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加大 专家建言货币政策新调整

2011-04-25 06:32:00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巴曙松、孙立坚、谢国忠对通胀前景都感到并不乐观。他们认为货币和汇率政策或将作出新调整。

  在欧美日三大经济体继续维持宽松货币环境的背景下,中国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不言而喻。

  在上周五举行的“2011华侨银行(中国)春天论坛” 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对未来通胀前景都感到并不乐观。他们认为,为应对通胀,货币和汇率政策或将作出新的调整。

  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

  “在欧美日刻意维持宽松货币环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总体状况较好,将加速国际资本流入。若资本流入的速度不加速或者不变的话,那么二季度流动性和外汇储备的压力将会更大,明年中国外汇储备可能增加到4万亿美元。”巴曙松说。

  孙立坚认为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

  谢国忠对中国未来的通胀则表示出更大的担忧。他表示,中国劳动力过剩已被消化,西方的需求引起了中国的高速出口,因此货币超发所引起的通胀问题现在爆发出来,中国是一个通胀型社会。

  谢国忠认为,未来与通胀有关的资产都有向上趋势。商品货币仍会上涨,黄金短期有回落可能,但长期仍是上涨的趋势,这个趋势至少明年上半年不会改变。然而,他继续看空中国房地产市场,对股票市场的看法则是中性。

  央行将青睐价格型工具

  巴曙松认为,为对冲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流动性,未来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将成央行的常规性操作,但未来加息的空间可能不大。

  他认为,中国可能不得不比以往更多地依赖汇率工具。“随着农产品价格回落,由农产品带动的通胀压力逐渐减弱,未来通胀新动力将是原材料上涨带动的输入型通胀,中国进口的前三位就是大宗原材料、石油和铁矿石,所以这个时期适当地加快升值,有助于抑制输入型通胀。”

  巴曙松还表示,目前的经济复苏主要依赖的是“资产端”的修复,是通过资产膨胀所推动的。第一次量化宽松有效解决了金融市场的问题,但第二次实现了推升通胀及通胀预期目标,如果是从这两个目标来看,美联储第三次扩大量化宽松的必要性将降低。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