在持续升高……

  春节刚刚过去,一系列的麻烦让民营企业家曹明(化名)辗转反侧:这一年还没过去4个月,人民币升值超过1.6%;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融资越来越难;半年内贷款利率提高了0.75%,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涨,招工越来越困难;出口退税比例还可能降低,地方限电进入常态化,公司正常订单难以按时交货,加上油价不停上涨,物流费用还在持续升高……

  类似上述处境的企业还有很多,4月25日,据温州中小企业协会透露,温州近期出现多家以出口为主的外销企业倒闭、老板外逃事件。这是继2008年6月后,传统制造业再次遭遇“地震”。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曹明们的苦衷,笔者设计了一张利润模拟测算表。

  不测不知道,一测真是吓一跳,对于曹明来说,汇率和利率可能吃掉出口业务5%的利润,劳动力、电费、物流费用上升可能抬高成本费用3.5%,加上出口退税降低等税收政策变化,可能还将吃掉3%的利润,刚刚从金融危机中回过神来,企业可能再次遭遇危机。

  是在转型中死去,还是积极自救,在突围中重生?

  组合拳规避财务汇兑风险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外销为主的企业,年销售额2.8亿元人民币,公司产品80%出口欧美。董岩法是公司的财务总监,2009年下半年,他预感到人民币汇率在金融危机期间经历了较为平稳的2008~2009年后,升值的国际压力将快速加大,公司将面临很大的汇率损失风险。2010年初,董岩法着手采取了三项措施,推出了“保理融资+远期结汇+汇率损失补偿加价”的组合拳。具体包括一是公司外销部门签订出口合同后,他马上安排财务人员拿着业务合同找银行做保理融资,并签订了2年期优惠利率协议,在原材料飞速上涨和利率上调的时候,提前透支这笔资金;二是与中国银行签订了15个月的远期结汇协议,并锁定了远期汇率;三是召集外销部门开专题会议,推动国际贸易部门调整报价方式,将汇率损失预估纳入报价体系,打包进行报价,结汇后,实际转化为公司毛利。一年下来,公司不仅没有汇率损失,而且借助金融衍生工具,为公司创造了150万元利润。

  相反,宁波的邵青(化名)2010年与欧洲客户成交了一笔订单,由于欧元汇率波动很大,邵青又没有采取远期结售汇等避险措施,最终到手的净利润白白损失了12%。在汇率和利率变化幅度较大、通货膨胀趋势明显的情况下,笔者提醒,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财务由老板娘担纲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引入专业机构和职业经理人,严格进行风险管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好美元等净资产和美元净现金流入;二是采用金融衍生工具,如外汇远期、外汇期货、外汇掉期和外汇期权等对冲风险;三是巧用货币互换;四是有条件的情况下,与银行签订协议,锁定利率,或者采取应收账款保理融资,规避通胀。

  快速转战国内市场自救

  与曹明相反,A公司的阮志宏(化名)在金融危机期间就强烈意识到不能单纯依靠出口“瘸腿”走路,必须狠抓国内市场建设。2009年下半年开始,他动员公司全体员工“转变经营思维和运营模式,培育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自建品牌渠道谋求转型突围”。但是,在转型自救过程中,他也深刻感受到了OEM企业转型的痛苦。

  一是习惯于给国外贴牌的OEM团队缺乏战略思维,不善于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行业机会,并差异化定位,细分目标市场;二是外销的产品线与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不匹配,产量过剩严重,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后销售不对路,很容易在渠道中牺牲;三是OEM贴牌时,都是委托国外客户包销,订单起订量大,生产组织容易,而国内客户分散、数量多、需求多样、订单起订量小,生产运营体系很难适应;四是长期贴牌出口,公司处于被动研发状态,远离市场一线,不清楚产品的应用环境和目标客户的真实需求、反馈意见,转型国内市场后,研发团队短期内难以改变研发习惯;五是缺乏品牌和渠道建设经验,不熟悉如何进行市场有序布局和价格管控,缺乏品牌运作策略,不善于提炼产品卖点,产品在市场上遭受低价的强烈狙击。

  为了找到转型突围之路,阮志宏亲自坐镇,连续一年多来,每个月都召开公司转型策略研讨会。一方面,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把脉,聘请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操盘;另一方面每次都将中高层管理干部“软禁”起来,要求公司管理层必须认真研究,疗好内伤,创新营销模式寻求发展。

  今年转型的五个方向包括,一是国内市场产品线初步建成,新产品推广后,综合毛利提高3%;二是对于产能不足、毛利不高的零部件委托外包第三方加工,力争降低制造成本2%;三是公司对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具体科目进行排序,力争降低费用3%;四是加快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财务融资费用0.5%;五是调整了销售模式和品牌推广办法,力争实现国内市场销售增长40%。另外,力争提高销售毛利5%。

  五项措施实施后,公司走上了转型升级的良性道路,企业销售贡献结构、毛利结构发生了改变,运营管理成本下降,产量过剩减少,产品线进一步丰富,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品牌推广取得初步成效,一系列的“嗜血”因素被抑制,企业开始形成新的“造血”机能。

  (作者为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高级职业经理人、企业咨询托管高级顾问。他即将出版新书《谁来拯救制造“危机”》)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