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加速赶底 机构看多做空

2011-12-14 00:33:47 |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新股本周密集上会令投资者对资金面产生担忧,截至目前,5只中小板新股发行,上会公司多达13家。

  

  11月17日以来的第二个跳空缺口,1.87%的日跌幅,将揪住2300点边缘的沪指往下猛踩40余点,令12月13日的股指接轨十年前的2245点。

  与颓废的二级市场截然不同,一级市场仍然高歌猛进、我行我素。新股本周密集上会令投资者对资金面产生担忧,截至目前,5只中小板新股发行,上会公司多达13家。

  10年过去,沪指归零(零涨幅)。天相投顾董事长林义相在微博感叹:“长期价值投资彻底破产了。”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机构出现两种投资策略:继续看空或看多做空。但两种策略都会造成“没人玩了”,信达证券自营部一投资经理表示。

  13日两市成交虽较前一交易日有所放大,仍未突破1000亿元,只有973.62亿元,且恐慌性抛盘增加,据新浪数据“资金流向”测算,两市净流出资金量约65亿元。

  不少大牌公募基金的重仓股一派肃杀之际,公私募基金和险资等机构如何应对?记者就此进行调查。

  担忧资金面?

  “政策面和基本面找不到下跌的理由。”广州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认为,能解释13日两市下挫的就在资金面和情绪面。

  应该说,近期政策面利好不断。11月份CPI增速只有4.2%,低于市场普遍4.5%的预期;并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召开,下一步的减税也被认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种表现。

  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预期已被市场接受。

  “直接影响股市的可能是不断恶化的资金面。”北京一家合资保险公司负责资产配置的投资经理注意到,原本12月12日对外披露的11月份信贷数据失约。据媒体披露,截至11月28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仅1400多亿元,预计金融机构全月新增贷款约5000亿元,大大低于市场预期的6000亿元。

  此外,央行仍在公开市场进行净回笼操作。12月13日,央行计划于14日发行1年期380亿元的央票,尽管发行利率连续第四周持平于3.4875%。380亿元的发行量较上期有所减少,但因本周到期资金仅130亿元,央票发行后,公开市场操作连续第三周净回笼资金成定局。

  据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推测,考虑到历年春节一般都出现流动性波段收紧,加上公开市场到期量畸低、外汇占款增量减少及元旦、春节相距很近的特殊性,对2012年春节期间的流动性问题,可能仍需特别关注。“如果央行不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春节期间的流动性会较为紧张。”

  和聚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李泽刚直言,此轮下跌罪魁祸首就是流动性。

  他认为,年底流动性出现一些问题。准备金率下调无法覆盖全部领域,许多企业年底要结账,因此机构都要出货,大家都了解这一点,一些机构会提前行动,由此导致13日恐慌性下跌。

  瑞天投资总经理李鹏也表示,13日的大跌与资金面相关。

  他指出,市场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表达的政策意图有分歧,目前看,货币政策转向为时过早的判断占据主流。

  机构或撤或观望

  对于场内机构而言,此刻形成少见的分歧,但操作统一的局面。

  “我们看好后市,因为估值够低,也发现很多好股票,但是不敢行动。”上述广州基金经理表示。

  据其介绍,近期的券商策略报告会上,许多同行都认为2400点以下就是底部区域,但不敢抄底。“今年以来,做左侧交易的机构屡屡受伤,已经失去再做左侧交易的勇气。”

  众禄基金研究中心也发现基金看多做空的类似现象。如看多的嘉实基金认为,市场已处于低位,是较好的建仓机会,A股明年震荡上行。但上周该公司整体仓位下降2.27%。

  据该机构调查,虽然基金公司看空比例为52%,看多降为24%,看平升为24%,多空比为0.46:1。但是基金公司中,上周61家顺势减仓2.06%(整体幅度为61家的算术平均数),72%(44家)选择减仓,26%选择加仓。兴全基金仓位不变。多空比为0.36:1。

  事实上,部分看多做空的基金实属无奈。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由于净值缩水,及基金的机构客户年底对资金的需求,基金赎回情况恶化,加上部分个股的黑天鹅事件,亦造成投资者对基金的赎回。为此,基金被动减仓。

  对于后市,深圳一合资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明年一季度末可能反转。

  李鹏则认为,低迷将延续到明年1月份。“目前来看,市场普遍预期的2300点底部轻易跌破,随着经济继续下滑,上市公司明年一季度业绩不会理想,这种背景下,低迷的行情至少要熬到‘年关’”。

  但记者采访发现,一家此前一直轻仓的保险公司却谋划着抄底。

  “之前我们规避了4月份以来市场陷入调整的大多数风险,眼下虽然别人都在看空,但我们认为快到底了。”该保险公司投资经理表示。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