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注入

2010-06-25 00:00:00 | 作者: 莫震宇来源:《东方企业家》

     “如果他不在家,就在星巴克;如果他不在星巴克,他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非创始人兼CEO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莫属。身材颀长的舒尔茨在一大群高管簇拥中走进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星巴克店里,立刻被这里的装修风格所吸引。他像发现新大陆般兴奋地向同伴说:“这里多漂亮啊,不是吗?”这一连串对话干脆利落,你得承认,他的身上有一种属于加速度的气场,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他的驱动。正如他在十年前出版的自传的书名一样,《将心注入》(Pour Your Heart Into It),十年之后,他仍然沉醉在浓缩咖啡中,无力自拔。

  星巴克刚刚收获了成立39年来最好的季度盈利。这或许要归功于,舒尔茨是一个不断行走、不断追梦的人。30年来,他将全部心力奉献给了星巴克,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雅图咖啡经销商变成风靡全球的时尚企业。“星巴克扣动了人们的心弦。许多人驾车出门从我们的店里买一份早餐咖啡。我们那令人眼熟的绿色塞壬标记几乎成了当代美国生活的一个象征,因而在电视和电影里频频出现。我们为美国增添了新的词汇,并为美国社会引入了新的社交礼仪。”舒尔茨完全明了自己所成就的一切,他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并为更多人的美国梦增添了新内容。

  星巴克公司的总部坐落于工业气息浓厚的西雅图南部,是个顶上带有美人鱼像的巨大仓库,舒尔茨的办公室在星巴克中心的八层。楼外延伸出去的铁路站场的左边就是一个港口,每年有好几亿吨的咖啡从那里输入美国。星巴克还有许多惊人的数字,比如说星巴克在44个国家和地区里有一万六千多家分店,而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每周接待几乎五千万名顾客,每年的营业额超过一百亿美元。谁能想到一杯小小的咖啡里能有如此巨大的生意呢?

  革命性的念头星巴克最早只是一家售卖优质咖啡豆的商铺,但舒尔茨在一次意大利的米兰之行时,心里产生了革命性的念头:如果我们能够在美国重新开发一种纯真的意大利式的咖啡吧文化,那么,打动了我的这种咖啡心态也会在其他美国人心中引起共鸣。星巴克也许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伟大体验,而不仅仅只是一家零售店。

  回到西雅图之后,舒尔茨决定自己创办公司,并很快在西雅图连开了三家咖啡店。在听说可以收购星巴克的消息后,舒尔茨立刻开始募集资金。

  可就在收购进行到最后阶段时,舒尔茨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他的一位投资商表示要自己收购这家公司。“我担心其他有影响力的投资者都会转向他那边,”他回忆道,“于是我开始向微软创始人的父亲老比尔。盖茨求助,我需要他的社会地位和信心,希望他能够帮助我与那些西雅图的商业巨头抗衡。”

  舒尔茨与那位扬言要自行收购星巴克的投资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交锋,后者宣称:“如果不接受我的建议,你以后别想在这座城市混了。你一个子儿也别想筹到。你完蛋了。”会谈结束后,舒尔茨走出去,在大堂里就哭了起来。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他准备了一份新的筹资方案,筹集到了380万美元,将星巴克从那位投资者手中拯救出来。

  “1987年8月,星巴克是我的了。这令人振奋,却也让人心惊胆战。……我为有机会实现理想而高兴,但充满希望的心头又有些害怕,因为同时得担负起将近一百个人的责任。”他在自传里写道。

  成功的动力舒尔茨的母亲告诉他:在美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我的母亲就反复地告诉我这句话。这成了她的座右铭。”但父亲的经历对舒尔茨的影响却截然相反。父亲当过卡车司机、出租车司机和工人。为了维持家庭的开销,他常常要同时做两三份工作,但他每年的收入从来没有超过2万美元。舒尔茨亲眼看着父亲一边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边陷入崩溃。

  十几岁的时候,舒尔茨就感受到了父亲的失败所带来的耻辱,所以他们经常吵架。“我总是觉得父亲不负责任,是个失败者,”他回忆道,“我一直以为,只要努力,他应该做得更好。”舒尔茨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的动力部分来自于对失败的恐惧。我太了解失败的可怕了。”

  幼年的经历让舒尔茨下定决心要取得成功。他最初喜欢上了运动,“在运动场上的时候,人们不会知道我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凭着高中校队明星四分卫的头衔,他拿到了北密歇根大学(Northern Michigan University)的奖学金,也是舒尔茨家族第一位拿到大学学位的人。从那以后,他的这种强烈的竞争意识从来都没有减弱过:只是从橄榄球转到商业而已。

  然而舒尔茨生命中最难过的时候就是他父亲去世的那天。当他向朋友聊起自己当初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时,他的朋友说:“如果你的父亲是一位成功人士,你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干劲十足。”

