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近中国移动又开始积极地谈“手机支付这点事”了,资本市场移动支付概念股也蠢蠢欲动,移动支付到底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最近中国移动又开始积极地谈“手机支付这点事”了,资本市场移动支付概念股也蠢蠢欲动,移动支付到底会拥有怎样的未来?
有件事情是笔者很久还没想明白的——话说,中国移动入股浦发是2010年3月的事情,尽管这项合作是从资本层面入手,但从业务层面看,从彼时到此时,业界对于中国移动和浦发银行在手机支付上的解决方案,不能说是不期待,或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缘故,怎么就一年多了,还没实质性进展了?
支付业徘徊一阵子,几个会议下来,总算是摸到了半点头脑——移动支付这点事和中国的很多事情一样,监管和标准两大难题就是跨不过的。
看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自身正名的漫漫征程就可以知道,马云当年随时准备把支付宝献给国家的表态,实质上就是其在监管和政策面前博弈的伎俩或者说策略而已,而第三方支付机构真正获得监管机构承认,已经是2011年上半年了。央行的支付牌照千呼万唤也不出来的经历,支付机构目前回味起来还是痛在心头,不知道纠结地等了多久。
历史翻到移动支付这一页,笔者只能说,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参与主体依然复杂,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运营商等等。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上的积极姿态使移动支付趋势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更增加了监管的复杂性——运营商的监管机构是工信部,而支付机构和银行则由央行说了算,那么就是制定标准这样的事情,等待工信部和央行充分协调、利益平衡,不知道多少时间又过去了。
在多头监管、利益互博这类事情上,典型案例就是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即使一道道相关政策出来,也尚未能解决从中央到地方的监管和利益博弈的问题。
必须看到的是,对于移动支付这种事情,运营商是着急的,但不是最着急的,运营商是重视的,但不是最重视的。中移动忙着谈iPhone 4S,老是对资本市场说iPhone要来了,后来iPhone 4S来了,中国移动没来,投资者不高兴了,中移动股价立即降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运营商来说,iPhone谈判这样的事情关乎大局,而移动支付这样的事情,目前在其框架中也就是增值业务中的一部分,做好了是锦上添花,就算慢慢来,对运营商来说,影响不大。
复杂性和重视程度,似乎就能解释文章开头提出的疑问了,为什么中国移动和浦发的移动支付合作到目前为止也没什么大动静。
这是移动支付的产业环境,但移动支付的发展桎梏还不仅于此,就笔者看来,到目前为止,全球来看业界也尚未对移动支付的定义给出全面、完整和统一的标准。
各类概念层出不穷,在运营商那里,他们会把移动支付包装成“手机钱包”、“手机支付”这样的概念;在互联网公司那里,移动支付又被打扮成“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的网络支付”;在银行业,移动支付则又可能被延伸到移动POS等领域;在手机等终端厂商那里,移动支付又变成了手机的一种功能,虽然有点远,但也有人开始卖这类手机了。
于是,移动支付发展至今,倒变成“任何人心中都有一个移动支付”,显然这不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风格不适合移动支付。
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需要一些参照,不妨来看看其他国家。
日韩在移动支付领域再次领先,运营商和银行合作、运营商和信用卡公司结盟的案例在日韩比较普遍,标准也统一了,产业融合比较顺利,将信用卡集成在手机上的应用开始普及;创新标杆美国在移动支付领域依然走创新道路,去年年底开始美国移动支付领域突飞猛进,三大运营商联合成立公司ISSIS,亚马逊、Twitter相关人士创立Square、Google Wallet平台。这些都是目前全球移动支付创新的代名词,但尚未进入有人可以一统江湖指点未来迷局的阶段;来自肯尼亚的手机支付发展可能为运营商建设适用于农村市场的移动支付方案指点迷津——肯尼亚重点发展手机小额汇款,只需输入编码和密码,农村等金融环境较差的地方均可使用。
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要么加速产业融合,要么加速创新,这两个说起来简单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