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笔到腕表

2010-12-31 00:00:00 | 作者: 朱航飞来源:《东方企业家》

     

    相对于巴塞尔钟表展来说,在日内瓦举行的SIHH钟表展更像是一个顶级腕表的沙龙。2010年1月,当万宝龙(Montblanc)在这里首次展出其“迭变” (Metamorphosis)原型表时,很多人认为如果这款设计新奇却显得有些怪异的计时腕表(天文台表)要获得市场的认可,恐怕还要等上很多年。无论如何,这款腕表,连同其567个零件,看上去都复杂得令人目眩。但用来展示的原型表只是被简单安放在了一个玻璃罩子后面——在一个强调互动展示体验的时代,这种安排似乎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但那时候,万宝龙的CEO贝陆慈(Lutz Bethge)只是淡定地对媒体表示,“到今年10月底的时候,一支真实的‘迭变’腕表就将被握在我的手中。”2010年11月初,贝陆慈便带着这款神奇的腕表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谈到万宝龙已经走过了15年的腕表业务,以及这个奢侈品牌在多元化发展背后的精神传承。

  腕表新贵2010年末推出的“迭变”计时腕表,仅仅是贝陆慈整个系列中28块腕表中的第一块,今年1月,它的续作即将问世,而剩余的26块表也将在未来的6年内陆续推出。

  作为一款一表两面的计时腕表,“迭变”的变形过程让人颇有遇见魔术般的惊艳。只需将滑把上下拉动,由315个零件组成的变身机械系统驱动10片薄薄的叶片相间开合,通过一系列的机械制动,分钟定时器移至6点钟位置,V形计时轮夹板被剔除,分钟锤从柱轮延伸出来穿过底板直至表盘——原本时分秒格式的标准腕表便瞬间变身为计时表。不过,这款腕表的售价也同样令人惊叹:超过200万元(国外售价29.7万美元)。

  在这款令人印象深刻的“迭变”腕表背后,隐含了两点对万宝龙来说至关重要的商业意义:首先,它强化了万宝龙品牌作为一个计时表生产商的身份,这是万宝龙自15年前进军钟表界以来就一直在不断强化的。贝陆慈说,“纵观全世界,从一开始人们的兴趣点就在计时表身上。”其次,这也标志着万宝龙在机械表制造领域为赢得某种大师级声誉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此前他们也承认比起自己在书写工具领域的顶级地位,短短15年的制表历史让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其实相当不易。

  当然,说到底,精妙工艺的传承才是打造这种顶级手工计时腕表的前提。万宝龙仰仗的还是其拥有152年制表历史的美耐华制表技术研究所(Institut Minerva de Recherche en Haute Horlogerie)。2006年,万宝龙的母公司瑞士历峰集团(Richemont Group)买下了美耐华,随后将其纳入到万宝龙门下专门出品超高端的机械腕表。这家制表工厂位于瑞士传统钟表业核心地带祖拿山区的圣耶米维莱尔镇,在其152年的制表历程里,它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机器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的百废待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流水作业,当这个世界在岁月之河的冲刷下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美耐华还依然保持着建立之初坚持以手工制作的传统。而美耐华加盟万宝龙背后的商业逻辑,就是通过一场手工制表传统和强大品牌的联姻,帮助万宝龙找到一条在竞争激烈的高级腕表界中依然能提升自身利润的道路。

  “迭变”腕表便是美耐华的两位制表天才Johnny Girardin和Franck Orny的杰作(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每一块“迭变”腕表的表盘上)。两位设计师触类旁通地借鉴了瑞士侏罗山区的古代机械动偶制作技艺,将一个独立发条鼓、一个离心力调节器以及大量新制造的微型零件组合成型,并使之能与MBM Calibre 16.29 机芯相配。与万宝龙维莱尔1858系列其它表款一样,此新作机芯零件经人手打磨处理,美妙绝伦。而在此之前,美耐华也已经为万宝龙出品了两款带有陶比伦旋转机构(tourbillon)的高级腕表,分别是2009年出品的“陶比伦神秘腕表”(Grand Tourbillon Heures Mysterieuses,上图)和去年早些时候出品的“陶比伦计时腕表”(ExoTourbillon Chronographe,下图)。

  事实上,万宝龙在多年前就已经打响了迈向顶级腕表制造商的战役,贝陆慈说,“我们大大削减了石英机芯表的比重,转而将重点放在了机械表上。”这一转型到今时今日的成果便是,机械表的销量已经占据了万宝龙腕表总销量的65%以上。“由于我们品牌的腕表如此戏剧性地倒向了机械表一边,这也让过去五年来万宝龙腕表的平均价格翻了一番”,贝陆慈说。

