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建筑2011年有望在新签建筑合同和在售建筑合同两方面同时突破万亿
【财经网专稿】记者 任政宇 5月12日晚间,中国建筑业龙头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601668.SH,下称中国建筑)发布1-4月份销售数据,宣布公司今年头四月新签建筑合同额2490亿元,同比增长88.5%,实现房地产销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48.3%。
在手合同年内或超万亿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建筑利用自身在建筑规划、工程施工、地产开发以及上市后资本渠道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推进了和多个地方经济开发的深度合作,已与20多个城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为其稳定的获取建筑合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中国建筑的新签合同额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增速:2009年同比增长44%,2010年增长78%。
在2010年,中国全年建筑支出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建筑大国。在此大背景下,作为国内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建筑去年新签建筑合同金额达到了7411亿元,截至年底,在售建筑业务合同7610亿元,二者同比增幅均超过了七成。
进入2011年,中国建筑并未放缓增长步伐,1-4月新签合同额以88.5%的同比增幅达到了2490亿元。
据多家研究机构估算,截至目前,中国建筑的在手合同金额已经超过了9000亿元,足够公司未来2-3年发展需要。
兴业证券建筑行业分析师王爽预测,该公司2011年有望在新签建筑合同和在售建筑合同两方面同时突破万亿。“中国建筑距离‘万亿时代’越来越近。”
地产销售稳步增长
在建筑合同快速增加的同时,中国建筑“建筑+地产”的业务结构中的地产业务也取得稳定的增长。
作为中国建筑地产业务的平台,中海地产(0688.HK)和中建地产2010年分别贡献了584亿元和84亿元的销售额。地产业务销售总额在去年占到了全国商品房的1.2%。
今年1-4月,中国建筑地产业务实现合同销售267亿元,销售面积209万平米,分别同比增长48.3%和23.2%。首四月,中国建筑新增土地储备951万平米,截至目前,土地储备总量高达5985万平米。
中国建筑的“建筑+地产”的业务结构使其具备了良好的房地产经济周期利用能力,尤其在房地产行业处于政策调控期的时候优势更为明显。
建筑业务属于轻资产的经营现金流业务,而房地产却是重资产的投资现金流业务,二者间的互补使得中国建筑的业务构成具有了良好的资金协同效应。
保障房建设的受益者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将在今后5年内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按照目前的建设速度,预计2011-2012年每年将建设1000万套住房,2013-2015年每年将建设500-600万套,5年总投资额约为5万亿元。
作为中国的建筑业和地产业双料龙头企业,中国建筑在保障房建设中占据着有利地位。同时,由于其“建筑+地产”的业务模式,使其既可以成为保障房项目的承建方,也可以扮演好运营方的角色,加上充裕的资金,这使得中国建筑在各个地方政府面前具备了更大的优势。
同时,因为既可以涉足保障房的投资、承建,也可以涉足运营,中国建筑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获得的利润将非其他传统房地产开发商所能比拟。
据年报,2010年中国建筑承接保障房约20万套,参与的保障房建设总规模已达到1155万平米,占全国总量的3%。
中国建筑董秘孟庆禹表示,未来保障房在公司收入中的比重还将逐年上升。
中国建筑副总经理孔庆平日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保障房建设虽然利薄,但肯定稳赚不赔,他核算的利润率在10%左右。“保障房产业肯定具有商业投资价值,可以成为企业重要的业务支撑点。”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