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再出发:下一个十年挑战

2011-05-18 00:56:00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擦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随着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工程投资标准明显偏低、国有林区职工收入过低、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等问题。

  站在大兴安岭林区约30米高的塔台上,举目远望,千峰叠翠,浓郁欲滴。此时正是5月,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正艳,花繁叶茂,绮丽多姿。

  顺着杜鹃花的枝头向上看去,高大的樟子松、落叶松、白桦生长茂密,几声鸟叫和鹿鸣不时划破山林的静谧。这里保存着我国最后一片寒温带明亮针叶原始林景观,也有着“北国红豆(越桔,又叫兴安红豆)也相思”的感人传说。

  不过,在十几年前,这样的景象却不多见。

  “经过几十年的砍伐,许多山上的树木都砍光了。有的只剩下山脊上的几棵树,就像电影《鸡毛信》里的‘消息树’一样。”5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莫尔道嘎林业局局长廉俊东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到天保一期工程实施前,整个林区已经基本上没有成熟的树木可采了。”廉俊东告诉记者,“天保一期减产是对的,否则林区的发展就不可持续。”

  这项耗资1186亿元的巨大工程被官方称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下称“天保工程”),在基层、在林业职工的口中,她被亲切地称作“救林工程”、“救命工程”。

  天保一期工程实施后,莫尔道嘎林业局首先将集中连片的原始林保护起来,先后建立了樟子松、落叶松原始林保护区,面积达1927公顷。1998年,莫尔道嘎林业局在额尔古纳河南岸建立了额尔古纳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24527公顷。2002年该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区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随着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工程投资标准明显偏低、国有林区职工收入过低、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等问题。去年12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天保二期工程(2011~2020年),总投入资金(2440.2亿元)也比一期增加了一倍。

  “天保”显现多重效应

  1998年10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停止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天然林采伐,大力实施营造林工程,依法开展森林植被保护工作,强化生态环境管理。

  当年,国务院决定在12个省(区、市)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2000年,天保工程在17个省(区、市)国有林区全面启动。

  据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天保办)主任孙国吉介绍,天保一期工程建设中央实际投入总计1118.73亿元。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13个省(区、市)已在2000年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1854万立方米按计划调减到2003年的1094.1万立方米以下,木材产量按计划调减到位。

  四川省在1998年就启动了天保工程试点。陕西省天保中心主任陈辉告诉记者,到2010年底,四川省森林面积由工程实施之初的1.76亿亩上升到2010年的2.50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由13.86亿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6.5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4.82%。实施天保工程保住了长江上游这片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生物基因库。

  10年天保工程期间,陕西省森林面积新增3247万亩。“在陕西省的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绿色区域整整向北推进了400公里。”陈辉说,通过10年的林业生态工程实施,陕西省生态状况已经由“总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全省活立木总蓄积年均净增544万立方米,年均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约995.52万吨,增加固碳268.79万吨,增加释放氧气736.68万吨。

  陕西省历史上就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据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宜川水文监测站观测,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陕西年向黄河输入的泥沙量由1999年的530多万吨,降低到2007年的507万吨,减少了23万吨;土壤侵蚀模数由1998年的1800吨/平方公里,下降到2007年的1726吨/平方公里。

  “天保工程最初的想法是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防止水土流失。但后来发现,不仅这两个目标完成情况较好,其他相应的效应也显现出来了。”国家林业局天保办信息处处长刘永红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一方面是森林生态功能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是动植物生境得到改善,生物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

  改变“独木支撑”格局

  伴随着天保工程的推进,在林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昔日的“砍树人”变成了“看树人”,“独木支撑”的产业结构开始向旅游、园林绿化等多元化方面发展。

  国家林业局的调研显示,天保工程实施以后,林区经济呈现出“V”形的发展态势。对35个重点国有森工企业监测结果表明,由于对林区实行禁采或限采,森工企业收入在工程初期锐减。样本企业总产值从1997年到2000年处入下滑状态,2000年探底以后出现持续增长,企业负债下降了63.4%。

  去年1至10月份,大兴安岭林区接待各类旅游者18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63%和88.1%;2009年,吉林松江河林业局的木材销售收入只占全局生产总值的20%,职工年均工资超过3万元,完全摆脱了对木材经济的依赖。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局长方有为告诉记者,天保工程实施后,林业职工们凭借园林绿化的技术在外面承揽绿化工程。几年来,共承揽到城区绿化、井场道路和园林绿化等90余处,工程总造价7000多万元,实现创收1800多万元。

  5月上旬,记者在陕西省延安市劳山林场采访时发现,林场繁育种苗上市销售的做法还吸引了不少当地农民参与。52岁的劳山村村民郝延忠雇了十几名村民培育种苗。她告诉记者,种苗已经卖到陕西、山西、甘肃和内蒙古等地,一棵种苗可赚6角至7角钱,最多时可赚1元,雇工每人每天的收入也有200多元。

  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依托天保工程建设,国有林区各项改革事业稳步推进。吉林森工集团实现全面改制重组;内蒙古森工集团森工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部剥离移交给政府,社会保险实现全员覆盖。

