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谷歌这个地球上最出名的互联网公司将发生十年来最剧烈的变化,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将接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出任CEO.和乔布斯不同,施密特身体健康,而谷歌也依旧日进斗金,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更换CEO的原因通常只有一个:战略转型。这或许将意味着谷歌十年来最为重大的变化,而佩奇也将再次成为“暴风中心的人”。
三驾马车的困境
佩奇将接替施密特出任CEO的消息是在今年1月20日谷歌的一次例行高层会议上公布的。这个高层会议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Execute(执行)。这个制度是在去年夏天的时候开始执行的,并带有特殊的目的:将谷歌公司内部已经近乎独立的几大产品部门的头头们定期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一下各自迥异的产品。
谷歌现有的产品实在太多,而这些产品都带有不同的目的,谷歌早已不是十年前只有200人,窝在车库里创业的谷歌了,简单罗列一下参加高层会议的谷歌高管就能明白了:负责手机操作系统 Android的Andy Rubin、掌控YouTube的Salar Kamangar、还有带领谷歌专门对付社交平台Facebook的秘密团队的Vic Gundotra.“我们必须要让这些不同的产品负责人能有时间一起来综合讨论,”佩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每当我们扩大公司的规模时,我们都要努力保持我们发展的速度、方向和激情。”
欢迎进入谷歌3.0时代 ,美国《商业周刊》如此欢呼道。1.0时代是从1996年到2001年的创业期,佩奇也正是此时的CEO;2.0时代是伴随着施密特的加盟而开始的,确立了“三驾马车”的管理架构,谷歌如彗星般崛起,风头一时无两;而在第三阶段,在佩奇领导下的谷歌能扫清公司内部越来越浓重的官僚气息,并重新找回创业时期的激情吗?
谷歌是一只盘踞在硅谷的大鳄,但现在鳄鱼池里有能力兴风作浪的公司是越来越多了。虽然在第四季度它的利润增长了29%,但股价仅增长了13.7%,失望的投资者正在用脚投票。
它正在各条战线上面临竞争对手的狙击。在2010年,Facebook的美国本土用户已经超过谷歌,且挖走了互动广告市场上最大的一块蛋糕,超过谷歌和雅虎。在移动终端市场上,苹果已经围绕移动业务建立了一个平台和一种全新的收入模式,持续向谷歌施加着令人窒息的压力。
比这更糟的是,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监管机构都已经将反垄断的注意力转到了谷歌身上。施密特和谷歌错估了形势,当微软洽购雅虎时,对微软天生的憎恨导致谷歌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但谷歌与雅虎的搜索合作协议却引发了监管者的不满,并面临着反垄断审查。在8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如今,隐私和反垄断支持者都十分警惕谷歌滥用权力。它已经成了新的“微软”。
但以上都不是最致命的问题,谷歌公司的上层管理结构与庞大的公司规模相比,已经接近失控的边缘,阻碍了效率和创新。换句话说,谷歌染上了“大公司病”,从里到外,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微软:规模庞大,无法匹敌的产品(前者是搜索,后者是视窗操作系统),拥有大批工程师和永远都在实验阶段的产品。
谷歌独特的创新机制,允许工程师在创新上有极大的自由,用一个著名的风投人士的话说,就是一个分散的创新丛林。这曾经鼓励了工程师进行大胆的尝试,比如说Gmail 邮箱就是这样诞生的,但试错的成本也是高昂的,比如说 Google Buzz和Google Wave,都在短时间内在巨大的争议声中被匆忙关闭。如此失败的产品,一个便能毁掉一个公司,谷歌即便可以承受,但感觉亦不轻松。
而谷歌内部也存在着大量互相独立的产品部门,他们互相竞争着有限的资源。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正在进行中的操作系统:Android和Chrome OS.虽然两个系统在理论上分别针对手机和电脑,但随着终端设备互相融合的趋势,两个研发团队都在针对对方的领域来开发新的版本。那最后该听谁的呢?
