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再投872亿“治水” 酝酿多元融资渠道

2011-05-24 00:05:48 | 作者: 钟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如果说‘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是土地,‘十二五’期间将是水资源。”日前,广东省水利厅厅长黄柏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一命题显然对珠三角地区更为紧迫。为改善珠江流域水质状况,广东省于2002年就作出《关于加强珠江综合整治工作的决定》,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的整治目标。

为实现此目标,从2008年开始,广州市政府重磅出击,投340.65亿元巨资冲刺水环境治理。

而就在今年5月初,广东省两场暴雨,被树为治水样板工程的广州市猎德涌黑水臭气重现。

“治标不治本的工程经不起长期的检验,必须问责。”5月5日,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委员李公明表示,这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广州治水工程效果的忧虑。

李公明表示,应该追问,在那几百亿治水款中,已经用于雨污分流和用于美化景观的钱到底是多少?要搞好这个工程还差多少钱?预计何时可以完成?

事实上,广州治水,“任重道远”。

“将继续下大气力治水,广州未来5年可能投入872亿改善水环境”。这是目前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由广州市水务局组织相关单位编制的《广州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透露的。

巨额资金投入的“再治理”起步,能否改变上一轮治理效果欠佳的局面,还有待观察。

广东省水利厅有关专家拿出数据证实,看似水量充沛的广东其实有着“缺水之痛”——广东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与此同时,人类活动造成的水质性缺水严重则是广东水资源紧张的更重要原因。

广东省水利厅资料显示,近年珠江口咸潮上溯,珠海市、中山市和广州市番禺区供水安全受到威胁。由于一些地区过度追求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和严重破坏。根据《广东省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监测评价水功能区达标率49.3%。在粤东粤西的部分河段,水质为劣V类,已出现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

在此背景下,《广州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

据了解,《规划》明确了未来广州的水质指标: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到2012年全年水质达到Ⅳ类;2015年全年水质优于Ⅳ类。河涌方面,中心城区主要河涌到2012年不黑不臭,2015年所有河涌全面消除黑臭现象。其中,一类河涌达Ⅳ类,可见度达到0.5米,二类河涌优于Ⅴ类,三类河涌达到Ⅴ类。

为了实现目标,《规划》提出新建、续建河涌综合整治424条,总长997.6公里。

在广州花巨资进行的河涌治理中,关键要素就是城市污水的治理。目前,广州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5%,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到90%。“十二五”期间,广州首先将加大污水处理力度。《规划》显示,到2015年,广州的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

大工程就需要大资金。钱从哪里来?

作为广州“十二五”水务工程建设能否按规划实施的关键,未来解决治水资金筹措问题成为广州治水的重大挑战。

据了解,广州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资金构成,或将由市本级、区(县级市)和用水者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开发经营组织、村组集体等共同负担。根据实际情况,规划的筹资比例根据工程性质及各区(县级市)的比例匹配。即市本级投资739.78亿元,区(县级市)自筹132.62亿元。

与此同时,广州还将推进水务投融资机制改革,针对不同水务基础设施的经济特点,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开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另外,广州还将建立和完善污水收费制度。《规划》明确,将根据保本微利原则,逐步提高征收标准,强化征收手段,提高征缴率,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