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有共同之处——第一都得有梦想,第二都得追求正义。
企业家和摇滚歌星之间有多远的距离?什么,天壤之别?
如果你看到巴菲特的新造型,一定会改变看法。
在Geico公司的年会短片中,年近80的巴菲特戴着柔软弯曲的红色过肩假发,绑着印花星条头巾,身穿厚垫肩皮夹克,并套上苏格兰格子裙,以摇滚巨星、枪花乐队主唱艾希尔。罗斯的经典造型出现。巴菲特不仅深情献唱,甚至屡次对着镜头亮出手臂上的另类文身——虽然无从判断是不是画上去的。
脱下西装、解掉领带,主持完董事会的企业家就能变成摇滚歌星。在美国,不少商界成功人士正尝试这种身份的转变,他们喜欢在夜幕降临时抱起吉他、登上舞台,体验一把摇滚明星的感觉。
微软创始人之一的保罗。艾伦就是其中一位。白天他是信息产业中的成功企业家,夜晚他是“成人”乐队的吉他手。还有詹姆斯。多兰,不少人知道他是有线电视公司的董事长和纽约尼克斯俱乐部的老板,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另一个身份——摇滚乐队成员。
一年一度的企业家乐队比赛也大受欢迎。该赛事要求参赛者必须是业余乐手,参赛乐队必须有半数成员是企业员工。美国运通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许多华尔街大企业的乐队都参加过这一比赛。
不过成为一名摇滚巨星并不比当世界首富容易多少——在比尔。盖茨的退休短片中,他想加入U2乐队,当他弹了一段糟糕的吉他后,U2乐队的主唱波诺拒绝了他,波诺无情地说,“比尔,我们的乐队已经没有空位了。”
无所畏惧的摇滚精神“企业家” 一词源自法文Entrepreneur,意为“勇对挑战者”,原指负责组织和策划音乐会的人。
很大程度上,摇滚精神中那种想要颠覆世界的激情、无所畏惧的勇气,与企业家精神不谋而合。
在英国有一股创业热潮,人们甚至将其称为“新型摇滚”。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是一个摇滚乐迷,还能弹一手好吉他,他曾担任过牛津大学校园摇滚乐队的主唱,一度曾梦想成为摇滚巨星。
喜爱摇滚乐的人,当然都忘不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巴菲特也是如此——他在1996年至股东的信中,将伯克希尔年会称之为“资本家的伍德斯托克狂欢”。
2007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开幕电影以一段卡通片开场。影片中,巴菲特和他的老搭档芒格是两个一本正经的嬉皮士,在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上做小生意。巴菲特和芒格开着他们的大众牌小客车赶往音乐节,用他们Fruit Of The Loom牌T恤换了一车“特对味儿的”软饮料,叫做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很快就销售一空,两人用这笔横财买了一辆装满糖果的小货车。
接下来,两位嬉皮士又遇上了一个名叫比尔。盖茨的年轻人,他正在用天书般的语言介绍一个叫做电脑的新鲜玩意。
比尔 .盖茨生于1955年,对于1969年那届神奇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或许并无太多印象。但毫无疑问,他是二战后“婴儿潮”时期的一员,哦,当然,同一年出生的还有苹果的乔布斯。他们俩曾经有过一段深厚的友谊,乔布斯引用披头士乐队的歌词形容这段关系——“你和我的记忆悠远,长过未来的路。”
美国目前有7770多万人出生于1946-1964年之间。这些二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青年时期伴随着“性解放”、“毒品”、“摇滚” 长大,人生中曾充满叛逆和喧嚣的音符。
销售电子吉他的泰勒吉他公司曾表示,它的主要目标客户就是“婴儿潮”一代,因为这些人现在是历史的主角之一,他们可能出现在“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之类的电视节目中,也会作为摇滚新星在网上被广泛介绍。
在硅谷,你随处可见一个身着牛仔服、脚蹬休闲鞋、手拿可口可乐、大嚼比萨饼的神奇小子。他们热爱摇滚乐,同时也很可能是千万富翁。“硅谷人”靠什么在高科技领域中披荆斩棘,向传统的生活理念发起挑战?没错,他肯定会从摇滚乐中汲取力量。
摇滚生意除了企业家身上散发出的摇滚精神,很多摇滚明星本身就是成功的商人。
《财富》杂志曾经称滚石乐队为“这个疯狂商业行业里最成功的企业”,并为它算了一笔账:1989年以来,这支乐队的收入达到15亿美元,超过U2、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或者布兰妮。他们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唱片销售,歌曲版权、广告营销、赞助费和巡回演出。
在小型喷气机服务提供商Bookajet的顾客名单里,除了企业家们,还有摇滚乐队红辣椒等精英名流。
在《时代》杂志评选的2005年度风云人物中,微软主席兼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与其妻子梅琳达双双当选,同时当选的还有爱尔兰摇滚歌手、摇滚乐团U2主唱波诺。他们三人被称为“乐善好施者(Good Samaritans)”,对消除非洲地区的疟疾、艾滋病和贫困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毫无疑问,盖茨和波诺是好朋友,但同时,他们确能平起平坐。滚石乐队曾举行筹款演出,为克林顿庆祝60大寿,而67岁的英国摇滚巨星,前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的第三任妻子就是纽 企业家强人南西。谢维尔。
