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调措施继续 加息时机不明

2010-04-08 16:59:00 | 作者: 来源:财新网

【编者按】如果拿不准刺激政策退出时机,退出宁晚勿早

如果拿不准刺激政策退出时机,退出宁晚勿早

  【财新网】(记者 钟良 8日发自北京)2010年被认为是刺激政策的“退出之年”,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市场的神经,其中蕴含的加息动向信息更是备受关注。

  4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启3年期央行票据发行。这是2008年6月26日以来,央行首次发行3年期央票。尽管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可能激化加息预期,或者淡化加息必要性,但是,重启3年期央票与加息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2010年年初以来,央行曾陆续使用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进行货币政策微调,以管理2009年货币信贷高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及资产价格泡沫风险,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货币政策确定的基调仍然是“适度宽松”,且央行对于利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并无最终决策权。因此,央行更多的是在职权范围之内腾挪,包括采取“出乎市场预料”的方式实施微调,以此放大货币政策微调的效果(参见《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8期“货币政策之困”)。

  就加息时机而言,上半年加息的可能性很小。依据来自三方面认识。

  第一个方面是对货币政策目标和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实践中,中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并兼顾通货膨胀。当前经济形势是,从增长看,虽然经济继续回升,但央行新近公布的《国际金融市场报告》认为,存在二次下滑的可能性;从物价看,中国通货膨胀压力虽然大,但主要还是体现为通胀焦虑,消费物价指数上还没有充分的反映。因此,尽管2010年是“退出之年”的基调仍然成立,但似乎现在大家关注的更像是,在“退出之年”如何尽量慢慢退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拿不准,退出宁晚勿早。

  第二个方面是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加息的政策信号意义重大,基本上象征着政府对经济增长力度已经相当有信心。但由于今年国内国际经济都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因此较难在上半年就对全年经济走势作出信心十足的判断。此外,人民币汇率问题也牵连到加息时机。如果中国加息,就说明经济已经颇为强劲,就更难让外国人接受人民币不升值。因此,在发行央行票据、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工具还有运用空间的时候,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其实已经隐含在上述两个原因中,就是对中国货币政策决策机制的认识。利率决定权在国务院,国务院制定政策是多方协调。在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各方对经济的判断难于达成共识,因此难以加息。万一加息酿成显著的经济波动,谁来承担责任?

  当然,尽管预计上半年不会加息,但情况的变化有时候出乎意料,所以对于“二季度加息”这种小概率事件也要有所准备。如何准备?应当分析,在加息问题上政府和央行是会采取“出乎市场预料”的方式,还是通过多种渠道事先逐步释放加息意图,待市场有准备,再采取加息的实际行动?笔者感觉会是后者。因此应当密切观察货币政策委员会专家及央行官员的言论。■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