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刚刚履任佛山市委书记不久的陈云贤,在一场高明区调研会上,向在座的本地官员推荐了美国作家克莱·舍基的一本书《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粗略地说,这本书将大工业化时代概括为“干”的,与之相对则是未来信息经济时代的“湿”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自然经济靠的是看不见的天,市场经济靠的是看不见的手,知识经济则靠看不见的脑。用我们中国的话讲,就是让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效融合,既对传统经济进行改造,同时也对新兴产业进行培植。”陈云贤如是解释。
这番表述实际上已经暗暗勾勒出陈云贤对佛山未来数年经济发展的大致设想。
就在这场调研的前一个月,佛山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周志彤已经在陈云贤的授意下,会同各部门开始调研起草一份关于智慧城市的5年规划纲要,与过去不同在于,这一次佛山关于信息化的思考将上升到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
这份统领佛山未来5年发展方向的纲要,最后被概括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8个字。
用陈云贤的话来说,智慧佛山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信息化的概念,也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概念,而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引领方向——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融合,这将成为佛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主要路径。不过,施政思路的转变并不那么容易。
佛山一位官员说,用这样相对软性的概念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线需要勇气,尤其是在过往的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了不俗成绩的背景下。他坦言,直到现在很多基层干部一听信息化还是觉得虚,“过去一说抓经济就是修路、上项目、招商引资,搞个产业园区拉动GDP是实实在在的,一说智慧、信息化就担心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佛山市长李贻伟曾经半开玩笑地称这种心态为本领恐慌症,部分干部在回避这一问题时,并未意识到信息化也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而且是一种更健康的增长。
智慧佛山:分权逻辑下的转型路径
佛山当前智慧城市的设想,部分借鉴了南海的经验。一方面是充分利用了此前南海超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反思了南海的教训,明确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把握好节奏,从需求出发,适度超前而非过度超前。
2010年8月,佛山市发布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
陈云贤通过《纲要》系统地阐述了实现智慧佛山的三条路径,并对三条路径下的具体项目做了细致安排:
一是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这实际涵盖了两个概念,除了培育发展与信息技术相关联的新兴产业,还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是通过信息化提升城镇化,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
三是通过信息化加快国际化,提升佛山国际竞争力。
实际上,国内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的市、区不少于十个,纲要发布之后,带头起草纲要的佛山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周志彤,前后接待过数拨前来取经的其他市、区官员。
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这些负责实际操作的官员面对“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大部分脑袋发懵,不少地方领导虽然提出了“智慧”概念,却鲜少有人像陈云贤这样明确点出了操作思路。
陈的这一套想法酝酿已久。2009年2月,时任佛山市市长的陈云贤就提出了佛山信息化发展“3+1”的想法,这也被认为是佛山“四化融合”概念的前身。
佛山经济转型的迫切性放在广东经济、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很容易理解。
就在前述《纲要》发布前,陈云贤在地方领导干部培训班上提出了佛山经济发展的三个“难以为继”: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已经难以为继;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已经难以为继;单纯依靠资源投入、外延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在能源、土地等资源制约日益突出和环境容量接近极限的情况下已经难以为继。
然而,为什么这一转型切入点是信息化?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关注佛山发展已经多年,他说,除了地方一把手有着“未来是湿的”这一判断,已经并入佛山的经济重镇南海也曾因为信息化红极一时。
1995年,当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这些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模糊遥远的时候,时任南海市市长的邓耀华,这一信息化的发烧友,已经带领南海全情投入到信息化的建设中。5年之间,南海已经初步构建起数字化城市的雏形,许多地级市难以望其项背,亦引来当时的9位政治局常委都先后赴南海视察。
邓耀华更放出豪言:“做官不是我的奋斗目标,IT才是我的理想!”
