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涨价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为什么大家都选择同一时间点提价?说明大家都到了不能消化成本压力的临界点了”。
尽管半个多月前才刚刚收到了上海市物价局200万元的罚单,但联合利华旗下产品的“提价”,并未就此停止。
5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广州多家零售企业已收到夏士莲、力士两个品牌的涨价通知。同日,本报记者从多家超市和经销商处证实了消息。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采访获悉,除了联合利华,包括宝洁在内的其它日化品牌,也都已经“悄悄”提价。“差不多所有日化品牌,多多少少都涨了,只是没有公开而已。”一家同时代理宝洁和联合利华等品牌日化用品的经销商向本报记者透露,其一两个月前已经收到提价通知,几乎与“发改委约谈日化企业要求暂缓提价”同步。
此次终端市场的“涨价”,是否是联合利华发起的又一轮“提价”,在接到罚单仅仅半个多月之后?
在国内某大型洗涤用品企业的一位高管看来,联合利华“顶风作案”的可能性不大。而一位联合利华内部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涨价不一定是企业(联合利华)的行为,产品卖出去后,(下游环节)是否涨价,企业不一定能控制。
不过,多位日化企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仍表示,涨价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为什么大家都选择同一时间点提价?说明大家都到了不能消化成本压力的临界点了”。
“目前,日化行业正处于风口浪尖,联合利华顶风提价的可能性并不大。”25日,前述大型洗涤用品企业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
这位高管指出,日化厂商一般会与经销商签订一年不等的长期合同,在合同中对包括价格、品牌维护等相关内容作出规定。“从生产商到经销商,再到最终的零售网点,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价格进行调整。”
他强调说,经销商和厂商之间毕竟还是买卖关系,厂商一旦将产品卖出去后,在没有违反合同和法律的情况下,经销商如何处理,厂商很难干预。“每个零售店的销售情况不一样,放多少货、怎么定价,这些都是由经销商决定的。除非是大面积的提价,不然的话,将每次局部的提价都归咎于生产厂商,这样太不公平了。”
这一说法,也从经销商处得到了证实。5月25日,一家大型超市的公关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已经接到联合利华的涨价通知,初步定于6月初对它旗下的所有日化用品进行提价,提价幅度在5%-10%。”不过,他也承认,“说现在接到涨价通知,也不准确”,“前一阵就下来了,只是因为政府干预,算是延期到现在执行吧!”
日化厂商的集体提价冲动始于3月下旬,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其下游经销商纷纷接到了厂商的提价通知,但在发改委的密集约谈之后,4月初,几乎所有日化厂商均已表态“暂缓提价”。
不过,一个多月之后,日化厂商的“提价冲动”仍在继续发酵。不同的是,它们3月底发出的提价通知,正在由下游合作伙伴悄然实施。
而这或许是日化厂商们所乐见的。25日,联合利华方面回复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时称,“媒体有报道的自由,我们没有任何评论”,但其还对本报记者表示,“你可以研究一下,发改委表示企业有充分定价权”。
被压抑的“提价潮”
前述大型超市公关部负责人称,今年3月底,该超市接到通知,将对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家企业下面的洗发、沐浴、清洁用品三类产品进行提价,提价幅度平均为10%。而提价将从4月1日起执行。
但这场规模宏大的涨价潮,却因为发改委的约谈而被“暂缓”。
4月1日,联合利华宣布,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联合利华中国公司已决定暂缓原定于4月1日执行的价格调整。其它企业陆续做出类似表态。
而在这次涨价风波中频频发声的联合利华,还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国家发改委5月6日宣布,联合利华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上海市物价局对其做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也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针对“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开出的首张高额罚单。
但政府的约谈和罚单,最终未能阻挡住联合利华的提价。只是,与此前的高调相比,联合利华此次选择了沉默。25日,记者拨打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手机,未有人接听。
与联合利华同样有所行动的还有宝洁。多家日化经销商告诉记者,包括宝洁、联合利华等日化品牌,都涨了。一位广州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其早在一两个月前就已经接到这些企业发来的涨价电函,涨价幅度在10%左右。“只是因为发改委方面的压力,没有公开而已。”
成本压力临界点
“这说明,市场行为,不是行政命令能压制住的。”对于日化企业的“悄然提价”,日化专家、亚洲PH PC咨询总经理谷俊如此评价说,“现在,企业的成本压力的确很大!”
事实上,早在3月底市场聚焦日化提价之际,面对一些“串通涨价”的质疑,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也曾公开为行业的困境辩解。
协会在列举了2010年6月和2010年12月洗涤用品部分原料价格对比后表示,日化产品原材料的平均上涨幅度超过50%,加上其它涨价因素,将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上升25%左右。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1-11月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4.88%,而行业利润却下降了5.99%,亏损企业亏损面达到15.35%,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9.39%。
协会同时称,洗涤用品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公司,产品毛利率均比较低,而且原材料占生产成本的70-80%,在这种情况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势必会导致企业调整经营策略,起初将通过推出新品等手段来消化成本压力。但当原材料等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避免亏损,就不得不采取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
日化提价: 成本重压下的“顶风作案”
“由于该行业的市场化比较彻底,涨价行为是企业最后的一道防线,故不论是哪家企业在涨价时都会小心翼翼,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涨价。”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称。
谷俊也表示,由于日化行业竞争激烈,企业提价还需面临终端市场的压力。据他观察,目前超市中很多日化产品,包括联合利华和宝洁,还在降价促销,甚至比提价前还便宜。“政府的干预是从为消费者负责的角度出发,但如果让市场自主调节,应该是对企业对消费者更公平的方式。”
立白集团总裁助理兼新闻发言人许晓东曾对记者表示,涨价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如果说为什么大家都选择同一时间点涨价,我认为,应该是原材料对大家的压力都有一个过程,目前,大家正好都到了不能消化的临界点了”。
此前,立白也对部分洗洁精的低端品种有调价计划,涨幅在10%以内。但在发改委约谈后暂停。许晓东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并没有重启涨价的行动,但成本压力是“肯定的”。对于如何应对,他无奈地说,“内部挖潜,只能这样说啊!”
对日化企业的此次提价,经销商大多表示理解。“从包装材料开始,所有原材料都在涨,下游产品肯定得涨啊!”不止一位经销商对记者表示。
一家从事日化OEM生产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调控的压力,目前日化企业私下的提价幅度不会超过10%,但这仍很难对冲原料上涨的压力。这位人士称,前几年,他自己做这个生意的毛利率为20%左右,如今即使涨价,毛利也10%都不到,“很多产品甚至连1毛钱都赚不到!”
“大家记得,2008年下半年,由于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扬,产品价格也曾经有过涨价的历史,但随着原料价格的回落,洗涤用品价格也随之有所回调,但不被人所注意。从2010年下半年以来,原料价格再次重现2008年的情况,此次产品涨价行为是企业在市场经济规律下,对产品价格做适当调整。”洗涤协会表示。
(本报记者张旭对本文亦有贡献)
Email: 2985219010#QQ.COM
QQ: 2985219010
电话:010-81517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