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创意嫁给生意

2010-06-25 00:00:00 | 作者: 莫震宇来源:《东方企业家》

       一旦品牌无法在商业上获得成功,那么等待设计师的只有被扫地出门。在这个意义上,缪西亚是多么幸运地拥有贝尔泰利。

  时尚究竟是门艺术,还是门生意?这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但是,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Patrizio Bertelli)和缪西亚。普拉达(Miuccia Prada)的结合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时尚既是艺术,也是生意,两者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若想要成功,缺一不可。

  “那件毛衣实际上并不仅仅是蓝色那么简单,既不是青绿色,也不是宝石色,实际上是天蓝色的;而且你还天真的不知道……2002年奥斯卡德拉伦塔发布了天蓝色系列女装,后来我想可能是伊夫圣罗兰,他不是发布了天蓝色军装服吗?然后很快出现了八个不同服装设计师的作品,最后它从百货商场被踢出去,流入了可悲的休闲专柜,毫无疑问,你就是在清仓大拍卖时从那里淘来的。然而这个蓝色代表了上百万美元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

  《穿普拉达的恶魔》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时尚的真谛,设计是门生意,生意也是设计,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说一个人无法分饰两角的话,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结婚。

  普拉达夫妇大多数人都会将普拉达品牌与缪西亚。普拉达联系在一起,毕竟她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当然,也是公司的董事长。

  但至于她背后的那个男人,她的丈夫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却是普拉达品牌的真正策划者和驱动力。

  他们在一起的33年,共同将普拉达从米兰小小的一家皮革制品商店发展成为一个销售额达24亿美元,拥有普拉达、Miu Miu、鞋业公司Church‘s和Car Shoe四个品牌,还有遍及从纽约到北京267家门店的全球性时装集团。

  在时尚界,创意与商业需求的冲突司空见惯。经理人要求设计师做出能卖得更好的服装,或者把定价限定在一定水平。而设计师则希望,能得到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争论的结果通常以一方的屈服而告一段落,也导致了一些著名的分手事件,其中包括知名设计师汤姆。福特(Tom Ford)在2004年离开Gucci,以及德国设计师吉尔。桑达(Jil Sander)在普拉达1999年收购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公司后拂袖而去。当然桑达后来又回到了普拉达,不过几年后普拉达又将该公司出售。

  所以,当9年前普拉达公司准备上市的时候,贝尔泰利-普拉达这个组合甚至被银行业的顾问们当作潜在的“风险因素”向投资者列出。这也导致那次首次公开募股(IPO)没有成功。

  看起来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品牌的创意和商业需求必须得到同等的重视。

  普拉达曾说:“我赚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去开发和探究衣服与物料,这是我最大的兴趣。因为我是Miuccia Prada,所以只要我一开口就会有一百个物料样版放在面前供我挑选,这是有钱的好处。”

  在普拉达的帝国中,缪西亚。普拉达以感悟力决策品牌设计风格,而丈夫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则以清晰的逻辑让品牌一步步壮大起来。

  夫妇两人在关键问题上的一致,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走进女王的世界缪西亚。普拉达出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贵族家庭,儿时的她对于成为服装设计师并没有多大兴趣。六十年代,她选择了去米兰的大学学习政治学,和好多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样,致力于左翼运动,并且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78年,缪西亚极不情愿地从母亲手里接过由祖父传下来的PRADA(普拉达)集团公司。之所以心里面有些抵触,是因为那时候的她还没有做好把时装设计当成自己毕生职业的准备。

  不过,对于家族来说,由她来继承事业,本就是一件很顺理成章的事,万般无奈,缪西亚只好走马上任了。

  事实上,在被缪西亚接管以前,普拉达的品牌其实已经露出了陈旧的姿态。她很快觉察到要想走得更远,必须找到一条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路。

  正在寻求变革的缪西亚,遇上贝尔泰利,两人一见钟情并成为终身伴侣。爱情与事业,几乎在同一时间降临在缪西亚的身上。

  贝尔泰利1946年出生在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中心的阿雷佐(Arezzo),父辈是有名的律师。他的父亲在他6岁时去世,他的妈妈靠在高中教书将兄弟二人抚养长大。虽然生活无忧, 但单亲家庭的成长经历,让贝尔泰利具备独立和创业精神。

  贝尔泰利的生意头脑,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展露无遗。当时,Levis(李维斯)的牛仔裤在意大利年轻人中特别流行。但是和牛仔裤搭配的宽皮带,还是个奢侈的物件。贝尔泰利买不起那些皮带,便开始动手制作。他买来皮革和黄铜来制作皮带扣,然后找修鞋匠把它们缝在一起。总共花费的钱,还不到商店标签上的零头。

