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9点,上海浦东干部学院,“浦东新区引进国际知名金融教育资源暨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开班仪式正式举行。
记者注意到,培训师全部来自美国沃顿商学院,而学员则都来自上海金融界。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将陆续在浦东干部学院开班,内容都事关国际金融。
此前,浦东新区政府与上述三所学校签订合作备忘录。“我们希望能为浦东金融业发展及政策制定提供全球智慧,为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建设培养储备人才。”交流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
“将浦东打造成为国内高端金融教育与培训的战略高地,为金融中心建设输送一大批既熟悉中国国情又通晓国际惯例的金融管理人才。”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在与上述三所大学合作仪式上如是说。
/
急补金融人才“短板”
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的高端人才还较缺乏。
据本报了解,这种中外合作办学针对的对象是在职的金融从业人员。首期报名爆满,国内很多金融机构的高管甚至打电话要求成为“插班生”。
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浦东已拥有金融从业人员16万余人,但相比香港的40余万、纽约的近80万,人才缺口还很大。
质量上更是欠缺,这其中,尤其是领军式金融人才、职业经理人和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更为紧缺。
“人才国际化的程度还不高,特别是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的高端人才还较缺乏。”徐麟在浦东新区人才工作会议上说。
不仅如此,“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不够,特别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徐麟说。
“伦敦和纽约的经验表明: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与金融教育资源集聚紧密相关。”徐麟说。
事实上,缺乏高素质的对金融运作了解的国际化人才,或直接影响了浦东金融中心建设速度。
比如,2007年QDII一经推出时,国内基金管理公司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浦东金融企业也不例外,因为首个QDII试点落在浦东。
但是,事到如今,相当一批的QDII投资业绩表现和资金规模增长不尽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一批懂得运作国际市场的战略人才。
不仅如此,目前我国一大批在香港联交所、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等境外上市的企业的排在第一位的主承销商、财务顾问、评估机构、法律顾问中,几乎都是国外机构。
显然,对于浦东来说,加快专门培训熟悉国际市场的金融人才,刻不容缓。
交流中心的新使命
直面“武功超群、十分狡诈的国际金融玩家”,培养金融精英。
当下,浦东正在推出各种政策吸引海归回国。但仅仅依靠有限的海归回国数量远远不够。
还有一个情况是,目前在国内高校培养的本土人才尽管发展迅速,但对国际金融实际操作和运行模式熟稔的仍然较少。
这导致这些金融海归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自己有点“曲高和寡”。
加上部分单位过分迷恋海归,这就有了“来了一个海归,死了一窝‘土鳖’”的说法,事实上,在金融体系里的确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如果我们的(本土)金融精英不来一次脱胎换骨,恐怕情况不那么乐观。”上海金融系统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这位人士怀疑,“面对武功超群、十分狡诈的国际金融玩家,金融精英们能否胜任新的金融发展形势”。
所以,一个普遍的想法是,必须加快操练熟悉海外金融实际的本土金融从业人员。
“我们设立了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与哈佛等境外知名金融教育机构展开合作,引进这些机构成熟的课程和优秀的教授资源,在浦东直接为金融机构高管提供服务。”徐麟也不无渴望地说。
记者注意到,在多个场合,徐麟均表述了推动人才化战略尤其是加大推动金融人才发展力度的决心。
“这样的教学模式更符合高端金融人才的需求。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一纸文凭,而是真正开拓国际视野的机会,成为既熟悉中国国情又通晓国际惯例的金融管理人才。”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施海宁这样评价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牵头打造的金融人才培训工程。
据本报了解,交流中心已经与MIT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展开了合作,试图培养国际化的本土金融人才。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