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北到北京

2009-10-10 00:00:00 | 作者: 李志刚来源:东方企业家

如果我们家没从大陆去台湾,凭着家庭教育和影响,我觉得我依然能成功。
马英九的父亲对马英九的期望是当“总统”,我的父亲对我的期望比较没有压力。
我父亲和罗瑞卿大将是黄埔六期同学。
青年创业了、中国人有钱了、中产阶级出来了、中国富强了,中国自然会更好。

  1949年前后,数百万人随国民党迁居台湾。他们及其子女,被称作“外省人”,李开复就是所谓“外省人”。

  他的父亲李天民,随国民党迁台,与妻儿离散。1950年,李天民妻子带儿女变卖家产,将金子焊在手电筒里藏着掖着,一路辗转,不顾关山险阻,离川赴台,与李天民团聚。从四川到台北,这段路,走了半年之久。

  李天民,四川华阳人,1909年生。曾是黄埔六期学生,与罗瑞卿大将是同学。当时罗瑞卿个子最高,他们叫罗瑞卿是罗长子,排队排第一个。李天民个子矮,还没枪杆高,排最后一个。叶挺曾担任他们的教官。1927年马日事件爆发,当晚发生枪战,叶挺还对李天民说:“小鬼,趴下。”第二天,李天民他们坐船到九江,像他这样年龄小的就发路费遣返,大的就去南昌参加起义。

  后来,李天民受人资助去日本,考上了早稻田大学,客居异乡五年。当时物资匮乏,思乡之情久久缠绕心头,一名中国留学生太太常唱阳关三叠以解乡愁。李天民在台北与儿女忆起,每每动容。回国后,李天民在南京担任当时的《中国日报》总编辑,后去“中央党校”成都分校任教,曾是国民党“立法委员”。在台北,李天民见不惯当政者的腐败等种种行径,政治兴趣淡了,转为研究中共党史,在大学任教。李天民一生清贫,在台北郊区很偏远的、相当于北京六环的一个叫永和的地方购买了一房子,将一家人安置下来。

  据李开复五姐李开敏回忆,那是很老的房子,院子里有莲雾树、槟榔树。他们7兄妹与父母住在四间房里。门口有鱼塘,邻居在里面养鱼。附近只有几户人家。李开敏说,父母一直很忙,不忙的时候家里很热闹、很开心。如果忙起来,李开敏就只能和狗一起玩,很寂寞。

  李开复是李天民夫妻的老来子,在台北出生,很受宠爱。李开敏说:“我感觉自己成了灰姑娘,爸妈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他身上,我觉得我自己失宠了。”话是这么说,但是,李开复遭遇微软起诉的时候,李开敏和三姐一起在美国陪他。

  李天民是传统的中国父亲,甚少言语,与孩子并不亲密,不会直接表达“我爱你”,父爱隐埋心底,以身体力行对孩子产生毕生的影响。李天民与最小的儿子李开复差了半个世纪的年龄。他们很少聊天,每天独处的时光是李开复早晨上学,李天民送他上校车。父子俩一起散步。一前一后地走,李开复有时小跑着跟上父亲的步子。

  李开复记忆里的台北,充满了美味。国民党迁台之后,小小的台北市能尝到中国的五大菜系,来自各省的大厨汇聚在台北,很多大厨是从将军、高官家里的厨师做出来的。“太好吃了,我从小就贪吃。”李开复说。李开复妈妈以前在四川时,跟着婆婆学,也做得一手美味川菜。

  李开复在台北读书时,籍贯填的是“四川省华阳县”。但他极少听到父亲说他的故乡四川。李开复记得,有一段时间,他父亲李天民觉得他不大可能回到大陆时,非常地悲伤、沉默,他不提故乡二字,这是他最爱但可能永远也回不去的地方。李开敏说,父亲是很深沉的人,只有在写春联的时候才流露怀乡的情绪。她记得每逢春节,父亲会写“时时勤秣马,年年望还乡”的对联。

  不止李天民,这种情绪也激荡在当年羁旅台北的许多人心中。于右任曾写《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不少迁台的“外省人”,死后葬于海岸、葬于高山,海浪、明月相伴,游子孤魂飘飘荡荡,牵往大陆。

···

  李天民有了回大陆的机会。1990年9月,81岁的李天民独自一人返回四川。他西装革履、见了弟弟李天福后的第一句是“再也不会影响你们了!”他最爱的母亲已在1960年去世,他黄埔六期的同学罗瑞卿已去世12年,他的小儿子李开复在美国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刚进入苹果公司工作。