摇滚精神的引入,还能帮助其他的生意。
比如微软公司曾经花400万美元买下滚石乐队的歌曲版权作为Windows 95的开机音乐。
在赌城拉斯韦加斯举行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上,比尔。盖茨带着新上市的XBox360游戏吉他和前枪花乐队吉他手Slash一起进行了一番现场表演,来演示游戏《吉他英雄3》。
乔布斯在这方面显然做得更好——将乔布斯比作摇滚巨星的修辞早已成了陈词滥调,他所创造的苹果公司,销售的并非电脑或消费电子产品,而是被赋予了文化认同感的物品——让用户如此着迷。
那些乔布斯的粉丝们能够从他身上嗅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气息,他们知道他迷恋过东方宗教;知道他会穿着短裤与旅游鞋(还没穿袜子)参加会议,当他与一个家伙意见不和时,他会踢掉鞋子,用光脚向那个人指指点点……
乔布斯的气场和摇滚巨星如此相像——充满奇思妙想,特立独行。当然,他的用户也像粉丝一样狂热。
乔布斯和 U2 乐队的波诺到处称兄道弟,就连从未读过年度报告甚至商业杂志的消费者,也会滔滔不绝地谈论他的设计品味、漂亮的零售店和他不拘一格的广告营销方法。经常有人指出,他是个演员,是天生的销售员,是创造出著名的“现实扭曲力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的魔术师,是暴君式的完美主义者。
这种评论千真万确,也增添了他的传奇色彩。
在Ipod的销售上,乔布斯专门为U2乐队推出了特别款“U2 iPod”,将机身颜色由过去的“白色”变成了黑色,触摸操作轮则改成了红色。机身背面的不锈钢部分刻有U2成员的签名,销量惊人。
U2乐队的主唱波诺为这款机器站台,表示“我们的生活中尽管有很多像高速公路这样的丑陋的东西,不过苹果的产品则提取了科技中富有诗意的部分”。U2计划通过苹果公司的音乐发送服务iTunes Music Store,上市汇集有U2过去演唱的400多首音乐的“业界首个数字版收藏全集”。U2 iPod的购买者将会得到一张优惠券,能以比149美元的定价低50美元的价格买到这套全集。
毫无疑问,这是个完美的摇滚营销策略。
在中国玩摇滚摇滚乐在中国仿佛昙花一现,崔健曾说,“有人说西方摇滚是滚动的石头,而现在的中国摇滚,就像一个滚动的蛋,很脆弱。西方摇滚人很富有,我们很穷。”
于是人们看到,摇滚歌手郑钧最近开始了创业。带着自己创作的《摇滚藏獒》,一头扎进了动漫产业。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参加了两次天使投资人沙龙,拉到了几位天使的机构投资。
他预备要拍一部投资 3000万美元的3D动漫电影,聘请曾经打造过《功夫熊猫》和《玩具总动员》等经典动画的好莱坞一线团队进行故事和原画再创作,影片以英文配音,预计在 2011年的暑期档或者复活节档期全球公映。
郑钧的商业偶像正是乔布斯。假使有一天他跟乔布斯见面,他打算和乔布斯讨论一下禅修的话题。
在郑钧看来,他现在的商业团队也和一个摇滚乐队差不多。他依然是主唱,负责大方向和创意。CEO王小梅有着非常强的执行力,很像吉他手。投资人邓锋是贝斯手,他能保证一个公司在稳定的水准上前进,而徐小平很善于鼓励人,更像个鼓手。而不可或缺的是,团队里每一个人英语都很好。
在郑钧看来,摇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有共同之处——第一都得有梦想,第二都得追求正义。
虽然在中国摇滚圈,能取得商业成功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很多成功企业家还是喜欢抓住机会过一把摇滚明星瘾。
在阿里巴巴的十周年晚会上,马云的独特亮相引爆全场:“下一个节目,全球最受欢迎的摇滚乐队即将登场,尖叫声在哪里?”随着主持人夸张的介绍,这支号称全球最酷的乐队在焰火、烟雾、激光、高分贝中登场。这支乐队的主唱就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马云以朋克造型出现,脸上被刷得雪白,嘴唇则血红,眼戴墨镜,头戴鸡冠,披头白发。上身着红黑相间铆钉皮夹克,下穿一条红色豹纹长裤,腰间别长链和黑色骷髅头丝巾。乐队其他成员均为阿里巴巴高管,服装风格也是豹纹,墨镜和高耸的鸡冠头。首席财务官蔡崇信更为抢眼,反串成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出场。
同年,在腾讯的圣诞晚会上,马化腾也是一身复古装扮,穿亮面金黄上衣大秀舞技,让人联想到迈克尔。杰克逊。
在中国的新兴企业领袖中一定还有更多的摇滚爱好者,他们正忙着用自己的事业改变世界,还没到合适的时机展示自己的摇滚才华。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说:摇滚人是一群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觉得世界应该更好,更干净,不平等的东西应该更少,要真诚地表达。我觉得在这样的时代需要一点摇滚精神,歌功颂德的东西太多了,到处阳光灿烂,会让我们所有的年轻人都认为这个时代已经蛮好了,结果丧失了改变的冲动和批判的精神,失去了对这个时代最清醒的判断,恐怕糟糕的时候真的要开始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