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即一个新政权创立的第一个年头。
2009年1月7日下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三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由此开始跨入“3G元年”。
霓虹街头的灯箱、路牌,疾驶的公交车身,央视的黄金广告时段,运营商的各种促销活动,关于3G的狂轰滥炸在过去的一年中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感官。热切等待了多年,中国乃至世界3G产业链条的神经都被充分刺激起来。蓄势待发的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在3G元年使尽浑身解数,力求在新一波的3G竞争中占据主动。
一时间,可谓“歌台暖响,春光融融”。3G发牌前后,几乎所有人都对运营3G增值业务的公司远景看好。中国移动携中国3G标准TD-SCDMA,奋力追赶另外两个成熟标准,力保行业领先者的地位;中国电信依靠在固网和宽带上的竞争优势以及CDMA向3G 升级成本最低的机会试图改写移动市场的竞争规则;中国联通则力争通过世界上最成熟的WCDMA标准,后来居上,改变一直以来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局面。
岁末已过,中国3G元年几近尾声,处于3G生态链上的人们却不太高兴得起来。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3G用户总数为977万,其中三大运营商3G用户数分别为:中国移动TD用户394万户,联通3G用户102.1万户,而后来居上的中国电信的3G用户已达到481万,暂列三家运营商之首。
以最为强大也一向最为强势的中国移动为例,2009年初,该公司曾预计,2009年将发展3G消费者1000万。可10个月之后,其实际3G消费者数仅有394万,甚至不到目标的一半,用户数不到2G的1%.中国联通也变得谨慎,该公司董事长常小兵在答复股东提问时指出:目前2G消费者已经可以转3G,但不做广泛宣传。
与年初热烈的期盼相比,岁末的3G市场似乎显得有些清冷,又似“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数据是冰冷的,可难挡投身其中的人们(或公司)的狂热。虽然是一个混沌的开局,但是3G的“三国演义”只是拉开架势,期待中的磨刀霍霍似乎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中国移动:“超常规”突破
无论中国移动是否承认,它也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承担TD,意味着其必将从2G时代的遥遥领先者,不可避免地成为3G时代的奋力追赶者。
其实早在年初3G牌照正式发放之前,由中国移动建设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无线通信标准TD-SCDMA,在业内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毕竟由最强大的运营商来运营TD,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不过即使强大如中国移动,运营TD 的前景也不容乐观,它要做的是携这一全球首次商用的网络,去与另外两个拥有近10年运营经验的成熟3G标准WCDMA和CDMA2000全面抗衡。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比TD技术不成熟更难逾越的,是如何实现从行业“霸主”向“追赶者”的转变。不只是心态和姿态,还有战略。
2008年,中移动在TD上的投资达到588亿元,接近全年资本开支计划的一半。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已经在移动内部下达了死命令:“到2009年年底,无论如何,覆盖全国200个城市的TD三期网络建设一定要完成。”加上之前的两期建设,到2009年底, TD网络基站总数将超过8万个,实现网络覆盖238个地级城市的业务热点区,占全国地级城市数量的70%以上。而中国移动的GSM网络经过13年的不断建设和扩容,基站总数也才41万个。中移动做过这样的统计,建设GSM的时候,每个城市平均一个月建设17个基站,而在建设TD的时候,一期时每个城市平均每个月建设169个,二期是154个。
“建设TD,既要有超常规的速度,更要有超常规的方法。”这是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接手TD-SCDMA以来最常说的一句话。在2G时代,作为中国电信运营行业的领导者,中国移动大都按部就班,从容部署。因为即使其没有先发优势,也能后发制胜。但在TD运营上,作为追赶者,中国移动竞争策略的核心就是 “超常规”。
例如,为了帮助产业链上最薄弱的终端尽快成熟,中国移动投入6亿元建立了TD终端专项激励基金,与手机终端厂商和芯片制造商联合研发设计满足市场需求的TD-SCDMA终端产品。最终,有9个手机厂商和3家芯片厂商中标。另外,2009年将创下中国移动终端补贴金额的纪录。王建宙强调:“以往中国移动的终端补贴从来没有超过80亿元,但今年这个数字将提高到120亿元,其中有一半用于TD促销。”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建设TD以来,更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因为中移动熟悉的常规方法似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用于TD网络,因此类似的“超常规”打法就成了中国移动发展TD的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不过随着网络建设的推进,中国移动开始找到些门道,并开始逐渐从网络建设向应用层面布局。
