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将审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
事实上,自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本任务后,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但在文化体制改革所出台的文件和相关领导同志的讲话中从来就没有提过“文化产业化”。而在文化体制改革多年的不断深化中,市场化已成为经营性文化企业的一个方向。
以新闻出版的改革为例,到今年3月,全国10万多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全部转企改制;581家图书出版单位中,除少数拟保留公益性和军队系统的出版单位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地方、高校出版社都已转企改制;已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和注册为企业法人。在这个基础上,还有100多家报刊集团和出版传媒企业集团组建。
“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诸多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魏鹏举表示。
本报记者大略统计了一下,自2009年至今,大大小小出台的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达15个左右,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与《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尤其是九部委“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企业者来说最具执行力,与此同时,也推动了资本对于文化企业的青睐。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投资基金已达37只。而中国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共有88家,其中以传媒、互联网、网络游戏等细分领域企业为主。尤其是2010年,有21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但有一点,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对于文化企业的热涌更多是对于民营企业,改制完或即将改制完毕的企业吸引力还是有限。”一位常参与国内一些国有文化企业体改策略方案的律师告诉本报记者。
而在本报记者近几年的采访中,也感受到,即便金融对于文化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看似很大,但金融部门的压力也很大,北京一家银行专门负责包括文化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贷款的部门负责人曾表示,虽然对于文化企业的风险有一些措施可以防范,但相对于其他产业,这些措施太难把握。
这一点也恰恰说明了文化体制落后制约文化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也是众望所归。
民盟河北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左春和表示,因为在文化发展中,多年来由于体制性原因已经形成了文化的条块分割状态,文化体制内部也已形成利益阶层和板块的固化,文化的权力市场化已经严重影响了文化及其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
这就需要在这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实现两个突破:一是彻底让文化回归文化,让文化从宣传形态中解放出来。二是解散所有财政供养的文化事业单位。只有这样,文化的体制改革才能真正有效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才能使文化体制改革不再流于形式,从而减少因改革而造成的资源耗散和心理期待成本。
不过,魏鹏举认为,文化体制改革比经济体制改革要复杂得多,一定要步步推进。
本报记者了解到,单是文化部在未来5到10年内,将与中国银行(601988.SH)、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长期合作,全面完成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指导意见相关的配套措施,以及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