  贝尔泰利从中看到了难得的商机。他从大学退学,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的配饰业务中去,并用了十年时间,将它打造成一家中等规模的皮革制品公司。

  1977年,当贝尔泰利在米兰的一个行业展上展示手包时遇见了缪西亚。普拉达。当时的缪西亚是一个爱整洁、来自上流社会的米兰姑娘,她还穿着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的裙子到街上去游行、散发共产主义传单,喜爱谈论政治。而来自托斯卡纳的贝尔泰利,则是一个抱负和嗓门一样大的企业家。

  后来,缪西亚聘请贝尔泰利作为普拉达主要的供应商之一。而不到一年,两人就已经在米兰市中心的一所公寓里一起生活了。

  互相说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几 年中,两人虽然时常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婚姻和事业却始终稳固。

  最近,《华尔街日报》对夫妇俩进行了一次深度采访。在采访中,缪西亚说:“我们工作努力,相处热烈。与他一起工作非常累人,但是我佩服并且尊敬他。在我们的公司里,每一分钟都像打仗,你必须训练有素,方能胜任。”

  对于丈夫出了名的火爆脾气,缪西亚早已习惯。“我总是告诉贝尔泰利:除非你喜欢这种名声,不然就改了它。”

  据说,1997年他在巡视MiuMiu曼哈顿新店的装修时,当场砸掉了一面看不顺眼的镜子。“它把人照得很胖。”他在专访中回忆道。他还因砸掉停车场内停放位置不当车辆的尾灯而闻名,“我就喜欢这么干。”他大笑着说。

  当然,缪西亚也是个相当固执的人。比如,她对微博相当排斥,不愿像其他设计师那样加入写Twitter 的行列,也对其他品牌的网络宣传新招嗤之以鼻。

  贝尔泰利则试图劝服她顺应时代潮流,“你还不明白吗?如今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快速传播必然要牺牲一点质量,这是不可避免的,你唯有接受它。”

  自从两人相识以来,贝尔泰利就一直鼓励他的妻子勇于冒险。1986年,贝尔泰利鼓励缪西亚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门店。两年之后,在贝尔泰利的力劝之下,缪西亚开始设计女装,五年后,他又说服她涉足男装领域。

  “他远比我要富于煽动性,”缪西亚说,“和他在一起,你永远在质疑自己。我们之间有个‘三原则’。如果某一件事情他说了三遍以上,那么我就该想一想了。有时候我不想去听,但我还是会这么做。”

  光有设计师是不够的无疑,贝尔泰利和缪西亚的组合就是公司的核心。从数字看,贝尔泰利、缪西亚和其他普拉达家族成员拥有公司近95%的股份。在分工上,贝尔泰利和缪西亚分别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

  贝尔泰利与缪西亚的结合奠定了普拉达品牌今日的地位,是时尚界令人艳羡的模范夫妻。缪西亚在设计上的天赋,以及贝尔泰利在商业上的敏感与雄心勃勃正好互相扶持,也让普拉达在奢侈品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及时跟上了需求。

  在上世纪90年代,欧洲奢侈品产业历经重大变革,包括摒弃传统家族企业经营心态,以及自我改造成对全球市场有野心,注重活力的商业机器。

  为此,贝尔泰利花费了数亿美元购买了几家小型时装公司,以期将它们打造成全球品牌。此外,他还参与了阿诺特对FENDI的收购。因为如果他们按兵不动,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别人吞并。

  随着奢侈品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包括大规模、全球曝光、专业管理,名牌也越来越依赖行销与宣传。奢侈企业必须要为品牌创造氛围与形象,然后借助广告与时尚体系,设法将文化意义转移到商品消费。

  说白了,就是制造话题。

  普拉达每年花费超过1。37亿美元用于开设新店和邀请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瑞士的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及大胆皮埃尔。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等著名建筑师负责店铺的设计。去年,贝尔泰利在韩国首尔建造了“变形屋”,一个巨大的可变换形态的展示空间,好评如潮。

  这一切,仅凭设计师自己已经无法独立完成,而需要专业的商业经理人或伙伴。一旦品牌无法在商业上获得成功,那么等待设计师的只有被扫地出门。

  在这个意义上,缪西亚是多么幸运地拥有贝尔泰利。“对于缪西亚和我来说,推动时装行业向前发展和卖出产品同样重要。”贝尔泰利说。

  看看缪西亚是怎么说的吧。“金钱不是我们的目标,不过我一直在说,为了做成所有这些事情,我们需要卖出东西,贝尔泰利也是这么认为的。贝尔泰利对于什么能成功、什么不能成功有着难以置信的感觉。而当策略正确的时候,你的产品就能热销。”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