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调控目标变相托市 走势渐成悬念

2011-04-21 08:23:00 | 作者: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编者按】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此前,国务院已派多个督查组对地方进行实地督查。

4

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巩固和扩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此前,国务院已派多个督查组对地方进行实地督查。

带队对浙江和福建进行督察的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小苏透露,“中央认为,以城市住房为主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全局,必须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下决心解决好房价问题。”

对中国房价及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的迷惑与判断,再次成为当前热点话题之一。一方面是英国经济学人集团研究机构“未来十年刚性需求仍然强劲”的判断,另一方面是决策层对各地房价调控目标的严加督查;一方面包括北京在内的一线城市成交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房价稳而不降;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复苏遭遇多重不确定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国信贷政策向稳健化发展……在多重矛盾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楼市将向何处去,中国房价真的会迎来拐点吗?

变异的军令状

应年初“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新政要求,各地选择在最后时刻集中发布2011年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这原本是地方政府落实调控所立的“军令状”,却在现实中扭曲成变相的“托市”。

在数百座已公布房价“控涨”目标的城市中,仅北京提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与去年相比稳中有降”。其余城市无一敢提“降”字,大都依据上年GDP增幅,以“10%”为涨幅上限。吉林省榆树市甚至一度提出“同比涨幅低于50%”的调控目标。

房价“控涨”目标反成“挺涨”,引发舆论哗然的同时,已至“冰点”的房价上涨预期开始反弹升温。

有开发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之前限购、加息等一系列调控,已使楼市成交量大幅下滑,一些“绷不住”的开发商看空市场前景,本已打算降价“保命”,但地方政府的“房价调控目标”使其重获希望——“连地方政府都默许房价会继续涨,我们还急啥?”

同时,自年初各地住房“限购”政策实施以来,包围楼市的购房观望氛围在二、三线城市开始出现松动迹象。阳光100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范小冲据其各地项目表现告诉记者,在二、三线地区,“一些该买房的人已对降价不抱幻想,提前结束了观望期”,房价甚至还出现“微涨”。

“降”字难求

多位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公布的上述房价“控涨”目标是一份“失诚意的答卷”,“从根本上暴露其缺少真正落实调控的诚意和动力”。

让一位研究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若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平均涨幅,仅有2007年才超过了10%。“现在,这么多城市都把今年的房价涨幅目标设为10%,是不是说过去涨得还不够?这是调控还是调涨?”

记者调查发现,舆情普遍聚焦于各地房价调控目标中鲜有“降”字。这与大多数人对调控效果的期待明显不符。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近日撰文指出,“短期内,一线城市房价下降才是合理的”。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则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各地在确立房价调控目标之前,“应该先把过去几年房价上涨的真相告诉社会”。

众多房价“控涨”标本中,北京“稳中有降”的决心和勇气备受推崇。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京之所以敢于提“降”字,在于“技巧”和“实力”。

北京提出“新建普通住房”稳中有降,这6个字寓意深刻。可以理解为中高档商品房不在政府控制之列;其次,普通住房可以包括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和建在五六环外的普通商品房,这些低端住房均可以摊薄整体房价。

此外,北京实施全国最严的住房限购政策,将外地人的购房资格设定为有5年的社保、个税记录。就在房价“控涨”目标颁布之前,北京还大幅提高了房地产项目土地增值税预征税率,由此前的1%至2%,提高到2%至5%。这项政策重点针对的就是楼盘涨价。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的“新建普通住房”已有明显降价压力。成交量大幅度减少的同时,打折促销楼盘日渐增多。这印证了上述业内人士的判断:“北京一定能够实现稳中有降的房价控制目标”。

相比之下,其他城市却是“想说降价不容易”。

南京市在房价控涨目标中提出了两个“低于”——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1%),低于2010年度全市新建住房价格涨幅(10.4%)。当被问及为何不能用一个“降”字代替两个“低于”时,南京市建设口某官员直言“太敏感”,拒绝过多表态。

私下里,一些地方官员告诉记者,实际上对房价下降“不抱信心”,更担心房价下降会影响地方经济。因而,最好的定调办法,就是“向周边看齐”。但又“没法跟北京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前曾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听取民意,对已公布的房价调控目标酌情调整。在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景晖看来,这意味着“中央对各地2011年房价调控目标实际上并不满意”。

“控涨”之弊

为什么会出现房价“控涨”反成“挺涨”?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是因当前房地产调控仍旧未触及“根本”。

自2011年初房地产调控以来,范小冲看到市场出现三种变化,却都是令其“看好后市”的理由:一是投资投机性购房比例受到抑制,但居民购房意愿并未改变;二是地方政府房价控制目标公布后,楼市观望气氛趋淡,看涨预期升温;三是受限购政策“房票”时代影响,购房者行为渐生变化,冲动型购房需求减少,终极置业、一步到位的购房者增加。

王小广也根据长期观察得出结论:“当前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和环境并没有改变。调控力度并不像舆论宣传的那么大。”但在他看来,相比去年,今年调控力度已明显加码,体现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一系列货币政策的运用。“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这是在‘消除房价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

胡景晖最近到许多省会城市出差,看到当地房产成交量普遍下滑的同时,也发现这些城市仍在大量拆迁旧城,建设新城,基础设施提升迅速,众多一线品牌地产商蜂拥拿地,这种盛况让他丝毫看不到未来房价有下降的可能。

“房地产调控到今天,如果不触及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说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问题,中央和地方财政税收关系的问题,政府、企业和个人收入分配调整的问题,调控基本上仍是死胡同,房价也不可能降下来。”胡景晖说。

