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尽管依然还是台赚钱机器,尽管在PC端的霸主地位依然无法撼动,但微软移动互联时代门外人的标签没有摘除。外界看衰微软前景的主要原因,...
尽管依然还是台赚钱机器,尽管在PC端的霸主地位依然无法撼动,但微软移动互联时代“门外人”的标签没有摘除。外界看衰微软前景的主要原因,是微软未能赶上移动时代的大潮,成为规模巨大的移动设备和服务市场的旁观者。显然,微软不能再让这种局面延续,让自己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恐龙”。
7月12日,微软宣布了五年来最大规模业务重组计划。根据其重组方案,重组后,微软的八个主要产品线将分别划归四个部门:操作系统、应用和服务、云计算和企业、设备和工作室四大部门。显然,鲍尔默希望通过这一重组,将微软从一家“软件”公司,转型到“服务+硬件”的公司,从而追上移动互联网的热潮。
对于落伍者来说,不动是等死,动就是一种进步。从这点看,微软的重组还是需要给点掌声的。但是,微软重组能否成功,在笔者看来,则不是那么乐观。
微软这次重组,核心就是围绕W indows平台,达到贯通传统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游戏机、服务器,甚至是未来的可穿戴计算设备的目的。这也是微软自身丰富的产品线所决定的。然而,所谓尾大不掉,微软在传统PC时代的优势,到了移动互联时代,就成了沉重包袱。
微软的优势是企业级软件,而在消费者领域,不如苹果、谷歌。微软显然不会也不能放弃传统业务这台“印钞机”,又想吃到移动互联市场的“奶酪”。但是,移动互联是个不同的赛场,在这个赛场比赛的,是谷歌、苹果、亚马逊、三星。微软在这个赛场比赛,就如同5000米冠军与博尔特比百米。微软的深层危机,是依然想用软件时代的商业逻辑,在移动互联时代有所作为,但市场的反馈是这种模式并不可行。如今,微软希望通过重组,来改变自己的商业逻辑,以求适应移动互联时代,想法自然是对的,怎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已经成为微软转型最大的“敌人”。
仅仅从这次重组的人事变动来看,就足以印证上述观点。调整后负责四个部门的掌舵人,都还是微软的“老面孔”,并没有新鲜血液加入,“旧瓶装新酒”,能否让改革政策得到真正实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更何况鲍尔默本人适不适合做C EO一直就有争议。另一方面,多部门的内耗,一直是大公司的通病,微软也不能免俗。尽管这次重组力度看起来很大,但如何防止这些被打乱了的部门很顺畅地磨合,从而避免内部争夺资源的斗争继续,到目前为止,微软还没能拿出让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不过,在笔者看来,微软的这次重组,依然还有不少亮点。新的部门既延续了此前按产品线划分的长处(操作系统依然保持独立,这也是微软的看家业务之一),又迎合了移动互联时代体验经济的市场需求,而不是一味迎合市场口味,一步跨入互联网(W indows 8.1回归“开始”按钮就是明证)。这也让人看到了微软转型的希望所在。实事求是地说,所谓“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对于体量如此之大的微软来说,砍掉历史打倒重来,根本就不现实。微软此前遇到的问题,今后谷歌、亚马逊、苹果等公司都会遇到。
巨头的转型,成功的案例并不多——— 被视为转型楷模的IBM,最近也陷入了困境之中。转型成功了,公司生命力就能得到延续;转型不成功,就会被市场淘汰,这是商业规律。因此,一味地评判微软赶不上“互联网”时代,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即使有一天微软被市场淘汰了,自然会有其他公司继续各领风骚数百年。
南都经济评论员 高凌云
http://tech.sina.com.cn/i/2013-07-17/06178546753.shtml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