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直呼声大雨点小的公务车改革这次可能要动真格了。一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背景下,颇受政府部门采购偏爱的奥迪有可能首当其冲。
订车两周后,上海一家政府单位的公务员张奇(化名)代表单位退掉了预订的奥迪A6L。这是在公务车改革渐行渐近的情况下,该单位的无奈之举。
今年“两会”首次被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的“公务车改革”最近备受关注。“最近,一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和使用情况自查登记表》(下称《登记表》)已下发至各地党政机关。”张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公务用车,我们单位不具备配备奥迪A6L车型的级别。”
一直呼声大雨点小的公务车改革这次可能要动真格了。一业内人士认为,在这种背景下,颇受政府部门采购偏爱的奥迪有可能首当其冲。
摸底清查已经展开
张奇所说的《登记表》,包括车辆类型、购车时间及价格、资金来源等信息均在统计范围之内,经单位一把手和纪检部门负责人签字后,登记入册。
这意味着目前各地公车治理专项工作进入自查自纠阶段。张奇坦承,这次查得比较严格。填表单位还被要求,要对公车逐辆登记,不允许遗漏、瞒报,在6月底前确保100%的车辆登记,填表造册,彻底摸清车辆总数。除了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保密要求的车辆,登记情况将在本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
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尚未对外公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
按照中国机械工程协会理事长张小虞的说法,这个办法重申了过去公车的配备范围,即省部级以下干部不配备专车;另外一个就是降低了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如一般公务用车价格上限由20万元调整到了18万元,且配备排气量不得超过1.8L。
今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一则公务车采购中标公告显示,由自治区财政厅一次性采购了25辆奥迪A6,公告一出即遭到网民质疑。虽然中标价34.98万元并无不妥,该厅采购管理处工作人员也解释,这批车辆是根据“集中采购”规定购买使用的。但25辆的数量还是让不少人士惊讶。“公车改革如果启动,大批购买豪华车的举措将会得到扼制。”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公车保有量到底有多少,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公示。北京市财政局近日通过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了北京市的公务车数量,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据北京财政局统计,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其中市级公务车20288辆。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北京的公车预计有100万辆左右,全国总计400万辆。“这个数字是2004年按照模型测算的,目前实际的公车应该比上述数字多。”长期关注公车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对公务车数量的统计应该采用最大范畴,即只要动用公共财政资金购置的都应该算作公车,“因为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
奥迪首当其冲
“大量的豪华公务车消费直接造就了奥迪在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凭借先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巨大优势,奥迪一直稳居中国公务车市场的霸主地位。
奥迪第一款车型为奥迪100,奥迪100成了政府当时主要用车。后来的改款车型老奥迪A6以及现在的A6L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标准的公务车。“早期的公务车配备标准规定要采购国产车为主,当时高级轿车国产车型只有奥迪A6。”奥迪A6在公务车市场良好的业绩,大大带动了奥迪在私人市场的销售业绩。
北京一位奥迪资深维修专家朗学仪告诉记者:“我估计在北京地区的豪华公务用车市场,奥迪的占有率高达80%,其次才是奔驰和宝马。如果这次公车改革能够执行到位的话,会冲击掉奥迪已有公务用车中10%的销量。”
去年,“2009年~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名单公布,宝马、奔驰等品牌纷纷入围,曾引来热议。虽然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事后通过媒体澄清了“目前没有采购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车的计划”,但奥迪在高档公务车政府采购方面“一家独大”的局面已被动摇。
奔驰和宝马正努力加入政府采购名单。去年,宝马曾借上海世博会契机,向上海交警部门交付22辆宝马5系车型。
奥迪不仅在公务车市场遭到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而且在中国市场的增速也逐渐放缓。从第一季度的市场销量来看,三大豪车品牌中,奥迪在中国销量增速最低。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第一季度销量前五名豪华轿车对比来看,宝马5系第一季度销量为1.6万辆左右,同比增幅114.4%,奔驰E级销量9448辆左右,增幅也高达116%,但是奥迪两款主力车型的累计销量都出现负增长,奥迪A6L销量为2.15万辆左右,同比降幅23.4%,奥迪A4L销量为1.25万辆左右,同比降幅11.2%。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