而后,随着南海撤市建区并入大佛山,领导班子的调整,南海大跃进式的信息化建设开始降温,各种争议也纷至沓来。
宁家骏说,佛山当前智慧城市的设想,部分借鉴了南海的经验。一方面是充分利用了此前南海超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反思了南海的教训,明确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把握好节奏,从需求出发,适度超前而非过度超前。
2007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在佛山设立调研基地,该机构后来给佛山的建议中重点提到,佛山未来信息化的切入点应该着重放在企业的信息化上,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化建设机制,而非过去南海政府主导式的信息化建设,也不能仅仅像南海那样过多局限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
事实上,从智慧佛山当前推进的情况来看,陈云贤这一“智慧”的概念也较过去的信息化南海丰富得多。
宁家骏说,电子政务仅仅是智慧佛山建设的一小部分内容,他个人尤为看重的是,佛山信息化兴业这一目标非常明确,在当前十多个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市、区中间,仅有佛山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来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培育新兴产业。当前,大部分城市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局限在用技术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比如智能交通等具体事务,并没有上升到统领区域经济转型这样的高度。
2. 乐从的探索
信息化究竟如何作用进而改造传统产业?数位受访的佛山官员都反复提到顺德区乐从镇的转型案列。
这一位于顺德西北角的小镇,有着全球最大的家具市场、全国最大的钢铁集散市场以及华南最大的塑料市场,依靠这三大专业市场的传统优势,乐从两度入选全国千强县。2010年,该镇690亿元的商贸销售额中,就有654亿元来自三大专业大市场的贡献。
乐从镇这一经济格局的形成完全来自于草根的力量。当地人一贯对投资设厂兴趣不大,却常常能从倒买倒卖之间觅到商机。1980年代初,钢铁还在纳入国家计划管理的时候,乐从商人们看准广东地区对钢材的需求,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批文、倒卖钢材,自发形成了十里长街的马路经济。
在这样几乎是自发并高速地发展了20年后,乐从的增长开始趋于乏力。乐从镇经济促进局副局长梁沛恒说,这种实体、现货的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饱和,乐从的土地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专业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个难题在于,乐从的溢出效应使得周边地区开始仿效设立专业市场,“定位的同质化问题很严重”。梁沛恒说。
在2000年开始的信息化浪潮中,乐从政府开始思考如何破解当前的发展瓶颈,电子商务理所当然地成为途径之一。2002年,一位家具的贸易商在政府的引导下尝试投资设立了一个家具的电子商务平台,他自己利用这一平台销售的同时,也把平台开放给乐从别的贸易商使用,并收取年费和交易佣金。
在运营三年后,这一全新的交易平台开始盈利,政府在前期人力、物力、资金全方位支持之后,也逐步退出,这一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彻底的市场化。这位家具贸易商也从家具贸易商转型为家具发展商,在电子商务的配套下筹建了实体家具商城。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欧浦钢网。2003年开始,一乐从本土的钢铁贸易商在一位地方分管经济官员的建议下,开始筹划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该老板前后投资超过4000万元,将这一钢铁交易网站打造成为国内最大的钢铁电子交易平台之一。
梁沛恒说,信息化的冲动下,过去这10年,乐从类似案例不胜枚举。这样的尝试虽然有成有败,但乐从传统三大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架构终于在2008年底基本成型。电子商务运用的结果是,乐从的商贸销售持续保持着每年15%左右的高增长。
2009年上半年,乐从申报工业与信息化部的国家电子商务试点。一位曾在乐从任职的官员说,工信部最初并不肯把一个国家级的试点放在一个镇,但在实地考察了乐从的电子商务成效后,最终首次将一个镇列为国家级的电子商务试点。
在佛山,另一个广为传颂的转型个案是维尚家具。
作为佛山的传统支柱产业,家具产业总体产值虽不小,却一直未能出现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一直以来,佛山的家具企业年产值一般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很难出现突破,而维尚家具却从2006年不过数百万的年产值一跃成为当前佛山年产值最高的家具企业之一,2011年这家企业的年产值将接近7个亿。
这样的突破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运用。
维尚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建平在家具行业浸染多年后得出结论:传统的经营模式限制了企业的扩张,过去设计——下单——库存——销售的传统链条上,库存环节会占用很大资金,且一旦销售不顺畅,库存也容易有损耗。
付建平随后与圆方软件合作,这是一家在室内软件设计方面颇有建树的公司。多方投资入股成立新公司,更斥资近3000万进行配套软件支持。这样的改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该公司现有的600多家门店并不是简单地销售家具,而是利用软件进行3D模拟,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家具设计,再据此下单。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整个公司完全是零库存运作,不会占用资金,也大幅降低了风险。
佛山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周志彤说,维尚模式的另一个突破在于,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最终实现了个性化的东西能够批量生产。自动化的改造、电子标签的运用使得很多工人完成的步骤都由机器手操作,生产效率和精度都大幅提升。
乐从镇和维尚集团这类利用信息化成功转型的例子,究竟是否具备普及性?宁家骏提醒,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路子可以走,但并不容易。
经济学家林毅夫2003年在一份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委托课题《信息化、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中已经提示,企业抛弃过时的机器设备、硬件和软件、购置新硬件和软件、更新企业管理技术,以及相应地解雇冗员、招聘新职员与相关培训过程中产生了巨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虽然增长潜力巨大,但是可能暂时表现并不充分。这也是乐从镇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有成有败的原因之一。