  见到李家人,李天民谈及他母亲,泪流满面。他在母亲坟前亲手栽下两棵柏树,为自己无法尽孝道嚎啕大哭,长跪不起。后来到成都文殊院,李天民为其母做法事,81岁高龄的老人又跪了一个小时。

  李天民返台时,随身带了一方印章,刻着“少小离乡老大回”。据李天民侄子李开钊回忆,这是李天民回乡探亲的时候自言自语的一句话,一金石名家刻成印章送与李天民,回台北后,李天民常看着印章不能自已,老泪纵横。他体内始终奔涌在沉默的熔岩下的情感爆发了,他反复提及他在四川老家的事,逢人就说他的母亲、他的兄弟、他的后辈。1993年,李天民去世,葬于台北。1990年那次四川行,是他唯一一次从台北返回故乡。

  白先勇在《梁父吟》里写:“还有一句话,是你老师临终时留下来的:日后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你去告诉他的那些后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养常穿的军礼服,他的那些勋章也要存起来,日后移灵,他的衣裳佩挂是要紧的。”

  今年是李天民100周年诞辰,李开复五姐李开敏说,父亲的遗愿是葬于他母亲 旁。但如果这样,做子女的要拜祭他,就难了。他们打算将父亲当年留下的一顶帽子送回四川,在奶奶坟旁建一个衣冠冢,让父亲永远陪伴他的母亲。李开复告诉我,此事已在他和家人们的计划中。

  2004年,李开复第一次到四川,见了李家的堂兄堂姐们,到了奶奶坟头上香,并在川大做了演讲。今年3月,他到四川雅安的四川农业大学演讲,他的叔父李天福曾是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堂兄李开钊等亲人生活在雅安。

  在台北多年,李天民乡音未改。李开复回四川探亲,听到耳熟的乡音,恍若觉得父亲复生。李开复的遗憾是从小未能见到自己的奶奶:“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而且我想到,我的父母亲对我的孩子的爱,我的童年还是少了一些什么,当然不是孤儿,但还是有些失落。我的爷爷很早就过世了,奶奶是一名非常伟大的女性,80年前,她将三个儿子都送上名牌大学了。”

  李开复堂哥李开钊忆起,1929年,李开复父亲李天民曾教李开钊父亲李天福唱《国际歌》。那时候,李天民20岁,李天福15岁。李天民很关注李家后代的教育。他曾给李开钊孩子寄书,都是非常传统、讲忠孝的书。李开钊觉得,李天民的一部分在他的儿子李开复身上得以传承。

  李开复记得父亲满架子的书,他记得里面最显著的一本是《苏俄在中国》。他知道父亲最尊敬的人是胡适、钱穆、张大千。李开敏说,李开复最像父亲的地方,是胸襟开阔、为人宽厚。李天民还喜欢与年轻人交往,李开敏回忆,当年父亲很喜欢将孩子的朋友叫到家里来玩,妈妈给大家做好吃的。

  同样是外省人,李开复和李安、马英九身上有很多相似点。都有不苟言笑的父亲,父亲身上的家国传统都很深,对子女为中国未来的努力都寄望很重。记者问李开复自己感觉到没有,李开复说没有深想过,但他开玩笑说:“也有区别的,马英九父亲对马英九的期待是做‘总统’,我父亲没这样的要求。”李开复和李安相似点还有,父辈当年留在大陆的亲人,都遭受过人间至痛。李开复回过老家,而李安到目前都没有回过他在江西德安的老家。少年时期从福建逃到台湾的台达电董事长郑崇华跟人说,如果没去台湾,可能现在还是个乡下老头,李开复则不这么认为:“如果我家没去台湾?我认为凭着我们家的教育和影响,我依然能成功。”

···

  李天民没有看到李开复到大陆闯荡的那一天。父亲去世五年后,1998年,李开复从美国返回中国建微软中国研究所,2005年创建谷歌中国,父亲的影子始终跟随李开复。而喜欢与年轻人打交道,已经是李开复的招牌。

  他给中国的大学生写了六封信,亚嵌首席科学家陈怀临评价道:“可以说,李开复开创了一个历史先河,即如何以一个高级企业管理人的身份将职业与其私人的理想抱负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的典范。其实,我们目前还没有看见第二位。”

