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吉炭:难产的“碳纤维”或为鸡肋?

2012-01-07 01:26:22 |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主营业务业绩难有起色,中钢吉炭开始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碳纤维”概念应运而生。

  

  2011年11月25日,中钢吉炭(000928)一纸公告引发了市场对其“碳纤维”概念的信心崩盘。计划于2011年11月投产的江城碳纤维项目再次延期,而新的投产时间待定。

  这已经不是中钢吉炭第一次后延碳纤维项目的投产时间。2011年9月28日,中钢吉炭就发表过公告,将原定于2011年8月份投产的江城碳纤维项目延至2011年11月份。

  2009年以来,由于受高成本压力、下游钢铁行业景气度低的影响,公司的主营业务石墨电极一直难有起色。

  而因为有10年制造军用碳纤维的经验以及民用碳纤维市场供需存在巨大缺口,公司于2008年设立了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开始计划进入民用碳纤维市场。

  随后,连续的研报和公司公告不断刺激着市场情绪,尽管主营业务持续“微利”,但是在碳纤维概念的助推下,公司股价被一轮轮抬高。从2009年年初到投产计划推迟公告披露前日(2011年11月24日),公司股价已经从4.12元一路飙涨到19.49元,区间涨幅高达373%。

  “市场明显对碳纤维给予了过高的期望。”业内人士分析,中钢吉炭在技术方面不存在问题,但是为此所付出的成本仍然无法预计。在这种情况下投产碳纤维能否盈利?没有人能给出肯定回答。

  公告当日,中钢吉炭股价中止了去年8月份投产预期以来的连续上涨,进入急速下行阶段。从去年11月25日到今年1月4日,公司股价从19.32元下跌至10.43元,区间跌幅高达46%。

  主业难有起色

  2009年以来,中钢吉炭主营业绩渐渐下滑。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仅220.18万元,2010年增长到480.06万元,但是这已经远远比不上2008年度的1233.4万元。

  并且,2010年前三季度,行业外部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公司基本没有盈利,其全年业绩主要来源于2010年11月份和2010年12月份的订单。

  “2010年9月份的拉闸限电措施使得一部分环境不达标中小型石墨电极生产企业产能受限,而中钢吉炭作为国内石墨电极龙头企业并未受到影响,同时因为具备了西部地区用电成本低优势,使得公司四季度订单比历年平均增加20%以上,”华创证券韩振国指出。即便如此,中钢吉炭2010年超高功率电极产量为25000吨,比2008年少4725吨。

  2011年延续了2010年的微利状态。上半年,在国内粗钢产量同比大幅增加背景下,公司调整了产品结构:普通功率电极产量减少10%,高功率电极产量增加4%,超高功率电极产量增加了45%,炭素制品总产量增加15%。但是,公司微利状况仍然持续,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仅11.8%;实现营业利润100.05万元,同比下滑42.40%。前三季度,中钢吉炭实现营业收入12.87亿元,营业利润也仅为252.42万元。

  “公司持续微利的最大的症结在于期间费用居高不下,降低空间很大,但由于管理层释放业绩动力不足,短期难以改观。”韩振国认为。

  另有券商人士分析,公司业绩主要是受高成本压力、下游钢铁行业景气度低的影响。“从长远看,(市场上)石墨电极增量空间不大,石墨电极属于易耗品,每年市场上的消耗量就是市场需求量,但是基本上每年市场上的消耗是定量的,不会有爆发式的增长。”

  中钢吉炭方面也认为,虽然我国以粗钢为主,但未来特种钢的市场空间也已经饱和,石墨电极市场容量后续空间不大。

  “碳纤维”概念助力

  主营业务业绩难有起色,中钢吉炭开始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碳纤维”概念应运而生。

  最早涉及“碳纤维”的是中钢吉炭全资子公司神舟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国防科工委唯一认证的碳纤维生产商公司,目前拥有一条生产线,主要生产1K、3K的T300级碳纤维,产品主要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长征、东风等国家武器研制。然而,尽管该碳纤维的价格高达3000元/公斤,毛利率在35%左右,但是因为公司军用碳纤维的产能仅为10吨/年,所以不足以成为公司新的业绩支撑点。

