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富下去

2009-11-30 00:00:00 | 作者: 莫震宇来源:《东方企业家》

历史上的两次兄弟分家,都使李锦记陷入负资产经营的状况。所以李家才会花费如此之多的心思,来避免因为亲人的意见分歧而导致对企业的伤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亚》开篇中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族企业。家族争斗是香港电视剧最喜欢的题材之一,无论大小,家族企业占据了香港企业的绝大多数。在香港浅水湾畔的别墅群中,绿树掩映下,多少明争暗斗潜流涌动。但就有那么一家,在120余年历经四代的传承中,家族事业都得以发展壮大。它是李锦记。

  “富不过三代”不只是一句古语,更是活生生的事实。有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家族企业中30%能够传承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淘汰率高达90%.而李锦记家族传承百年,自有其道理。他们有自己的方式:通过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严格的“家族宪法”和家族委员会等沟通机制,将“家族利益而非企业利益至上”的理念传播到第五代。

家族宪法

  家族企业的传承是公认的难题了。关键在于,要找到一套合适于自身家族企业的架构和流程。毕竟,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个家族能一代接一代地生出优秀的领导者。

  像香港大部分的家族企业一样,李锦记企业是完全由家族控制的,第三代传人李文达已经退居幕后,他的四个子女分别掌管不同的业务。二儿子李惠雄是现任主席。

  李惠雄,1958年出生于香港,10岁起求学美国,1982年便加入到家族事业当中。他坚持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回答记者的提问,“普通话很关键。”目前李锦记有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来自于大陆市场,而其200多种调味料的大部分都是由在广东新会投资兴建的工厂生产。在李锦记广东新会的工厂里,记者看到蔚为壮观的1800多个巨大的酱油发酵罐,以及实现了传统调味品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流水线。

  “我在公司做了28年,其中有6年的时间是做家族学习和发展委员会,”李惠雄说,“这六年里面,我们一直想知道如何能将家族企业延续下去,我们一起去了瑞士、英国、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学习,为什么其他国家的家族企业可以延续几百年,最后想出了家族委员会这个办法。”

  家族委员会是个什么样子的机构?它是在2003年前后成立的。“这是一个沟通的平台,”李惠雄介绍说,家族委员会下设:李锦记集团、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家族办公室、家族投资基金、家族培训等。这个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有7人:李文达及太太,以及他们的五个孩子。

  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家族委员会每3个月开一次会议,每次持续4天。在会上不谈经营,主要研究的是家族宪法、家族价值观以及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培训。

  李惠雄认为,家族成员在家族公司中通常扮演4个角色:家族成员、股东、董事和管理层。许多家族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家族成员没有正确区分这4个角色,结果往往是既影响家庭成员彼此的感情,又影响公司正确决策的制定。

  因而在李锦记在家族会议中,家庭成员可以就各种问题彼此沟通,解决争议,甚至采用民主的方式投票表决。但与此同时,家族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并不一定会进入董事会。“我们的想法是让家族的精英分子进入董事局去影响、保持家族控股,管理方面要请市场上最棒的精英。”

  与此相对应,他们还制定了自己的“家族宪法”。根据其规定,他们的下一代即第五代要进入企业必须先到其他公司锻炼,经过与家族外成员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后,才有机会进入集团。

  更为出名的规定则是,在家族企业工作的子女结婚后只能有一个配偶,不能离婚,否则就要退出董事局。股份尽管还可以保留,但不得参与任何决策。李惠雄解释说,“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离婚,但总的宗旨就是要保证我们的家庭和睦。”

两次分家

  家族观念如此之重,也算是李锦记的立家之本了。李惠雄的父亲李文达就曾说过:“很多家族都是以生意为核心,结果家族出了问题,生意跟着受挫;而李锦记却始终以家族为核心,只把生意看成家族的一部分,认为家庭不和睦,事业就会散掉。”

  在李锦记的家族史上,第二代和第三代的两次兄弟分家都曾经使李锦记两次陷入负资产经营的状况。

  1932年李氏把公司迁到了香港以谋求更大的发展。随着经营的发展,李锦裳已经把李锦记做得有声有色,他认为到了让三个儿子(李兆荣、李兆登、李兆南)接手的时候。但这时,家族成员之间对企业扩展的看法产生了分歧,李兆荣、李兆登一系认为企业已经发展得相当良好,不应该再冒风险进行扩张。而长孙李文达则对公司未来信心十足,认为要扩张发展。

  在双方意见无法调和的情况下,他的父亲李兆南决定买下其他成员的所有股份,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兄弟不和对李兆南造成了冲击,李兆南44岁时他便退居幕后,让儿子李文达接手管理公司。

  没想到上一代的风波再次重演。李兆南共有八个子女,六个女儿无意于事业,长子李文达继承了家业,而另一个儿子则从事金融服务的工作。李兆南退休后,李文达很快就给了弟弟相当可观的公司股份,并且委以重任,希望他能够和自己同心协力打理蒸蒸日上的公司。但是到了1986 ,他们则面临着又一场分裂,由于理念冲突,一个立志于创新,一个满足于现状,几乎和他们父辈如出一辙。

  冲突逐渐升级,对峙旷日持久,直至诉诸法律才得以解决。虽然以李文达最终获得公司的所有权。但是代价也极其惨重,资金捉襟见肘,亲人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

  痛定思痛。所以李家才会花费如此之多的心思,希望能通过家族委员会的形式,避免这种因为亲人间意见分歧而导致对企业的伤害。李惠雄说,“我这个主席的位置是大家选出来的。他们觉得我做得比较好,就让我来。如果下次家族会议觉得我不好,也会把我选下来。”由于成员的数目是7位,所以也就没有僵持不下的情况发生。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调和方式。家族委员会在维护家族内部团结的同时,也给家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将家族成员和企业董事会相对独立,在家里饭桌上开董事会的情况就再也没有了,每个人的权利和责任也都分清楚了。就跟上市公司一样。”李惠雄说。

  大量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的加入,使盲目投资和错误决策的风险得以降低,“家族控制下的企业,能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必像上市公司那样考虑股价和分红的问题。”这也是李锦记能一直“耐心地”专注于蚝油、酱油这种“小生意”的原因所在。

  对于李惠雄而言,剩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下一棒如何交待?李锦记家族的第五代共有14个孩子,如何能保证他们对家族事业的激情,并有能力来管理企业?“我不能保证,”李惠雄倒是十分坦率地说,“但我从我父亲那里学到的就是,做好自己,言传身教,为他们做榜样。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每一天都在关注、培养他们。”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