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女郎

2009-11-30 00:00:00 | 作者: 谢鹏来源:《东方企业家》

《霸王别姬》里说,“无论哪朝哪代,人总得听戏不是?”
套用在李桂莲的身上就是,“无论官商还是平民,人总得穿衣不是?”

  这是个巴菲特一手捧红的女人。“老头(巴菲特)可能有自己的初衷,一再告诉我可以拿视频去宣传。”李桂莲说。

  2个多月以来,股神巴菲特的一段3分钟的视频短片,让李桂莲旗下的大连创世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从9月初的8元钱火箭发射到11月中旬的近19元,是大杨创世2007年以来的最高股价。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李桂莲说,巴菲特怂恿她拿视频去宣传的举动让她惊讶。但对于巴菲特是否在和大杨创世洽谈股权合作,李桂莲讳莫如深。

  在9月30日的大杨集团30周年庆典上,该视频正式对外公布。视频中,79岁的巴菲特盛赞创世西服让自己70多年来首次被人夸奖帅气。他甚至不无玩笑地声称自己和比尔。盖茨应该开一家专卖店去销售大杨创世的西服,并戏称自己会是一名出色的推销员。

  李桂莲原本担心两国的视频制式不一样会造成在中国没法播放,没想到巴菲特特地请了一位专业人士帮助录制视频,并且多次告诉李桂莲,不行的话还可以再录。

  3年前,发家于破纺织厂的巴菲特,与比自己小15岁的控制着中国最大的西服出口公司的李桂莲一见如故。一年后,巴菲特来到大连参加活动时,大杨创世的全球营销总监找到一个机会,建议巴菲特试试创世的定制西服。没想到,巴菲特与李桂莲的友谊就此开始。巴菲特很快变成了创世西服的顾客,还给她拉来了不少名人顾客。

  李桂莲和巴菲特的关系迅速升温。今年5月,巴菲特特别邀请李桂莲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除了她之外,中国只有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和比亚迪老板王传福参加过巴菲特的年会。

  巴菲特只穿了几件西服,以及友情出演了一个3分钟的视频,就让公司的股票和知名度急速飙升,这让李桂莲感到惊讶。她说,巴菲特是神,是股神,自从自己跟他接触后,事事都顺。巴菲特拿出自己的钱包跟她一起握着钱包合影让她兴奋,“巴菲特说我一定会发财,哈哈。”她交代手下,老头(巴菲特)想要什么西服,就给他做。

  巴菲特在一天的年会里连续讲了八个小时,并给700多人签名。79岁的巴菲特的过人精力让李桂莲大为感慨。回国后,她很重视锻炼身体,开始学起了打高尔夫球。

  “整个讲话传递了诚信二字,不像中国的股东大会只讲好的,巴菲特是坦率地告诉股东自己做错了什么。”李桂莲开始有意识地模仿巴菲特。

  事实上,上市公司大杨创世这几年来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平平。如何快速提高公司规模并取得突破,是李桂莲当前最重要和主要工作。尽管大杨集团近年来增长缓慢、战略保守,但是如果这次真能借着巴菲特炒作的机会,迅速转型和上位,无疑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尽管李桂莲对巴菲特是否入股讳莫如深,但从目前的态势看,她显然是希望有巴菲特这位股神拉自己一把。

李桂莲其人

  《华尔街日报》这样描述李桂莲:个子不高,头发自然卷,穿着以深色为主,戴着琥珀色眼镜和一串珍珠项链。但很多人不知道,李桂莲爱戴有色眼镜是因为一只眼睛视力极差。

  这个64岁的老人只读过4年书,但学习能力很强。她爱看《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每天坚持收看《凤凰卫视》和央视财经频道,时不时还翻翻马云的书。

  采访一开始,记者提到李桂莲的“老伴”,她很不悦地板着脸纠正说:“是老头”。她每天坚持给丈夫擦皮鞋,晚上即使有应酬,也会争取早点回家陪丈夫打几圈麻将。

  李桂莲爱美,临采访时她得知要拍照,就趁记者堵车迟到的间隙赶回家去补妆,丈夫调侃说:“我就知道你得回来”。

  李桂莲的丈夫退休之前是大杨集团的总经理,现在在家搞收藏。有一次央视让他谈谈对李桂莲的看法。他说完“她不容易”四个字后就哭了。李桂莲说,这是她第一次看见丈夫的眼泪,平时丈夫都是脾气很大的一个人,一辈子都没表扬过她。但看到丈夫的眼泪后,李桂莲说自己这辈子没有白嫁。

  这个硬汉至今影响着大杨。有一次,老头去大杨的一个副总家里做客,发现这位副总裁家里只有一本书,还是算命书,回家后扔给李桂莲一句话,“不学无术的人、不能用”,后来李桂莲就把这位副总给撤换了。

  “我老头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腰杆最硬的男人。”李桂莲谈起自己的丈夫时眼神少了很多“杀气”。当时李桂莲答应嫁给丈夫的唯一条件是要出来工作,不做家庭主妇。

  “老头很支持我的工作。如果他要出头做,肯定比我做的好,但他甘于在后面支持我。”李桂莲说,嫁给丈夫她很满足和幸福。

  在采访中,李桂莲时不时对记者抨击那些有钱了不干实事而整天吃喝玩乐甚至走向黑社会边缘的企业家,她说“我恨他们”。

  距离大连经济开发区60多公里外的杨树房镇是李桂莲的老家,也是发家地。镇上的小学是李桂莲花费六百万元建造的,是辽宁省最豪华的小学,但她却不愿意登报宣传。另外,她是大连第一个建立个人基金会的企业家,每年自己掏出一百万元奖励给大连的环卫工人,但从来不参加颁奖仪式。

  为此,公司的市场部人员很有意见,认为放弃了难得的新闻宣传机会。财务部门也有意见,认为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能省一分是一分。李桂莲反驳说:“那是我自己的工资,我说了算。”

  “人在做事,天在看,神也在帮忙。”这是李桂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李桂莲信佛,曾带领一帮大连的企业家一起修了座庙。她还信耶稣,“我觉得最公平的,看的最清楚的就是上帝。”

  有一次见巴菲特,李桂莲碰到了素有中国私募之父和巴菲特学生之称的赵丹阳,他问李桂莲:“你有钱干吗不移民,不担心政策的变化吗?”