  公司于2008年设立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开始计划进军民用碳纤维市场。最初公司持有江城碳纤维公司100%的股份,但因设备从德国进口遭欧盟武器禁运,公司将70%的股权转让中钢集团,中钢吉炭最终仅持股30%。2010年研报显示,该项目占地近18万平方米,主要产品12K T300级小丝束碳纤维,主要用在民用、工用领域;计划生产2000t民用碳纤维,一期500t,二期1500t。

  在碳纤维概念的助推下,主业持续“微利”,公司股价却被一轮轮抬高。从2009年年初到江城碳纤维投产计划推迟公告披露前日(11月24日),公司股价已经从4.12元一路飙涨到19.49元,区间涨幅高达373%。

  碳纤维概念的狂热源于市场对于碳纤维的巨大需求和国内产能低下所产生的巨大缺口。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碳纤维需求达到1万吨左右,国内对于碳纤维的需求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另外,风电系统和电线电缆用骨架是碳纤维后期产业化主要实用方向。而目前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仅20余家,规模都在千吨以下,总产能约为4000吨/年。

  在2011年来的5份研报中,券商分析师对碳纤维概念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其中,宏源证券和方正证券都将碳纤维的投产作为第一投资要点。

  宏源证券称,公司在江城建设的500吨碳纤维项目,预计9月份可以完工,经过试生产等程序后,预计2012年底、2013年初可以达到正常盈利水平;方正证券则表示,基于神舟碳纤维生产军用碳纤维产品多年的生产经验以及技术积累,公司在民用碳纤维的生产技术上占有优势,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难产的“碳纤维”

  中钢吉炭: 难产的“碳纤维”或为鸡肋?

  或为鸡肋?

  难产的“碳纤维”

  上市公司和券商机构都言之凿凿,然而事实是,中钢吉炭一次又一次“失言”,原定的投产计划一次又一次延后。

  2011年8月,中钢吉炭原定的投产计划并没有实施。公司9月28日发布公告称,预计正式投产时间为2011年11月。这是公司民用碳纤维投产计划的第一次延后。

  12月份临近,公司仍然无法正式投产。公司给出的原因是中钢公司设备调试及试生产过程比预计所用时间延长,而具体投产时间需中钢江城获得进一步试生产结果后方能预计。

  多次延期投产终于击溃了市场的信心,中钢吉炭开始大幅下跌。然而,实际情况可能比简单的延期更为复杂。

  “我们无法判断江城项目投产之后对公司的业绩贡献有多大,尽管公司在技术方面并不存在问题。”宏源证券祖广平指出,与军用碳纤维相比,民用碳纤维对技术的要求相对比较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军用碳纤维每公斤的售价可以到3000元,那么一吨的售价是300万元,而一吨民用碳纤维的售价大约在20万元。军用碳纤维在生产过程中会较少的考虑到成本,但是民用碳纤维的售价大大低于军用碳纤维,对降低成本的要求就相当高了。

  也因此,另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即便是中钢江城能够按期投产,民用碳纤维对于企业的贡献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最大的风险还是成本方面的风险,首先是购进原丝方面的成本。” 该分析师强调,碳纤维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丝生产和原丝碳化两个过程,现在大多数公司做的碳纤维项目其实做的就是原丝碳化。公司必须购进原丝然后从事加工生产。而原丝供给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资料显示,碳纤维原丝占生产成本的60%以上,目前我国原丝技术力量薄弱,只有以奇峰化纤为首的几家公司能够批量生产T300级原丝,其余依靠进口,而T300以上原丝国外实施封锁,只出售附加值更高的碳纤维成品。所以,目前只有T300碳纤维实现了国产化,更高等级完全依赖进口。

  江城碳纤维公司生产的民用纤维主要是6K和12K的品种。原丝供应与吉林化纤签订协议供货,由其全部供应。“即使如此,我们并不能说江城项目在原材料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因为原丝价格波动难料,一旦价格上涨,江城项目业绩贡献将大大低于预期。”上述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第二个是碳化成本。” 就目前国内平均水平来讲,较少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技术不过关,这会导致大量的耗电、肥料,且产品质量不稳定。“一旦投产,而成品率不高,成本就会很高。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按期投产,在两年之内碳纤维项目对于公司业绩的贡献都不会很大。” 该分析师称。

  对于碳纤维项目的最新进展,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表示毫不知情,而公司董秘办公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