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医改名动全国的广东云浮市,又一次站在主体功能区改革的潮头。
4月26日,云浮市委书记王蒙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周同类地区负责人在云浮召开综合改革现场会,广东省政府也在总体考虑,在广东山区县推广云浮市云安县的主体功能区改革。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多次到云浮调研,并5次给予肯定批示。在全省人均GDP排名17的云浮实施主题功能区改革,显然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云安县的改革不仅没有影响经济总量增长,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官员考核脱离GDP指标。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认为:“传统主体功能区主要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实施,云浮将这一构想引向基层,以县域为单位规划布局,并在镇村两级纵深推进,符合‘十二五’规划中推进市县空间布局的要求。”
功能区划分因地制宜
2008年,时任广东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的王蒙徽,调任云浮市委书记。新一届党委政府在选择发展道路时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云浮是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模仿“珠三角”地区增长方式或是创出一条新路子?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王蒙徽对城市建筑、规划尤为重视,经过党委政府讨论,决定以主体功能为目标,实施综合改革。
云浮没有按照传统分类方式,而是根据地方实际,确定了“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区”三大主体功能区。
其中工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地区予以优先发展,划为“优先发展区”;有一定工业基础和开发密度,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实施重点发展,列为“重点发展区”;尚未开发或开发规模较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的地区加以重点保护,划入“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区”。
“分类方法要因地制宜,可以说新分类方法充分考虑了云浮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为后续改革奠定了基础。”最早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云安县县委书记金维亚告诉记者。
以云安县为例,全县8个镇中,经济最发达的县城六都镇被列为“优先发展区”;交通优势明显、有一定产业规模的石城镇等两个镇列为“重点发展区”;而高村镇等5个农业镇、边远镇则被列为“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区”。
经此划分,云安60%的地区被划为“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区”。
潘盛洲表示:“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更适应城市化比较完全的地区,云浮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功能区标准,是对特色功能区的细化。”
干部考核5+X
对于“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区”,干部考核标准必然要脱离与GDP挂钩,而对于重点发展经济的地区如六都镇,其干部考核又不得不考虑经济指标,同属一县的镇级官员如何在同一条跑道上竞争,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GDP至上的传统干部考核体制和条块分割的乡镇行政体制背景下,与“主题功能区”发展规划相结合,云安采取了“5+x”的干部管理制度。
其中五项基本考核标准为:“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建设。”“x”即赋予各地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职责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履职重点的转变完全以地方实际为依据,明晰‘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能干什么的干部就干什么’,目标明确,又机动灵活。”云浮市委副书记姚康告诉记者。
据介绍,优先开发镇主要考核经济增长及其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及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生态开发镇不再重点考核经济增长指标,而是侧重考核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等。
在具体的指标类别上,取消GDP总量考核指标,为“优先区”、“重点区”和“示范区”的“工业总产值”设定的权重分别为140、100和60,而“农业总产值”的权重分别为50、100、130,以权重指挥重点。
比如在2009年年终考核中,属于“开发与重点保护并重示范区”的高村镇,凭借“零上访”、“维稳”一项获得满分,加之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最终综合得分位居全县首位。而经济发展水平全县第一的六都镇则因上访问题失分较多,位列第二。
“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采取分类分级细化的方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现某项工作职责的轻重、任务的多少。”姚康表示,通过实施考核制度改革,彻底扭转了长期存在的“眼睛向上”、“GDP至上”的政绩观,使乡镇干部由“业务员”回归到“公务员”,让乡镇领导潜心研究本地长远的发展问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