  李开复这些年到中国几百所大学做了演讲,堂兄李开钊曾开玩笑地问他:“中国的国情不同,中国大学生能不能接受你的想法、做法?”李开复没有回答。在李开复宣布创办“创新工场”之后,告诉我:“谷歌在道德承担方面非常正面,但很不幸,还是有风险。”他说:“平衡非常不容易,做得很辛苦,自己心里很自豪,尽管看起来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还是恪守了公司的价值观、又依旧守法。”李开复表示,在中国做媒体的确压力和风险比较大,而现在做这个事情,所有人都欢迎,无论官方资本还是年轻人。刚宣布要做“创新工场”,官方就有互联网方面的协会,要评他为年度创新之星。但李开复对谷歌中国前景并不担心,“虽然我离开了,但负责政府公关的人还在,他做得很好,整个政策也没变,这个应该没有问题。”

  李开复在大学做了无数场演讲,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的精神导师。这是他的个人兴趣,全用业余时间来做。他的演讲,曾挤破了玻璃门,出现了假票。一次在北大演讲,400人的场地来了800人。他请400人离开,两小时后再请离开的400人进来,重新讲两小时。

  李开复说:“过去我不希望拿谷歌的钱做私人化的事情,但是我想能不能我个人帮助公司。”他开始到学校演讲,讲谷歌的产品,有学生说:“李老师,我是来听你讲做人的,不是来听你做公司介绍的。一小时演讲,30分钟讲谷歌,27分钟讲做人,这样不好。”李开复说好,从此彻底分割。站在演讲台上的李开复,是独立的个体。

  他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演讲是在清华。有个学生问他,为什么要回中国。他说:“不知为什么,我突然间迸发了对中国的感情,想起父亲对我的期待。从小父母告诉我,希望我以后要对中国有所贡献,我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人会记得,中国崛起的时候,李开复曾经回到中国,帮中国做了一些事情。”

  在美国读大学,李开复曾学中国古文。里面一文是梁启超《少年中国学》,文里一句我们耳熟能详:“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2009年9月,四年期满。李开复离开谷歌中国,却依旧留在了北京。

  在距离谷歌中国总部100米的清华园科技大厦,李开复一手建立了“创新工场”。这是北京高等学府最密集的地方,北大、清华坐落于此 ,接踵摩肩的人流多数是求学于此的莘莘学子。

  依李开复设想,“创新工场”是天使投资,对有好点子、有创业激情的青年,“创新工场”将投入一二十万美元支撑创业者最初的阶段。他将“创新工场”定位为,一位投资者、一位辅助者、一位教练。他认为,自己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在苹果、微软、谷歌工作的17年。是和乔布斯、比尔。盖茨、埃里克面前工作的经验,是他对跨国企业如何运营、用技术改变世界的理解。他说,“创新工场”不是慈善事业,目的是赚钱。不过,他希望不仅自己能赚钱,还能帮助青年人成功。

  李开复拒绝了谷歌的续约邀请,在知天命之年出来创业。网上有一些质疑,例如李开复年龄大了、已经赚够钱了等等。他觉得很可笑,驳斥道:“第一,我的年龄大了,才能够辅导这些青年,你找一个经验不足的,能帮助人成长吗?第二,我不缺钱,才表示我要做我有激情的事情。一个人努力工作,应该来自他的激情,而不是他的贫穷。你看创业成功的,有多少是因为太贫穷而成功?”

  他每天工作20小时,谈到“创新工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这是follow my heart,“要有勇气跟随你的心,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李开复说,“我的每一个选择、改变,都与这三个关键词有关:创新、中国、青年。这三个关键词这次套在了一起,满足了我的愿望,应该算是完美了。”

  对“创新工场”的前程,IT观察家洪波认为:“不好说。我认为创新工场是中国市场以前未有过的新模式,他让技术创新商业化,变成批量可复制的过程。但商业本身是个挺复杂的,能否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能否达到预期,目前还很难说,但李开复的激情值得肯定,中国的创业早期投资是个空白,这是一个很大的补充。”互联网实验室总裁刘兴亮则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需要提供天使投资服务的机构,美国有26万天使投资人,中国只有雷军、周鸿等少数几人,李开复将在这个领域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让天使投资事业更加理性、走向正轨。”

  他说,中国崛起了大家都高兴,“父亲要达到的,我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做到。我只能尽我的能力为中国做一些事情,我只能尽我的能力为中国做一点事。青年创业了、中国人有钱了、中产阶级出来了、中国富强了,中国自然会更好。”他说这话的时候,北京已转凉了。铅灰的阴霾中,一道白色的日光刺破云层,劈开一道光亮的缝隙。

  这一年,正好是李开复父亲李天民诞辰一百周年。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