一些对当前调控持积极、乐观判断的业内人士则认为,当前的房价调控目标是“以政策换时间”,是带有“临时交通管制”性质的过渡性举措,旨在为未来三五年内保障房的大举入市争取时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微博专栏)表示,“2011年是‘市场和保障’两种住房供应机制衔接的关键之年”;在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看来,“限购”等房价调控政策的推出,实际上恰恰意味着“(政府)要在短期内完成住房供应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然而,仅作为权宜之计的过渡性调控政策,其短期性、局限性颇为明显。《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诸多调控措施均遭遇市场层面的破解和化解。

以要求提供社保、个税记录的住宅限购政策为例,目前已在诸多城市催生了“黑市”交易。厦门市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地一张一年期税单,黑市交易价格为2万元。有些高端楼盘甚至随买附赠;北京市一家大型房产中介公司的多位经纪人也向记者承诺,交5万元费用,可协助办理5年期的社保、个税补缴材料,从而变相获取购房资格。

限购政策还将大量购房需求挤向非限购城市。一些三、四线城市地产商从中找到商机。在4月9日北京市春季房展会上,《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160多家参展商中,来自北京周边的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以及山东省烟台市、威海市的旅游度假型地产项目成了展会上的主角。这些项目的销售人员频繁叫卖的口号,即“不受限购影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地实施住宅限购以来,楼市资金转向非限购城市、商业地产和海外购房的趋势明显。在北京春季房展会上,来自海外20多个国家的楼盘推广格外吸引眼球。

另一项遭到破解的调控措施,是“一房一价”政策。据此前发改委要求,各地将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行 《商品房明码标价规定》。该政策核心是约束开发商随意涨价行为,规定楼盘开盘前要先申报预售价格并备案,涨价须重新申请。但在一些先行城市的实践中,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开发商采取“先报高价申请备案、再二次定价打折出售”的方式,轻松规避了管控。

范小冲告诉记者,虽然不排除调控措施遭遇化解的现象,但“并非主流”;胡景晖则表示,“钻政策空子”现象的存在,说明中国房地产调控还需与法制建设同轨,重点是加大违规者的惩罚力度。

涨价控制权

除北京外,各地房价调控目标似乎均传达出“房价不会降”但涨幅会控制的信号。问题是,地方政府如何控制房价的涨幅?

多数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如果仅从“数字”上做文章,地方政府确实有许多控制房价涨幅的手段,如抑制市中心中高档楼盘入市、加大郊区低价位楼盘供应、把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回迁房计入房价统计,等等。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政府已不给单价超过3.5万元的楼盘发放预售证;武汉市美联地产公司总经理卞涛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当地房管部门对高端项目、高价项目发放预售许可的审批时间明显更长;无锡市某国有房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也证实,当地在发放预售许可证时,也对高价楼盘、别墅类项目格外吝惜,有些企业甚至因为审批流程过长蒙受损失。

“最关键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自己确定的房价控制目标,最后由谁来审核?”在胡景晖看来,如果都由地方政府自己来核算,那最后无非是“从文字游戏变成数字游戏”,没有实际意义。

然而,简单说地方政府不想调控房价,也不尽客观。记者在对多位地方官员的采访中了解到,在“调控房价”和“建设保障房”两个军令状面前,各地今年落实房地产调控确实面临诸多“两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黑龙江省发改委主任宋希斌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黑龙江省2011年计划开工建设105万套保障性住房,所需资金约为1160亿元;而黑龙江省2010年全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也不过1073.3亿元。保障房建设资金筹集压力非常大。

宋希斌给记者算账:计划争取中央补贴资金80多亿元,全省各级政府拿出120亿元,企业自筹、减免税费600亿元。最后还剩下300亿元缺口,希望通过商业银行贷款、个人和社会筹集来解决。

宋表示,由于保障房用地全部实行无偿划拨,已使地方政府放弃很大一部分土地收益。再加上正值房地产调控,也将对各级政府财政税收产生一定影响。保障房建设无疑是一场“攻坚战”。

湖南省娄底市市委书记林武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娄底市目前对保障房资金的筹措,“主要还是靠土地运作”。中央收紧地方融资平台、要求调控房价,无疑都会影响当地的土地运作,对保障房的资金获取构成压力。

在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看来,“接下来日子最不好过的,不是开发商也不是银行,而是地方政府”。“如果没有保障性住房,地方政府可能觉得日子还过得下去。但现在不行了,七八月份如果还没建的话,就要被问责。”

此外,从宏观层面来看,下一步导致房价上涨的某些不确定性压力,也是地方政府所不能控制的。

王小广认为,未来房价走势最不确定的因素,是“今年到底会投放多少信贷”。 信贷控制不住,房价就会上涨。

王小广告诉记者,决定信贷投放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货币需求,即投资需求。“我现在越来越担心,投资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依然会很强烈”。

而在任志强看来,今年房价上涨的另一个推力来自土地供应。“去年国土部门要提供18万公顷的土地,最后只完成了69%。开发商分到4万公顷;今年土地供应大概在10万公顷左右,开发商能分到多少?估计也就是3万公顷多一点。”任志强说,“这意味着明年不会有太多的房子(上市)”。

北京提出“新建普通住房”稳中有降,这6个字寓意深刻。可以理解为中高档商品房不在政府控制之列;其次,普通住房可以包括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和建在五六环外的普通商品房,这些低端住房均可以摊薄整体房价。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