中国移动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OMS平台,而搭载了OMS的手机Ophone正在成为TD 终端市场的热点。这一次,中移动再次显示了强大的号召力,目前已经有将近10个厂家加入到Ophone的研发并陆续推出产品,其中既包括联想移动这样的本土手机厂商,也有三星、摩托罗拉、LG、戴尔等国际厂商。有消息称,全球还将有40多个厂家跟进,今年内会有多款Ophone上市。
Ophone最本质的不同,是由运营商来主导操作系统,从而给自己提供一个业务平台。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可以将数据业务完整地内置在手机里,比如无线音乐随身听、飞信、139邮箱等,使用者的感觉是这些业务就是手机的基本功能。因此对于中国移动来说,Ophone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牢牢地把握住“入口”,就大大增加了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掌控权,才可能拥有入口之内的无限机会。
而“Mobile Market”即手机应用程序商场 (简称MM),就是中国移动认为“入口”之内的最大机会。对于中国移动来说,2G时代的梦网模式不仅为其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并巩固了其行业霸主的地位。但遗憾的是,梦网并没有让中移动摆脱做“通道”的命运。在数据业务决定成败的3G时代,MM就成了中国移动不再只做“通道”,全面整合产业链,并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的绝好机会。
据说开始的时候,中国移动在内部曾经把MM定位于移动梦网的二次创业,但后来,这一说法被彻底放弃,因为MM承载着中移动更大的野心,他们希望MM不仅能改变以往的商业模式,还能颠覆传统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和定位。
王建宙这样解释MM的商业模式:“我们开了商场,让大家来开具体的商店,设置自己的柜台,然后把好的东西都拿出来卖,就是这样简单的模式!”的确,MM的模式很容易理解。简单来说,一边是中移动的5亿用户,一边是众多的开发者推出的丰富应用,通过MM平台,两方可以直接“握手”,以达到共赢的局面。中国移动的目标是:到2010年12月为止,MM平台的用户数将达到2000万,下载量达到1亿,应用数量达到2万,产业链价值预计将达到50亿元。
有人说,是中国移动给了TD第二次生命。
中国电信:强悍的“新手”
中国电信是加入游戏的“新手”。电信重组完成后,中国电信拥有2亿固定电话用户、4500万宽带用户、2900万移动电话用户。而这一串数字透露了电信的地位:最大的固网运营商,最小的移动运营商。
或许是中国电信对移动业务渴望已久,虽然只有2900万移动电话用户,甚至不及老大中国移动的一个零头,电信还是掀起了猛烈的攻势。2008年底,各大电视媒体开始充斥着天翼互联网手机的广告,邓超亲切地为各位观众展示着互联网手机的强大功能,虽然后来不少用户误以为189是移动的新号段,还不太熟悉中国电信这个运营新兵,但是“天翼”这个名字却被千家万户所熟悉。随即天翼又请来李开复、丁磊等商界精英代言,再一次明确了天翼的定位是中高端商务人士。据透露,电信的这番推广耗资巨大,高达数亿元。
由于此前中国移动针对商务人士的品牌“全球通”运营的十分成功,早在2001年用户数就已经过亿。所以不少业内人士在怀疑天翼能否真正击中其目标客户群——高端商务人士。
2009年8月,中 国电信又率先在校园掀起了营销大战。每年中国移动都会举着“动感地带”的橘黄色阳伞到大学里网罗人气,而2009年的校园营销活动中国电信却第一个行动起来,8月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推广校园营销活动。
中国电信在校园营销活动中,一改“天翼”高端商务品牌形象,转而推出“3G翼起来”的新营销概念,更加贴近年轻消费群体。对于中国电信将3G业务推广的首批目标锁定为高校学生,分析师认为是恰得其所:“真正的商务人士对天翼并不感兴趣,大学生才是第一代天翼人的最佳人选。”
虽然中国电信2009年才开始大规模推广“3G翼起来,天翼动力联盟09校园行”活动,但早已充分考虑了大学生用户群的各种使用特征:寒暑假期回家、校园内同学间通话量大等。这让不少业内人士刮目,对于毫无移动运营经验的电信来说,每一次营销推广都做得有板有眼,甚至强于已经运营移动网络多年的中国联通。
2009年12月,天翼刚好推出一周年,成绩的确不俗。
在网络建设上,中国电信天翼3G网络率先实现全国覆盖。截至目前,天翼3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包括342个地级城市、2055个县级城市、6000多个发达的乡镇。
其次,率先推出天翼互联网手机的概念深入人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用户调查报告》显示,在潜在用户购买3G手机的原因当中,选择“上网速度快”这一项的用户占到了30.6%.在用户方面,也获得了较快的增长:截止到2009年10月底,天翼手机用户总量由之前的2840万户增至近5000万户。而且,从10月用户发展数据来看,天翼手机用户增量单月首次突破300万户,达到314万户。
