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万科降价引发了业主“房闹”风波,万科的表态则像2008年一样给自己留下了能进能退的余地。
万科降价引发了业主“房闹”风波,万科的表态则像2008年一样给自己留下了能进能退的余地。
结合中海地产、龙湖地产近日的类似遭遇,以及万科销售数据的变化、促销力度的加强和万科高管的表态可以发现,万科降价与否已经是个“伪命题”。
万科在2011年10月实现销售面积100.4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3.4亿元,由此推算的销售均价为10299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1%,同比下跌13%,创下年内单月销售均价最低。由深圳万科率先发起的“万团大战”已经扩大至万科旗下的多家分公司,其中深圳万科从11月20日起将再推100套所谓的“特价房”,北京万科和上海万科、南京万科等分公司均在酝酿规模不小的促销行动。
毫无疑问,万科降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囿于国内住宅开发龙头的特殊身份和万科近年来遭遇的公关危机,万科对降价问题一直异常谨慎而低调。
眼下房地产市场总体僵持格局依然待破,购房者希望万科能像2008年一样率先引领开发商的降价热潮,这对万科而言显然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从开发商经营业绩角度来看,万科绝对算是最没有理由降价的开发商。
截至10月,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金额1074.3亿元,同比上升23.6%,千亿销售规模的实现比去年提前了两个月,全年销售规模将再创新高,其竞争对手也被甩得更远。
房地产淡市销售不畅,存货对开发商而言堪称生死攸关。表明上看,万科存货三季度增至1926亿,同比增长约57%,但合并报表范围内共有1208万平方米已售未结资源,各类存货中现房库存仅仅为55.3亿元,占比2.87%,这一比例在万科历史上处于绝对低位。
万科旗下的多个项目在淡市之下仍不断出现“日光盘”,占据存货大头的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公司销售金额目前已经接近或超过去年全年。
没理由降价并不代表不降价,这在根本上取决于房地产市场格局的变化、公司经营风格以及万科高管团队对未来市场的研判。
万科总裁郁亮在11月12日向媒体表示,2012年将是内地房地产行业的过冬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促使国内放松了对当时地产行业的调控,但这一次地产行业不会再有这样的好运了,而且现在还很难判断这个冬天有多长。
万科执行副总裁肖莉在10月底的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上也预判:“我们可以看到销售不断萎缩的趋势,尤其是在大城市,价格已开始逐渐缓缓下降,因此我们认为,即便是那些有能力购房的买家,也将选择等待,因为他们期望价格进一步下降。”
房地产内参网总经理尹香武向本报表示,不同风格开发商的价格策略大相径庭,以万科、招商地产、金地集团为代表的房企,其风格则介于港资房企和内地房企之间,既知道香港经历的风险,又看到内地企业大规模扩张以后在抢占阵地。这种风格的房企往往以抢占地盘为主,降价策略往往都是随行就市,极为灵活。
郁亮说,下半场到了,没有任何发展商能够在下半场稳操胜券,毕竟刚刚开始。而每个发展商赢得下半场比赛的技能及要求也不尽相同。上半场万科坚持“为普通人盖好房子”,而到了下半场,则是“盖有人住的房子”。
郁亮给万科制定的“过冬策”是“现金为王、积极销售、审慎买地、节流、锻炼身体”。“有时候现金流比利润率更重要。其次要卖得更积极一点,不能存货要控制存货,不能囤地,该卖房子的时候要卖房子。第三,买地要更谨慎,买地最浪费钱,买错地跟买错股票一样,亏起来不得了,所以不能买地。管理也要进行冬天运营,该节流的要节流。”
不要再留恋过去了!这是郁亮对当下开发商的忠告。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