  父亲去世后,舒尔茨对父亲的看法开始有所改变。他逐渐发现了父亲身上的一些好品质:为人诚实、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家庭负责等。他开始意识到,其实是父亲所处的组织摧垮了他。“父亲去世后,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对他的看法是不公平的。他一直都没有机会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尊严。”

  正因为这样,舒尔茨开始把这股动力当成激励自己的力量:他一定要创办一家会让自己的父亲为在其中工作而感到自豪的公司。他支付给员工高于最低薪资要求的工资,提供大量的福利,并为所有的员工提供股票期权。通过这些方式,星巴克为员工们提供了舒尔茨的父亲从来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舒尔茨利用这些待遇来吸引和留住那些与星 克价值观相同的人才。结果,星巴克的员工流失率不到其他零售商的一半。

  跟许多出身贫寒的成功人士不同,舒尔茨从来不避讳谈论自己的出身。他认为恰恰是这段人生经历给了自己足够的动力来取得成功,而这个成功是美国历史上25年来最大的商业成功之一。但你必须认真思考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这些经历对他的意义,因为和所有人一样,他也必须面对这些经历所带来的恐惧和阴影。

  舒尔茨最大的天赋之一,就是他能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很好地相处。他会在一些特殊场合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星巴克的故事,他每个星期都会视察20家以上的星巴克店。他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通过电话与全球各地的星巴克职员交流。布鲁克林的出身已经深深刻进了舒尔茨的生命中。但同时也正是这段经历让舒尔茨学会了跟所有人建立友好关系。他说话的时候带有一些轻微的布鲁克林口音,他会在附近熟悉的小馆子里吃意大利饭,他很喜欢穿牛仔裤,他尊重所有人。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出身,更不会被财富冲昏头脑:“我的身边都是一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他们穷于应付各种账单,总是感到生活没有希望,永远没有机会休息。这些经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永远不会。”

  成功之后在舒尔茨的书中,他承认“害怕星巴克会变成另一个庞大而没有灵魂的连锁店。”1999年,人工手磨咖啡机被机器咖啡机所替换,这被普遍理解为一个信号。他说,这无关效率而是人体工程学:人工手磨咖啡机容易导致员工受伤,另外新的机器也更加可靠。

  舒尔茨脑子里总是有层出不穷的主意,舒尔茨曾联合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为乘客提供咖啡,与卡夫合作销售原装咖啡豆,与百事可乐公司合作推出瓶装咖啡饮料,与Dreyer‘s合作生产咖啡冰淇淋,与VISA合作推出联名信用卡,买下了Hear的音乐发行上千万张星巴克CD,还推动Wifi,几乎将星巴克变成一个互联网公司……可以说,其中许多貌似漫无边际的创想,最后都变成了新事业的种子。

  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咖啡的味道已经不一样了。网站上有人评论道,“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星巴克只不过是边开着蓝牙聊天,边开着SUV,然后驶入免下车商店,买一杯高价的人工加甜的奶昔而已。”更有人说,“我敢打赌舒尔茨去意大利的话,走在大街上肯定会想吐。开始的时候他总有很好的想法目的,但是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了,我不认为他有什么出路了。舒尔茨对此一笑了之。

  舒尔茨在2000年辞掉了CEO的职位,由奥林。史密斯接任(他与2005年退休并由吉姆。唐纳德接替),舒尔茨的新职位是主席和全球策略师。那时星巴克已经有了3500家店面,舒尔茨的新职位让他能够有其他的追求。他出现在国会上,电视上,克林顿的椭圆形办公室里,推动全国医疗的立法。“我总会开玩笑说,霍华德好像是在竞选总统什么的,因为你会发现他关心的事情也是总统竞选人要关注的。”梦工厂的主席大卫。格菲如是说。

  盛名之累舒尔茨说话写字的时候总会用正直、真诚、透明以及真理等等诸如此类的词。舒尔茨说,星巴克不仅仅是生意或者为了赚钱,而是爱和良心,还有创办一种我们的父辈未曾工作过的公司形式。如果说比尔。克林顿和托尼。布莱尔在政治上找到了第三种道路,那么舒尔茨在企业经营上也找到了。几年前,他应邀参加著名投资人赫波。艾伦在爱达荷州太阳城举办的商界领袖年度聚会,并在会上发言。舒尔茨说这是对观众的一种启示。“和以前这里传递的信息大相径庭,”他回忆道,“这有一点风险,但这就是我。”

  《星巴克:一个咖啡、商业和文化的双重传奇》的作者泰勒克。拉克称:“舒尔茨是我所遇到过的最有自信的人之一。他很像比尔。盖茨,他有征服人的魅力。”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他骄人的成就。他的同辈中人,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等等,也改变了大众文化,但是他们大都是利用新奇的高科技,而舒尔茨却是靠已经现存几百年的东西。