根据工信部12月1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其3G用户数竟然一举超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达到481万,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终端方面,虽然没有中国联通的优势明显,但是随着电信一系列在终端层面的布局也逐渐突破了终端瓶颈。2009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3G天翼手机订货会”上,中国电信和四大国代商分别与31家终端厂商签订了采购协议,联合采购总量达到400万部,超过了中国电信原先宣布的360万部。
在2009年底的收官战中,电信率先引爆促销大战,整合其在固网的优势,以“装宽带送3G手机,买3G手机送宽带”的联合捆绑销售策略和每月赠送最少200分钟通话时间的全家e9套餐,大力发展3G用户。
来势汹汹的中国电信被不少分析师认为是移动最大的挑战者,不过来自券商的分析则较为理性。虽然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数自2009年1月份开始增势非常强劲,但是中电信在发展移动用户时可谓不计成本。中电信所采取的用户发展策略较为激进,因此未来中电信面临另外两个压力:第一、CDMA现有频段容量有限(约7000-8000万,数据卡用户会占据一部分),数据卡用户增多将使用户体验恶化。第二、解决办法是扩容,但扩容需要大量的投资,中国电信将面临资金压力。
从无到有纵然是不小的突破,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则更为考验功夫。
中国联通:最大悬念制造者
比起先行一步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来,2009年5月才宣布试商用的中国联通似乎是晚了一步。而在10月底那个寒冷的夜晚举行的联通iPhone发布会也没有预期般火爆,联通再次被分析人士批评“不懂营销”。
然而年底的一个数字却让联通吐气扬眉了一把,12月11日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透露,联通10月份WCDMA当月销量44.8万部,占中国3G手机销量52%.10月份国内3G手机整体销量达到87万部,环比增长58%.截至10月份,WCDMA手机累计销量111.1万部,在中国3G手机市场占比48%.与此同时,不少券商也在2010年预测报告中纷纷看好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比,曾经被认为是“不擅长营销”、“效率低下”的中国联通在终端和技术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2009年初获得WC DMA的3G牌照后,中国联通随即启动了设备采购、网络建设、业务规划、品牌推广及终端定制等一系列工作。到“5.17”试商用前夕,中国联通首批试商用的55个城市,完成了相关工程建设、网络调试、业务验证等准备活动。
中国联通显然占尽了天然的优势。尽管是最后一家推出3G试商用业务的运营商,但其运营的WCDMA网络是目前世界上部署国家最多、用户群最庞大、产业链最成熟的3G移动通信制式,这为中国联通快速开展网络建设和业务部署等工作创造了条件。
电信重组方案的出台,让联通具备了“翻身”的外部条件。虽然彼时联通获得的G网是小于中国移动G网,但是远远大于后来由电信接手的C网,换言之电信重组完成后联通运营着国内第二大移动通信网,拥有1个多亿的用户,这是联通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由联通出售给电信的C网当时只有4000万用户,而且只有微薄盈利。
随着3G牌照的发放,再一次给了联通机会。比较这三种制式的标准:移动拿到的TD标准最不成熟,要为此支付高昂的研发成本、购置设备成本以及游说手机终端厂商生产支持TD标准的手机,同时要为此支付高昂的补贴;电信运营的CDMA2000较为成熟,但全球支持者并不多;而WCDMA是全球最为成熟的标准,且获得设备厂商和手机终端厂商广泛的支持,是当前全球3G网络的主流标准。同时出售C网获得261亿元,这也减少了联通在3G建网过程中的成本压力。
从联通本身来看,运营CDMA的失败已经被讲过太多遍了,联通自身的体会和认识比局外人会更深刻。所以,在运营WCDMA网络时,联通开始强调用户体验。虽然很多分析师对于苹果与联通的合作持保留态度,但是近日来在各大电视媒体播放的联通版iPhone广告似乎多了些“苹果味”,以各种特色服务作为卖点。比起此前概念味儿更浓,让不少用户看不懂的“沃”品牌广告更为直白、富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由于WCDMA在终端方面的天然优势,5月试商用时期联通就推出20余款WCDMA定制终端,包括索爱、三星、华为、中兴等多个国内外知名手机厂商。6月底还推出10余款定制终端,其中主要为诺基亚、MOTO、索爱、LG、夏普、飞利浦等知名国际手机生产商的产品。由于机型和款式较为丰富,联通更容易通过终端吸引用户。
自“5.17”试商用到10月正式商用以来,联通WCDMA的HSPA+已经商用的最高速率达21M,网络短时间内升级的压力小,相比电信面临的扩容压力和移动对LTE短时间内的可望不可及,较晚宣布商用的联通反而占据着时间点上的优势。
中国联通曾计划2009年3G网络覆盖城市为284个。根据中国联通内部信息,鉴于建网速度及网络完善进展顺利,已更改计划,新的目标是到2009年年底,联通3G网络覆盖城市扩大至335个,网络容量可支持4500万3G用户。
12月10日,中国联通对外宣布,联通版iPhone自10月30日正式在华销售以来,其销售总量目前已超过10万台。
尽管目前来看,联通大有后发制人之势,但尚不能高兴得太早。联通想要在3G竞争中拔得头筹,恐怕还要吸取运营CDMA时的教训,多在用户服务上下功夫,否则占尽的诸多先机也有可能错失。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