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之殇 一个后起之秀的陨落

2011-12-23 23:56:15 |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2011年,不幸的基金公司很多,陨落的行业明星很多。但是华商基金在大起之后的大落,无疑是更为痛苦的。

  

  2011年,不幸的基金公司很多,陨落的行业明星很多。但是华商基金在大起之后的大落,无疑是更为痛苦的。“增长过程中的掉头向下给人带去的痛苦感会更强烈。”有业内人士评论道。

  2010年,基金行业规模增加第一(283.45亿元)、规模增幅第二(211.78%)的华商基金出现问题。据众禄基金统计,截至12月22日该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年内净值损失为29.97%,在全行业排名倒数第四。该公司的规模和份额双双出现下降。

  华商基金2011年的表现并未逃出小公司快速成长后接连出现问题的怪圈。基金公司都希望快点长大,但是有些公司长大后发现,自己难以驾驭过大的身躯,病状连连。

  回顾历史,这是小基金公司在壮大后,或多或少出现成长的烦恼。

  缺失的灵活性

  “在基金公司规模瞬间壮大后,各方面都会面临不适应,比如客户服务、渠道管理、团队建设等,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投资的不适应。”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表示。

  2011年华商基金可谓深受其害。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华商基金业绩出色,偏股型基金整体净值增率分别为98.3%和26.68%,分别排名行业第二、第一。其规模从2008年年底的47.7亿元增长到2010年年底的417亿元,增长7.74倍。

  但在2011年,该公司却从龙头滑落到了蛇尾。根据wind最新数据,截至12月23日披露的公开信息,较之去年年末,华商基金在份额下降了18.28亿份,降幅5.79%;规模下降了103.87亿份,降幅24.89%。

  其重要原因就是华商基金在2011年的表现:全部基金,无论是股基还是债基表现都在全行业同类型基金中排名倒数后二分之一位。

  “(业绩不好)主要受市场影响,拿着不动不行,动的话又容易出错。”华商基金副总经理程丹倩表示。

  但另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华商基金经理在公司规模大了之后,不适应操作是主因。“小盘股就买不成了。一是稍不留神就买超上线(占流通市值的10%),或者拉了涨停。在今年成交量低迷的情况下,更加难出手。”

  三季度末,华商基金旗下的股基规模情况如下:华商盛世90.76亿元、华商策略86亿元、华商领先企业61亿元。上述三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分别为-27.18%、-23.99%、-32.40%。

  而在华商基金腾飞前的2008年年底,华商旗下两只基金:华商盛世只有1.6亿元,华商领先企业为46亿元。

  以华商盛世为例,在2009年和2010年该基金持股非常灵活。2009年一季度,华商盛世重仓股前三甲分别为辽宁成大、保利地产、莫高股份;二季度就变化成中恒集团、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到了2009年年底,重仓股前三甲又变更为苏宁电器、工商银行、中信证券。2010年一季度末,广汇股份、国电南瑞、ST伊利成为其重仓股;二季度末,华商盛世三大重仓股:广汇股份、国电南瑞和中恒集团,这一结构在一年内竟然没有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2010年二季度末,华商盛世的规模已经增至72.74亿元。较之2008年年末翻了45.46倍。华商盛世失去了灵活的特性,难以动弹了。到今年二季度末,华商盛世的重仓股前三名依旧是广汇股份、国电南瑞和中恒集团。直至今年三季度航天信息才挤进前三重仓股,但中恒集团为该基金第四重仓股。

  在2011年年初,华商盛世的基金经理孙建波坦言,基金规模对投资风格影响巨大。“10亿元、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都是槛。”虽然孙建波意识到了,但操作上,孙建波迈过50亿元之后,摔了一个跟头。

  人员的冲突

  事实上,规模和业绩不过是表象。在小公司快速壮大后,人员、管理的不匹配可能是基金小公司屡屡倒退的深层次原因。

  外人只能通过看到公司重要岗位人员的变动来进行推测。

  今年6月,华商基金开展特定资产客户业务的申请终获证监会的批复,9月份,一直负责专户业务筹备的华商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庄涛向公司递交了辞呈。

  庄涛曾表示,自己更喜欢专户业务追求绝对收益的操作风格,因此曾经有离开华商,从事专户投资的想法。当时,庄涛对华商能够开展专户业务充满了憧憬,表示希望通过专户分成机制吸引更多市场中的高手,补充华商的人才团队。但是待到华商真正获得专户业务牌照后,庄涛却选择了离开。据透露,华商基金的总经理王锋并没有挽留庄涛。其原因是这位公司元老跟管理层有矛盾。

  据知情人士透露,庄涛的去处是中信产业基金。该基金原本只投资一级市场,但是为了接纳庄涛,特地为庄涛设立了二级市场投资部。这表明,庄涛离开华商基金并非是中信产业基金刻意为之,而是庄涛自己有意愿。

  至此,华商基金三叉戟:庄涛、孙建波、梁永强少了一个领头羊。

  “能够打江山,难以坐江山这是许多基金公司都面临的问题。”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评论。

  据前述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分析,造成公司核心人员在公司做大后离开的缘由大致有两方面:1.因为成为行业明星,被其他公司高薪挖走;2.公司在发展后,利益分配出现问题。

  其实这两方面原因都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就是公司奖励机制出现问题。“许多公司在规模小的时候,连年终奖都发不出来,但是做大后,利益分配方面股东和管理层、管理层和员工都会产生分歧。”该人士说。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在做大之后,整个公司的管理机制都会进行改变。

  据华商基金副总程丹倩的介绍,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华商基金只有50人,如今已有130人。“他们都是有工作经历的人,跟公司文化的融合需要时间。”

  “我们今年主要做的就是机制的梳理。比如风控机制、考核制度的完善等。”程丹倩表示。

  12月23日,2010年规模增长迅速的大摩华鑫遭遇了内部人员爆料,公司涉嫌利益输送、内幕交易等严重违规问题。据知情人士称,爆料源于公司内斗。该公司2010年规模增长率高达281.59%,位列全行业第三,但却在今年年末,再度引爆行业炸弹。这又是一起高速发展的基金公司因内部控制导致问题暴露的公司。

  某机构的基金研究员认为,按照以往经验,成长过程中的基金公司出现问题后,都会面临数年的调整期,有的甚至会一蹶不振。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