  2010年,甘肃省全面完成省属森工企业、市属直辖的林业局、总场以及所辖林场的事业单位改革,68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公益性国有林场事业单位改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西部林业局和阿尔泰山林业局、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甘肃省白龙江林管局等,都已由森工企业转为事业单位。

  天保工程实施10年来,国家还启动实施了林业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工程,国有林区规划改造61.67万户,新建住宅3083.66万平方米。截至2009年底,棚户区改造已经竣工540万平方米,10.8万户。

  记者了解到,天保工程实施10年来,生态意识深入人心。方有为告诉记者:“过去职工进山看到大树,常常说这棵树能出多少料,值多少钱。而现在则说这棵树是什么树种和保护级别。”

  工程一期仍有一定问题

  不过,记者在陕西、内蒙古等地林区采访时发现,10年天保工程所取得的成就,与林业工人们长期微薄的收入、清贫的生活和常人难以忍耐的工作压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009年,国家林业局一份内部资料《关于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有关政策的意见》透露:“随着工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天保工程与集体林改政策不协调,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区公益林得不到补偿,国有职工管护集体林,林农得不到管护费补助。二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木材定产水平仍然过高,个别地方还存在超量采伐现象。三是工程投资标准长均不变,明显偏低,国有林区职工收入低下,林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四是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严重影响工程任务完成和政策的落实。五是森工企业改革滞后,企业体制机制问题仍未理顺,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六是缺乏森林经营措施,森林质量不高。”

  四川省川南林业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1998年至2008年天保工程财政专项资金应到位25119万元(其中:中央19281万元,地方5838万元),实际到位21624万元(其中:中央19281万元,地方2355万元),地方资金未到位3483万元。

  地方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在各大林区相当普遍。此外,职工收入长期严重偏低的现象也让记者感到吃惊。川南林业局的统计显示,2004年至2007年该局职工年均工资不足8000元,分别为四川省城镇职工同期人均收入的53%、46%、37.6%、38.4%,2008年该局年均职工工资达到9036元,仅为2008年度四川省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25038元的36.1%,与社会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在打给该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的一份报告中也反映,截至2010年12月,全局职工月平均标准工资仅1232元,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养老保险、失业金等均按社会平均工资的60%缴纳。

  “有些职工的工资每月仅900余元。”方有为说,林区职工的基本生活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记者了解到,林区一线职工年龄老化现象十分普遍。劳山林业局职工平均年龄43岁,且多为一线管护人员,有的人连拿着风力灭火机上山灭火都吃力。该局182名管护人员平均每人管护13736亩林地,远远超出天保工程核定的人均5700亩的管护面积。

  川南林业局反映,自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林业企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事商品经济的企业,目前从事的应是以公益事业为主的经营活动。国家应对以天然林保护为主的林业企业进行正确定位,明确企业性质。

  二期政策设计实现突破

  去年10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第13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2011~2020年)。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天保工程二期将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从一期定产的1094.1万立方米,分三年调减到402.5万立方米;管护森林面积17.32亿亩;建设公益林1.16亿亩;国有中幼林抚育2.63亿亩,培育后备资源4890万亩;继续对国有职工社会保险、政社性支出给予补助。

  二期实施范围在原有一期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丹江口库区的11个县(区、市),其中湖北7个、河南4个。这11个县,既是国家生态重点保护区域,也是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建设区,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发源地。

  工程二期总投入2440.2亿元,其中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保二期工程中央投入933.6亿元,地方投入245亿元(主要是集体所属的地方公益林补偿基金);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二期中央投入1261.6亿元。工程实施过程中,将根据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有关补助标准。

  “天保工程二期政策设计实现了重大突破。”国家林业局天保办副处长刘跃辉介绍,工程二期更加关注西部经济发展。与全国相比,西部省(区、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提供配套资金能力较差,为此,工程二期取消了地方配套资金。

  工程二期方案大幅度提高了森林管护标准。在人工造林项目中。工程一期单位投入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200元/亩(中央预算内160元/亩),黄河上中游地区为300元/亩(中央预算内240元/亩)。工程二期将上述两个地区人工造林中央预算内单位投资标准统一提高到300元/亩。

  在国有林补助标准方面,工程一期,森林管护补助标准为1.75元/亩年(中央财政1.4元/亩年),工程二期,中央财政按照5元/亩年的标准安排补助费,与国有国家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一致。

  记者还了解到,天保工程二期期间,中央将投入巨资改善天保工程区民生,主要用于解决职工社会保险、工程区职工住房建设和扩大就业。

  根据《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天保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中幼龄林抚育和政策性社会性岗位等,不仅为国有职工提供20.53万个就业岗位,还可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也预测,天保工程二期,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将由稳步复苏进一步向和谐发展转变。经测算,工程项目建设和相关政策措施可安置44.32万人,其他人员可通过木材生产和林副产品开发得到妥善安置,可基本解决职工转岗就业问题。届时,林业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也将接近或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了78.11亿吨,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据国家林业局测算,工程二期将增加森林碳汇4.16亿吨。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将有利于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