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伴随着各国金融领袖回国,世界仍在孜孜追求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避免重蹈经济危机覆辙的目标。
在
经历了上周末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前后将近一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行春季年会后,美国首都在周一早晨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伴随着各国金融领袖离开华盛顿回国,世界仍在孜孜追求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避免重蹈经济危机覆辙的目标。
“再平衡”无疑是IMF总裁卡恩和世行行长佐利克几年来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如果还有一个词能和“再平衡”相提并论的话,那就是“不平衡”。
本届G20财长峰会以及IMF和世行春季年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一套“指导性方针”,界定并监测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宏观经济变量。自去年首尔G20峰会以来,二十国集团和IMF一直致力于完成这项指导性方针。在本次的IMF春季年会结束以及G20宣布达成一个评估全球经济潜在风险的新框架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和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等7个国家也将很快面临财政和金融失衡问题的深度审查。
美国财政部发表声明称,当前一些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和举动显示出上述国家已对此“有所察觉”,这包括美国在本周宣布了旨在削减巨额财政预算赤字的计划以及中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
中国CPI仍有望“保4”
在IMF和世界银行2011年春季年会上,全球通胀形势恶化是一项重要主题。IMF总裁卡恩在上周六指出,对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经济增长将达到8%和9%的国家来说,经历通胀压力“绝对正常”,因此需要这些国家采取措施对抗由高增长带来的通胀压力。
《2011年全球监测报告》认为,按照目前的经济预测,全球扶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了高速增长。
IMF亚太部主任辛格(Anoop Singh)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尽管中国通胀预期仍然维持高位,但中国政府目前正在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控制通胀非常有效,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会在维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让通胀率下降到4%左右的政府目标。
辛格也警告说,对资本大量流入中国可能引发的通胀加剧的挑战,中国应该变“挑战”为动力,让资本流入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服务。辛格告诉本报记者:“在未来几年中,发展中国家仍然会比发达国家增长快,因此可以预计,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入亚洲和中国,挑战就在于提高这些国家的资本吸收能力,不让资本引起通胀,在中期范围内,让资本流入那些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3月份中国CPI同比涨幅达到5.4%,创32个月来新高。辛格指出,中国应出台三项主要措施控制通胀,实现之前中国政府制定的4%的目标。 辛格说:“这需要几项政策,包括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房地产政策。我相信中国有相关的体系和明确的目标,从而让通胀下降到4%左右。”
辛格认为,目前中国应该着重避免的是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所可能引发的核心通胀问题。
紧缩货币政策有助及早反通胀
“目前中国的紧缩货币政策是非常有效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坦(Fred Bergsten)告诉本报,“特别是中国央行提高存款利率,这是在反通胀上‘起大早’。” 他还说:“这样比等太久的做法——比如CPI到8%或9%再行动——要主动得多。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你就不得不急刹车,这将对经济增长造成伤害。”
IMF世界经济研究部主任德克瑞森(Jorg Decressin)在IMF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主要的挑战在于保持经济活力的同时尽快使财政和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另一个挑战则是如何管理正在不断涌入的资本。“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德克瑞森说,“这个挑战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在宏观经济方面,对通货膨胀的错误预期会在中期内破坏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有一个是社会方面的挑战,因为通货膨胀是由食品和能源危机引起的。”
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承认,目前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很大的资本流入压力,并表示由于高通胀,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预计需要做出调整。“所以决策者应该做的就是既要看到这些重要的经济增长,也要看到在有些地区房产和其他资产价格高涨,这样来制定相关政策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德克瑞森说。
IMF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目前还不能将部分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上涨视为过度和普遍的现象。对此,德克瑞森表示,中国个别区域个别产业的资产价格可能有泡沫,但肯定不是普遍现象。“中国已经施行了一系列的抑制通胀的措施,包括提高存款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房价等等。这些都非常有帮助,但还需要推进其他措施。”德克瑞森表示。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过去几年中,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表现,在控制通货膨胀和降低政府财政赤字上的表现,是这些国家得以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基础。”IMF第一执行副总裁利普斯基(John Lipsky)告诉本报。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