  也许他过于成功,也许他过于锋芒毕露,有无数的人在等着看他的笑话,这场风暴差点掀翻了舒尔茨和星巴克。

  在舒尔茨退下CEO的位置后,也许为了超越舒尔茨,他的继任者们都加快了星巴克的扩张步伐,以至于人们拿此玩笑,“下一家星巴克就开在上一家星巴克的厕所里。”在星巴克的网站上,一个网友留言,“显然浪漫史已成过去了,显然星巴克已经变成了过度企业资本化的标志了,显然星巴克已经变成了这个行业内的麦当劳了,只是它的咖啡比麦当劳的更糟糕。这就是从几百家扩张到13000家的后果,这就是老总开始相信自己的夸夸其谈以及沉迷于普通的NBA球队玩意儿的后果。宇宙可能可以无限扩张,但是像星巴克这样的公司不可以。”

  舒尔茨无法继续沉默下去,2007年一个内部邮件里,舒尔茨就毫不客气地指出:“星巴克对连锁店的基础建设扩张投入,已经超过了企业成长的曲线。因为扩张过于迅速甚至无序,星巴克在店面设计上也相对粗糙而缺乏细节,它们开始失去了曾经美好的体验和‘第三空间’的浪漫。” 在金融危机初现苗头、星巴克增长乏力之际,舒尔茨像超人般回归,撤掉担任3年的原CEO吉姆。唐纳德(Jim Donald),亲自披挂上阵,准备力挽狂澜。

  从未离去,何谈归来舒尔茨在星巴克年度股东大会上展现了另外一个自己。大概十点左右,乔治。哈瑞森的甜美歌声“太阳升起来”响彻大厅。高高瘦瘦的舒尔茨突然走上舞台,身穿暗淡的深蓝西装,他认为这是个谦卑和敏感的一天,条纹服不适宜这个场合。他十指相扣,看上去有点忧郁。他先试着笑了笑,马上就被响亮,充满爱意和长时间的掌声所震惊。他最后 说了句“哇!”当他展露更多的笑容并且伸开臂膀时,掌声更热烈了。他再次呼喊道:“哇!我真的没有想到!”也许他是真的没有预料到,但是他知道他们爱他,特别是现在。星巴克可爱的股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且孤独的冬天,但是现在每个人都觉得太阳终于出来了。一切都会变好的。

  而怪异的是这个太阳其实从未走远过。星巴克每个人都知道舒尔茨一直掌控着公司。不管何时星巴克人要设计新的店铺,引进咖啡新种类或者考虑是否用头发挡住原来星巴克女人像袒露的乳头时,舒尔茨都会参与并有决定权。这样说来,他一直都主导着这个股东大会。没有离开,何谈归来呢? 但是他还是被视为在1月7号“归来”了。在星巴克论坛上,一位咖啡师赞叹道:“这一天是咖啡之神创造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个臆想之中。  “我能向你们保证,”他说,“这终将过去。”连舒尔茨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话竟引起巨大反响,掌声再一次淹没了他。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媒体还是没有放过他,开始对此喋喋不休地进行报道和分析,大部分人的结论是,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所有人都不相信星巴克能这么快恢复元气。”两年后,舒尔茨一边喝着手中的碧螺春,一边向记者分享公司不久前公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财报——销售额25。3亿美元,利润额2。173亿美元,是星巴克39年历史最好季度业绩。

  从2008年中开始,舒尔茨通过大量关闭门店为星巴克的过度扩张踩了个“猛刹”,过去一年半里,星巴克在北美关闭了上千家店面,裁员上万人,这在星巴克历史上尚属首次,也是舒尔茨“一生最艰难的时刻”,但生存是第一要务。星巴克开始放慢开新店的步伐,将原计划用于拓展美国市场业务的资金投入到中国、俄罗斯这样深具潜力的海外市场。

  同时,舒尔茨还从丰田请来效率专家,通过一套泰勒科学管理流程检验后发现,星巴克的咖啡师有13%的时间是在动作,而不是工作——例如,仅仅是将制作一块糕饼的时间从原来的45分钟缩短到20分钟,据说就此一项就为星巴克在过去三个月内节省了6000万美元。

  2009年7月底,一家名为“十五大街咖啡与茶”的个性咖啡店在西雅图以颠覆的姿态横空出世,在那里,你完全看不到任何星巴克的标志。店员胸前没有星巴克的传统绿围裙,而是一件小伙子自己挑选的T恤,店员身后的每日咖啡,是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店里不仅供应咖啡,还有茶、啤酒和葡萄酒。

  “我们组织了独立的团队运作,我希望他们走出传统星巴克的影响,开创咖啡服务崭新的、完全不同的概念。我跟他们说:”希望你们打破惯例,想怎么做都行,没有对错,没有财务压力。‘“采访时舒尔茨兴奋地朝记者比划着。”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很正常。但问题是你面对错误的态度是什么?你是否吸取教训?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我很骄傲现在星巴克肌体更加强健。“

  但现在谈论舒尔茨是否完成了“拯救”星巴克的任务还为时尚早,因为他并没有“重新退休”的打算,他的脑子里还有很多未完成的想法和计划,他还是那个在布鲁克林长大的孩子,总是在那个水晶球中探视自己的未来。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