这是谷歌独特的“三驾马车”架构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当佩奇和布林创立谷歌之后,两位技术天才对资本和投资人有着天然的恐惧和不信任,且都缺乏运营公司的能力和经验,他们邀请了施密特加盟,三人通过独特的股权架构来保证对公司的控制力。但三人之间的默契并不是时时都能产生作用,有时很难保证达成共同意见,经常是佩奇和布林要往东,而施密特却想往西。
就拿谷歌在中国的历程来说,很明显佩奇和布林在进入中国市场上存在犹豫,而施密特的表现则十分惊人:愿意以任何代价来交换进入中国市场的资格。虽然最终作出一个妥协的结果,但是却是牺牲决策的速度和效率为代价,同时也让其余的员工感到疑惑和迷茫:我该给谁发邮件呢?
他们长大了?
一位与施密特和两位创始人都认识了多年的投资人评价说:“这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佩奇和布林都已经长大了,他们想要把自己的公司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佩奇能当好CEO吗?他是个技术天才,他有远景、激情,但在CEO的职责当中还有马拉松式的会议,面对媒体和公众,在不同的监管机构间周旋,安抚不满意的下属等等。这些似乎都超出了一个&l quo;技术员”的能力范围。
根据美国作家肯。奥利塔(Ken Auletta)2008年出版的《Googled》一书,佩奇“极度鄙视营销和公关”。据该书介绍,佩奇2008年年初曾对谷歌公关部门说,他那年只会拿出8小时的时间参加新闻发布会、演讲和采访。2008年,佩奇从这仅有的几小时中拿出一部分,游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开放电视频段和高速无线网络频段之间的“空余空间”。据《Googled》介绍,佩奇比布林“更隐居、更古怪”。在一次晚餐期间,当被问及政府应当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时,他回答道:“殖民火星。”
但是施密特却发微博说:“日常的成人监护已经不再需要了。”然后,他又在一次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这样说道:“我认为佩奇已经准备好了,”他紧接着又说,“现在是轮到他上场的时候了。”
根据新的安排,施密特卸任CEO后,将担任公司的执行主席,负责外部商业伙伴和政府关系,最主要的就是缓和监管机构对于谷歌可能存在的垄断地位的担忧。布林则继续负责技术,而佩奇则兼任CEO和产品总监。
佩奇说,他将集中精力在数个新产品上,但他拒绝透露到底是哪些新产品。不过,已经有消息灵通的人爆料说,这些新产品都将与社交网络有关。目前浮出水面的是一个叫做“Google +1”的项目,在现有的谷歌产品如Gmail和 YouTube上搜集用户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关系来互相分享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换句话说,就是在目前的谷歌产品中加入社交的因素。比如说,当你搜索“火锅”时,搜索结果可以显示出你的朋友对这家饭馆的评价,或者优先显示某个你认识的人觉得好吃的一家火锅店。
谷歌同时还有许多新的项目在进行当中:在Chrome操作系统上开发的低成本电脑Cr-48;开发网络音乐存储服务,在获得唱片公司授权后,用户可以将自己的音乐收藏全部上传到谷歌的网络服务器上,并转换成可以在任意终端上播放的格式;甚至还有可以自己煮咖啡的八脚机器人等等。谷歌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尖端科技的每一个前沿阵地,佩奇是否能比施密特做得更好?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佩奇领导下的谷歌,会比施密特领导下的谷歌更像一个“不作恶”的公司,这将赢回更多谷歌忠诚者的心。同时,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一个有着远景的技术天才,他将比施密特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我们会对谷歌的下一个产品怀抱更大的憧憬,尽管这并不代表着谷歌作为一个公司会表现得更好。更加有趣的是,十年来,施密特作为谷歌的形象代表,为佩奇和布林遮风挡雨,而现在终于是佩奇走上了前台,他是否能将商业成功与技术神童的形象合二为一,成为下一个乔布 斯呢?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