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GDP论英雄”深圳主动降速背后

2011-01-21 00:00:00 | 作者: 陈小瑛来源:华夏时报

【编者按】[标签:描述]

本报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曾几何时,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震惊国内外,也引领了改革开放前30年的大巨变。而未来30年,深圳重做选择题,将“发展质量”定为了新的标杆。
    在刚刚结束的深圳两会上,深圳公布了十二五的GDP增速计划,由十一五的13.5%下降至10%,是全国GDP增速调低最大的城市。
    1月19日,深圳市长许勤坐在记者面前,对深圳从追求速度转为追求质量的设想娓娓道来。
    “深圳未来的发展不靠体力,靠智力。”许勤对记者直言,选择降低GDP增速,追求深圳质量,是深圳作为特区,必然担当起产业转型的排头兵的使命和要求。
GDP目标直降3.5%
    “不以GDP论英雄。”这是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一年半前来深圳后做的表态。
    果然,在日前召开的深圳两会上,深圳调低了十二五年均GDP的增长速度,从十一五期间的13.5%,直降了3.5个百分点。
    前有北京、上海标兵城市8%增速的领跑,后有苏州、天津、重庆等追兵城市12%以上的速度追赶,连相邻的兄弟城市广州也有11%,深圳的10%很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跌出前五名。
    为何定为10%?
    1月19日下午,在两会闭幕后,深圳市长许勤给记者做了详细解释,首先是根据目前的产业基础和未来的产业发展可能,经过测算得出10%;其次侧重突出转型,“我们想把速度变得适当一些,留出空间来能够加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力度,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如果我们把GDP速度定得过高,过于追求速度,可能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在经济质量提升上和产业结构优化上的力度就会降低。”
    广州市长万庆良曾直言,“GDP增速达到11%,广州才能保住全国老三的江湖地位,有地位才有话语权。”GDP情结难以割舍。
    许勤则表示,十二五期间,是深圳转型的关键时期,GDP说明总量规模,但不代表一个地区发展的全部。
    此外,在十二五期间深圳主要的发展目标是,2015年GDP总量达到1.5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60%,第三产业比重比苏州和天津要高10%以上,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
    对于政府调低GDP目标3.5%的幅度,深圳市政协委员张红桥则有不同看法,“深圳的工业投资增速已经连续5年下降,要保持11%以上的增速已经很难,不是深圳想主动降低GDP的发展速度,而是不得不降低目标,因为定高了也达不到。”
    张红桥认为,深圳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发展后期,增速下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而苏州和天津还在中期,尚有高速增长的空间。深圳受控于土地、环境、人口等制约条件,最先碰到转型的问题,必须第一个解决。
深圳新方向
    “我们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上,而不是去追求GDP的增长,更多关注单位面积GDP产出多少,比如单位GDP能耗能降多少、水耗降多少。”许勤对记者说,本届政府一定要更努力地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
    曾经,深圳创造了无数个奇迹,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而本届政府提出的“深圳质量”正式成了深圳引领未来30年发展的新标杆,希望再造奇迹。
    记者看到,在长达35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质量”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许勤表示,深圳过去有很快的速度,很大的经济总量,一是我们具备了打造“深圳质量”的基本条件,二是我们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各方面的约束条件缺陷,使得我们不可能广种多收,所以在这一点上“深圳质量”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按照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宏的理解,通俗地说,深圳质量,体现的是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和生态等方方面面的质量,包括政府的行政质量、企业的经营质量和产品质量。而给市民的直观感受就是幸福感,比如工资收入提高、看病、小孩上学、交通等方面都方便,城市生活环境舒适宜人,不再像过去成为外来打工者匆匆一过的地方,而是安居乐业、有归属感的城市。
    去年9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出席了在深圳举行的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对深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深圳担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力促产业结构转型。许勤说他理解的这个“要求”,就是“深圳质量”。
    质疑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张红桥告诉记者,深圳的产业转型,都是政府在主导,政府表现得太强势,2010年花费一百多亿补贴给政府认定的新兴产业,但补贴给什么企业,具体哪家补贴了多少钱,政府都没公布数字。政府不是风投,产业转型升级应该是企业自己来主导,政府只需要引导,如果行政管理体制不改革,产业结构的转型估计会很难。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