  在这场意欲成为机械表大师的战役中,一款单推杆的计时腕表“瑞塞可表”(Nicolas Rieussec)扮演了万宝龙的英雄角色。这款以计时腕表的早期发明人来命名的手表,其特别的设计之处在于秒针和分针并不是寻常的指针,而是由旋转的圆盘所组成。自从2008年推出以来(这也是万宝龙拥有美耐华之后推出的第一块重量级的机械计时腕表),其产量直到今天一直都无法完全满足客户投下订单的热情。

  &ldqu ;如果真有一个时间节点,在那一刻万宝龙突然变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机械表品牌,那么我想就是在我们推出‘瑞塞可计时腕表’的那一刻”,贝陆慈说,“那块腕表一经推出,我们突然就看到了一个新的客户群体的快速增长。这一客户群体有别于我们过去的客户群体,他们是真正的高级腕表收藏家。”

  传承与创新但万宝龙在15年前决心进军腕表界时的背后推手,却是那些已经使用了万宝龙钢笔很多年的老客户们。贝陆慈说,“在一开始,我们在内部也有很多讨论,究竟要不要涉足腕表制造这一领域。但当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对我们说,‘或许,我也需要一块万宝龙的手表’时,我们最后决定试一试。我不认为从书写工具到腕表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改变,相反,在这两个不同类别的产品上,你可以看到很多相通的东西。”

  从1906年算起,万宝龙卖了104年的钢笔;做钢笔做了39年后,万宝龙才在1935年小心翼翼地推出了细小精巧的皮具系列,最初的想法只是做万宝龙钢笔的笔套;而专注钢笔91年、精品小皮具又60年后,万宝龙才在1995年推出其第一块腕表。但这内在的关联却一脉相承——基于钢笔打造的俊朗男性形象和内涵,以及庞大的高端男性顾客群,让万宝龙有充足的空间来进行多元化的业务拓展。

  “我们想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其实也非常容易,但又极为困难”,贝陆慈说,“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原则,当我们的产品品类不断增加时,我们首先要想一下,这些新的产品是不是同样具备万宝龙品牌核心的手工制造传统、是否有一种能历经时间磨砺的优雅,是否能在岁月的流逝中代代流传、彰显价值。我们并不推崇那些只能取悦于一时的东西。”

  事实上,万宝龙今日所坚守的品牌精神并非一夕所铸。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的高速工业化,让手工产品变得不再那么受欢迎了,人们追逐的是高科技带来的时尚和愉悦。为了应对危机,拓展业务,万宝龙曾试图生产低价位的钢笔,这导致了万宝龙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的双重下滑。面临破产之虞的公司合伙人不得不在1977年把大部分股份卖给了登喜路(Alfred Dunhill)公司;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键盘书写的流行再给万宝龙重重一击,它又被历峰集团收购。

  但经历了这些磨难后的万宝龙,在具有工程师背景的诺伯特(Norbert A. Platt)带领下,实现了凤凰涅般的重生。他将原本黑色单调的万宝龙钢笔变成华丽的艺术品,砍掉了中低价位的产品,要求工厂注入微雕、珐琅彩绘、宝石镶嵌等古老工艺,并以珠宝店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产品的价格(用贝陆慈的话说,这也反映了其内在的价值)得到大幅提升。此后30多年,万宝龙便一直坚持着这些用惨痛的教训换回来的商业策略。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拓展腕表业务时,特别注重它们也要和我们的手工钢笔一样能给我们的客户带来一种他们前所未见的兴奋。”当然,作为一个传统的笔具制造商,万宝龙要想在腕表上达到其在钢笔领域内同样的顶级地位,不仅仅需要花上一些时间。贝陆慈说,“我们力图通过创新来打造一些颠覆性的设计,来传递给客户这种兴奋。就像我们的‘瑞塞可表’那样,它的转盘指针此前从未出现在任何一款计时腕表身上,而如今的‘迭变腕表’的设计也具备同样的颠覆性。我们打造限量版的、独一无二的东西。”

  没错,要想超越那些声名显赫的济济同侪,创新正是万宝龙作为钟表界的一个后进者所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创新一直都是手工业者的一种传统。其实万宝龙在进入高级珠宝领域的时候,我们手上拿着的也是一件同样的武器——我们是首个将钻石切割成品牌象征白雪皑皑勃朗峰顶六角星标志的公司。如果你看一看过去那些伟大而精妙的手工传世作品,它们都不只是简单传递过去工匠们的手艺,否则它们就失去了作为手工作品最重要的灵魂——匠心。只有那些独具创新的东西,才会蕴含一种可以传承的价值”,贝陆慈说。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