  李桂莲笑而不答。尽管她已经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企业史上的一个不倒翁。1987年2月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十大农民企业家的故事。李桂莲是唯一的女企业家,那十个人如今还活跃在市场上的只有她和万向集团掌门人鲁冠球。但这三十年走下来的辛酸,只有李桂莲自己知道。

名人的西服“专线”

  说起李桂莲,很多人都将她形容成“给胡锦涛、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做西服的女人”。

  虽然大杨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西服出口公司,但由于过分依赖出口,大杨的很多制胜的优势正在变成劣势。金融海啸一年来,大杨的主营收入增长缓慢,相反内销份额较大的雅戈尔等国内同行稳定增长。李桂莲说,大杨今年的产量和销量都将增长20%-30%,但将来内销的比例要达到50%.记者在大杨工厂里看到很多的生产专线,李桂莲解释说,客户很怕大杨转型做内销,所以要求设置专线保障大杨不弃单。“转型要慢慢的,偷偷的转,否则客户就找印度人去了。”李桂莲说。

  李桂莲给大杨30年后的新方向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做世界上最大的量身定做的西服厂——空运来,空运去,一周交货。目前李桂莲的顶级名人用户有70多个,大杨在大连洋尔特服装有限公司里,有一条专门的生产线,内部称为“小线”,每年为这70多人生产2万-3万套西服。每套衣服的价格在3万-6万元。大部分人每年只能消费3-5套西服,巴菲特这样的极品大佬一年也就10-15套,但整条生产线依然盈利丰厚。小线都是手工缝制,具体到每一个扣子都精耕细作。每件西服上都有着客户的英文名字。

  这70多人的队伍里,大部分都是外国人。除了巴菲特这样的国外名人群体外,李桂莲还将这个转型的目光锁定在中国的高官群体身上。其中一些名字是李桂莲一直不愿意过分宣传的,这就是中国的高官群体,包括胡锦涛。

  大杨集团在北京有三家旗舰店,包括京西宾馆店和金融街店以及新光百货店。其中,京西宾馆店专门面向国家领导人和省部委官员,不对公众营业。

  1997年,李桂莲给当时的大连市市长薄熙来汇报工作,说自己看了日本的服装公司后发现差距太大,有了想自杀的感觉。薄熙来开玩笑说他这个市长没有当好才应该“自杀”,于是帮助大杨进到京西宾馆开店。自此,创世品牌在中国的高官群体里很快蹿红。

  胡锦涛就是在京西宾馆看上了大杨西服。2005年11月份,小线的负责人接到李桂莲的电话,被要求去中南海给胡锦涛量体裁衣。李桂莲一开始都不敢相信,直到后来有人来调研公司。胡主席原本想让李桂莲把他的旧西服改一改接着穿,后来李桂莲在公司开了个会,决定给胡主席做套新西装。当时胡主席买西服的原因,是要去参加英国女王的晚宴。

  今年3月,温家宝到大连调研时接见了李桂莲。李提出要给总理做西服,总理欣然接受,表示以后出国时就穿大杨的西服。

  “高官们一般都是到店里买,而且都给钱。”李桂莲说。在李桂莲的家里,有很多和国家女领导人的合影。在她的车间里醒目位置上,更是有很多和名人以及高官的合影照。

典型的家族企业

  大女儿豆豆1972年出生,辽宁大学和日本大阪服装文化学院专科毕业,目前是大杨集团设计中心主任。儿媳是党委书记,“我在一点点教她。”李桂莲说。

  儿子石晓东今年37岁,李桂莲叫他“栋栋”。石晓东接手上市公司后,李桂莲逐步放权,一批跟她风雨几十年的一些创业元老“自然退休”。石晓东还在互联网上推出大杨的网络直销品牌Yousoku(酷格部落)。他极力游说李桂莲去见马云,希望促成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在石晓东看来,电子商务是趋势是未来重要的销售新渠道。

  在对待资本运作上,母子俩也有分歧。李桂莲承认资本运作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用她的话说,“不是钱生的钱就是傻钱”。但她反感只玩概念而放弃继续创造财富的企业家,因此她对资本运作一直谨小慎微。

  对于家族企业的弊病,李桂莲说“主要看人”。在她看来,好的家族企业有共担风险的文化,往往比因利益纽带捆绑在一起要好的多,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但她并不强求儿女必须留在大杨。“如果他们要出去,我不反对。”李桂莲说,实在不行,她就考虑用职业经理人。

  “我妈对人的心理的分析比我多,考虑问题先考虑别人的心理和想法。我想先做,先趟趟路,先动起来。”石晓东说,自己的压力很大,经常会想,能不能接班,能不能接好班。

  有时候母子俩会为公司的事情吵架,李桂莲告诫儿子要理解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潜规则。儿子在这些方面争不过母亲,就搬出一本很厚的英文著作来跟母亲对抗。“这孩子较劲较不过我的时候 ,就拿出他那本书冲我说,我看得懂,你看不懂,所以有时候你要听我的。”李桂莲说,吵归吵,每天中午,石晓东都会回到老爸老妈的住地吃中饭,接着谈工作,接着吵。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