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评论】财政预算岂能大而化之?

2011-03-07 15:19:00 | 作者: 来源:财新网

【编者按】既不尊重既往数据,也不依据经济增长实际预期,政府编制预算,如算命先生般“唯8%是瞻”

既不尊重既往数据,也不依据经济增长实际预期,政府编制预算,如算命先生般“唯8%是瞻”

  【财新网】(记者 王长勇)果不其然,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预算增幅为8%。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均为8%。

  8%!政府为何对这一数字如此痴迷?预算报告同时显示,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1.3%。而“十一五”期间,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

  既然在过去的五年,全国财政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为何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政府预算收入却大幅下降为8%?

  难道今年中国经济要出现大幅下滑?非也!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2009年,中国经济也增长了9.1%,全国财政收入也达到了11.7%。

  按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4%左右。按以上数据保守测算,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至少应增长12%。财新记者统计了全国26个省份2011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有15个省份超过了10%,最高的重庆达到13.5%。但由中央财政代编、汇总的地方本级预算收入增幅却仅为8%。

  真是匪夷所思!既不尊重既往数据,也不依据经济增长实际预期,政府编制预算,如算命先生般“唯8%是瞻”,岂能如此儿戏?

  需要提高编制预算的准确性!专家学者和社会近年不断呼吁,全国人大也时常提出要求,至今已呈“疲劳”状态。而政府方面,不管国际、国内经济如何跌宕起伏,编制预算依然故我,咬定8%不放松。

  每年全国“两会”,对预算收入增幅为何如此之低的质疑,财政部惯常的解释是,经济增长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基础,编制预算收入自然要以此为依据,这样的解释似乎无可厚非。的确,2011年,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

  但是,到了财政年度结束,财政收入增幅不但远超预算数,也总是几倍于当年的经济增幅。当社会公众质问,为何财政收入增长总是大幅超过经济增速?财政部又会找出十几个理由,辩解财政收入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是非常合理的。

  经济学常被认为是一门自圆其说的学问。于是我们看到,年初说财政收入增长应该和经济增长一致,年末又说财政收入远超经济增长非常合理。

  近十几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增幅和经济增幅之比平均高于2:1。也就是,财政收入年均增速高出经济年均增速的两倍。按此规律,2011年财政收入增长就至少应为16%。这样的事实,政府不是不知晓。

  财政部门人为压低预算收入增幅,有很强的利益动机。首先,压低预算收入,就会产生超收收入,与预算收入的安排使用相比,政府安排超收收入有较大的自由度。按现行预算法,超收收入是报告制,就是政府先花钱,再向人大报告,约束小、自由度高。

  为弱化政府的这一动机,自2007年开始,人大要求将超收收入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在下一年安排使用。但目前,仅部分超收收入调入基金,大部分依然当年追加了支出。

  其次,中国政府有一个惯性理念,年初编制的预算,趋向于压低收入,相应压低支出。到了后半年,预算收入超了,再追加支出,“钱多了再追加,各部门都开心;而钱少了,财政部门的压力很大。”如此结果,便导致预算收支编制不求准确,人大审议批准的预算,其严肃性无从谈起。

  这还导致政府在央行国库积累巨额存款,目前保持在3万亿元的规模。把经济运行中效率最高的企业和个人资金集中到了政府国库,长期沉淀,这对社会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而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预算收支编制必须非常准确,因收入和支出出现月度不匹配产生缺口,就在国债市场发债筹资,政府资金管理是负债管理,而中国政府资金的管理算是资产管理。这样,财政部门既无动力、也无压力准确编制预算。财政部也不愿滚动、定期发行国债,严重制约了财政和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缺乏足够的短期国债,只得被迫发行央票充当。和国债相比,央票和实体经济间的联系要疏远很多。

  “两会”年年开,政府预算年年审,预算收支和实际年年大相径庭,“两会”在考验谁的智慧?如果财政预算总收入和总支出这两个大数都不靠谱,几千人费神劳心去讨论其他细节,有效用又有几何?■  

国家财政预算收支

点击查看大图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