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高管离职、激励未兑现、中外理念磨合阵痛,正袭向中国最大的外资财险公司——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盛天平”)。此时距其完成股权并购和开业,仅四个月。
高管离职、激励未兑现、中外理念磨合阵痛,正袭向中国最大的外资财险公司——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盛天平”)。此时距其完成股权并购和开业,仅四个月。
今年前7个月,原天平车险常务副总裁、董事会秘书、IT总监、运营总监等数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相继离职,其中不乏天平初创期“元老”。虽然离职原因各不相同,但综合多方信息显示,股东理念磨合带来的矛盾、对原天平高管的激励未兑现、新激励机制一直未到位等多重原因交织,成为最大导火索。
安盛天平董事会秘书章俊回应市场质疑称,人才流动是公司经营中的正常现象,只是在股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有点敏感。以目前安盛天平的管理规模来看,离职高管占比并不高。他表示,目前双方股东沟通顺畅,公司在合资经营中重大经营决策早就达成一致,具体运营中碰到的问题也通过协调沟通解决,外界传言有夸大成分。员工激励制度正在研究,但需要时间。
今年前5月,安盛天平保费同比增长42.05%,增速列前20大财险公司之首,似乎显示合资之路尚未偏离航向。
安盛天平由法国安盛保险集团入股中国第一家专业车险公司天平汽车保险(下称“天平车险”)而成,2014年3月底开业。变身后的安盛天平由一家中型中资保险公司一跃而成最大的外资财险公司,前5个月保费收入26亿元,第二名美亚财险前5月保费收入仅4.68亿元。
安盛天平雄心勃勃,定位于互联网保险,表示将向O2O经营模式转型。规划很美好,现实呢?双方合作的第一步就面临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融合问题。
“50%对50%的股权比例产生的问题很多,法方的技术和管理在国际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想引进来本土化,但这需要时间。国内市场情况复杂,中方则觉得外方本土经验不足,不太愿意外方插手。”一位离职员工说,公司的发展愿景很好,但各种不同的想法多了会加剧内耗,让公司未来发展存疑。
但该人士同时认为,目前看起来公司业务增长比较迅速,发展还不错。
另一方面,此番并购也带来了岗位配置问题。安盛天平各条线的负责人都已到位,公司内部也有比较明确的管理层定位,但目前上报保监会的管理人员只有四名,董事长兼CEO胡务、副总经理夏立武,财务负责人Roland,及董事会秘书章俊。
有一种说法是,这是由于公司内部高管人员太多,除了原天平车险高管,还有原安盛中国的高管,暂时很难摆平各方关系。
合并后,安盛中国业务变成了安盛天平的非车险事业部和大型商务风险事业部,主要由原安盛团队构成,这两个事业部由安盛中国原高管负责。
股权激励的迟迟未兑现加剧了人心浮动。一位离职员工坦承,虽然目前离职者多不是因为激励问题,但没有了激励机制的粘性,离职的成本低了很多。
天平车险在初创期曾“笼络”了大批车险运营高手,当时人保、太保、平安均有重量级高管加盟,这批初创员工创建了天平车险两头外包的基础运营模式,搭建起了整个公司的基本架构和运营系统。
多位知情人士表示,直到合资公司成立前,公司一直对管理层口头允诺公司发展壮大后会进行股权激励,“合资前几乎每次大会都说,但合资后基本很少提起。”
安盛天平方面表示,员工激励制度正在研究,但需要时间。
“目前的状态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但不能过分解读,安盛天平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内耗暂时也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走不一定好,不走不一定不好。”上述离职员工表示。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