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即便在车市全面下滑的今年,中国政府仍然对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治理痛下决心。短期来看,合资品牌车企利用技术优势即将换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在政策的“倒逼”之下,自主品牌“被迫”完成技术升级,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未必是坏事。
即便在车市全面下滑的今年,中国政府仍然对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治理痛下决心。短期来看,合资品牌车企利用技术优势即将换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在政策的“倒逼”之下,自主品牌“被迫”完成技术升级,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未必是坏事。
合资企业优势凸显
第七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上周正式公布,这意味着备受诟病的普惠制政策补贴全面终止。而能否进入第七批之后的节能推广目录,则成为汽车企业是否具有终端市场价格优势的分水岭。
根据新政策,节能汽车补贴政策按照整车装备质量分七档,分别按两排及以下座椅且装有手动挡变速器的车辆、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或装有非手动挡变速器的车辆两大类设定不同的百公里燃料消耗量。
新旧政策对比显示,整车装备质量小于或等于750公斤,两排及以下座椅且装有手动挡变速器的车辆百公里油耗标准由原来的5.2升提高到4.8升;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或装有非手动挡变速器的车辆,百公里油耗标准由原来的5.6升提高到5.2升。
也就是说,产品能否享受节能汽车补贴,需具备两大要素:一是排量必须在1.6L以下,二是油耗和车辆自重挂钩。
从入选结果来看,轻量化技术应用较好的合资企业优势明显。共有12家车企49款车型入选,其中,合资品牌27款,占比过半。大众汽车则共有13款产品进入目录,成为新节能标准实施后的最大赢家;通用汽车有9款入围;其次是东风有限。
22款自主品牌车型中,分别来自奇瑞汽车、江淮汽车、比亚迪汽车、重庆长安汽车、东南(福建)汽车、一汽海马和浙江豪情汽车旗下车型。
因新标准从10月1日起实施,政策门槛提高对9月车市产生了“发酵”作用。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表现良好,共销售131.95万辆,环比增长20.48%,同比增长8.79%,创下今年以来增速新高。
市场人士甚至担心,目前车市仍然处于较低迷的状况,消费者持币待购的观望心态比较明显,这时如果优惠缩水,对于大多数车型,特别是车市中所占比例很高的经济型车来讲,影响会很大,有可能导致刚刚有所复苏的车市继续下行一段时间。
国泰君安证券甚至预测,新规可能会使得10月、11月的汽车销量增速承压。
利大于弊
各方对终端市场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在拉动小排量车销量的同时,却忽视了节能汽车补贴政策的根本目的。
“毕竟节能补贴政策推出的目的不是为了拉动车市,而是为了鼓励车企的技术升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也就是为什么车市整体低迷的时候,国家还是坚持出台了提高补贴门槛的新政。
标准的提升更像是一种激励机制,进一步体现了鼓励先进的政策初衷。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自主品牌车企老总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达到新的油耗标准对于一家汽车企业来说,起码需要两年准备期,对动力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提前在这方面布局的企业才能拿到补贴。
这也意味着,进入第七批节能目录的车企起码在两年前便已经做出投产低能耗产品的战略决策。以入围目录车型最多的大众汽车为例,13款车型中有12款使用的是1.4T发动机,其中有9款是“TSI+DSG”的组合。2007年大众汽车的“动力总成战略”中决定将其引进中国,随后陆续搭载到南北大众新投产的产品上。
而入围目录车型最多的自主品牌奇瑞汽车,6款车型使用的发动机便是2005年投产的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的ACTECO发动机。
真正技术先进并且将中国市场视为战略重点的企业得到了鼓励,这是政策出台的初衷。
降低单车油耗水平,已然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中国汽车产业在新一轮汽车产业技术变革中如果不想被世界汽车巨头们甩得更远,那么通过政策引导,让跨国车企将更多先进技术引进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是必然之举。
曾有相关部委内部人士感叹,一年多以前提出“百公里油耗限制在6.9升以内”时,车企极其紧张,认为这样会把自主品牌搞死,可现在自主品牌单月总产量达到三四十万辆,大多数车企已能达到节能标准。
去年6月以来,三部委先后公布了六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入围车型共433款,符合补贴的小排量车型已占总车型超过60%。由此可见,用更为充分的市场竞争“倒逼”车企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标准的制定只是一个规范,关键是看执行力。”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即便提高了进入补贴目录的标准,仍需要在政策执行层面加大管理力度才能真正达到促进汽车企业技术升级的初衷。
他认为,油耗标准的执行有一定难度,因为毕竟还有很多车达不到这个标准,或者说检测手段和标准是否能跟得上,送检的车达到标准了,但是生产出来的车不一定能达到,这些都违背政府初衷。
记者也从汽车市场了解到,不少车型存在偷梁换柱的情况。除了产品一致性问题亟待提高,还存在不少品牌入围节能减排的车型只有一两款,但是全系车型都可享受补贴,节能补贴反而成为厂商促销的金字招牌。
更有一些车型因节能车型利润低,虽然入围,但量产产品中干脆不生产这种车型。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新政策中规定,所有入选车型自公告之日起两个月内要开始批量生产并保证供应,六个月内不得停产,对不按要求生产的车型将予以撤销。
处于起步期的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存在一种现象,即汽车企业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大都极力避免高技术含量带来的高成本压力。但从这次节能补贴标准的调整可以看出,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开始思考如何加快产业升级,仍然采用落后产品在中国市场“吸金”的车企恐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政策环境。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