宁家骏评述,佛山在面对传统产业时的一个困境在于,面对占用资源过多的机械装备、家用电器、陶瓷建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制造、医药制品、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等传统产业,佛山要选择二次发展,就必须有所舍弃,然而要找到能形成增长点的新产业填补进来却并不容易。这也是佛山在舍弃过去优势产业的同时,也必须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原因所在。
颇受争议的陶瓷的关停并转措施在推进了三年后,佛山原有的近300家陶瓷企业已经缩减为62家。
佛山市发展改革局副局长李晓佳用“壮士断腕”评述这场改革,陶瓷与佛山渊源颇深,也是佛山过去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当时的调整遭遇极大阻力,内部讨论会上的一个半玩笑的段子是,一旦抛弃陶瓷,佛山宾馆的客人都会走空,这家老牌的五星级宾馆,多年受益于本土陶瓷产业的发展。
李晓佳说,历时三年后来看,陶瓷的调整还算成功,一是佛山在国际上的陶都地位并没有太大削弱,二是优质企业已经通过技术升级对工艺进行了改造,在节能减排和新产品创新上都有提升。
3. 佛山再定位
在陈云贤看来,佛山的转型升级已经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即引领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双转移、腾笼换鸟,佛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已超额完成,第二阶段,大招商、招大商,培植新兴产业佛山也已经有所建树。
佛山在转型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成绩,广东省内官方和学界评价都颇高。就在今年4月,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再次带队,前往佛山视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去年的4月和8月,黄华华曾经两度赴佛山考察其新兴产业。
周志彤说,随行的省内几位主要经济口的领导都说,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量及占全省的比重,在省内均位居前列。
这场调研中,陈云贤给黄华华的汇报中说,佛山已经确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包括光电产业、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新医药、环保、电动汽车等六大产业。其中,近期重点主攻光电产业、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佛山“四化融合”的首要任务。
在《“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中,陈云贤已经明确提出,力争到2012年光电产业、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这三大主攻的新兴产业规模均超1000亿元;重点培育新医药、环保、新能源汽车3 个成长快的新兴产业;精心培育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新一代空间信息等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最引人瞩目的是佛山的“三光”产业(光电显示、光照明和光伏),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光电)已经设在
佛山。
2010年,佛山光电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6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佛山光电显示产业仅液晶模组及其配套企业产值就超过250亿元,跻身全国三大光电显示示范基地行列。
周志彤说,虽然在传统的通讯、软件、互联网等信息产业上佛山与深圳存在较大差距,但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新的信息产业目前还未形成格局的情况下,佛山有资格去搏一搏。
“我们可能是铺路石,也可能成为革命者。”他说。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建三一直关注着佛山的转型,他也是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咨询专家之一。成评价,佛山的信息相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产业链条的相对完整——信息硬件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相关设计、教育培训已经聚集。
周志彤在谈及新产业发展样本的时候,再度提及乐从镇。除了利用电子商务改造传统的三大专业市场,乐从镇也试图从这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2010年上半年开始,乐从开始评估物联网产业,虽然国内物联网目前发展最好的是无锡,但广东庞大的物联网需求前景不容小视,乐从据此将自己发展方向定位为物联网的技术运用。
乐从镇与广东东箭集团合作,共同出资设立物联网产业园,圈地1000亩。这一项目先期的投入预计超过50亿,其中第一期与韩国三星合作的物联网体验馆项目将在今年10月完成。
乐从物联网产业园的初期定位很清晰,乐从镇现有的钢铁市场的物流产业园、顺德的家电制造业都将受益于物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梁沛恒说,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家电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采购、制造、仓储、流通、售后及回收全程监控,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和损耗。
“无论是佛山的‘十二五’规划还是‘四化融合’的纲要,无论是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是促进与信息化相关联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佛山仍然坚持的是制造业立市。”宁家骏说,这与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最初的设想有些许不同。
专家们认为,虽然佛山的“三光”产业趋势良好,但仍然希望佛山能不局限于此,而将发展信息服务业作为“四化融合”的重点,但最终成型的规划中,对此着墨并不算多。
不得不提的一个背景是,2010年广东省两会时,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亲自给佛山点了三个题,其中首要的就是继续做好“广佛同城化”,要有近期工作安排,更要有远期的谋划。
佛山制造业立市的选择,一方面来自其过去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全省的新布局,与广州形成错位竞争,现代服务业被视作是广州未来的发展重心。而广佛的同城化被视为珠三角当前的三个同城化设想中最为成功的一个。
4. 民生的考量
利用信息化来提升城镇化、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是“智慧佛山”的三大任务之一。
陈云贤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亦提到,他一直是把城市作为一种资源来管理,与很多城市土地财政的思路不同,陈云贤把城市资源分为三类,即可经营性的资源、只能依靠财政支持的非经营类资源以及教育、医疗卫生这类准经营性资源。
他说,这第三类资源,执政者要视政府的财政状况、民众可接受的程度、市场繁衍的情况协调好公办和民办的比例。而“佛山的教育、医疗是民办和公办结合的最好的领域。”
佛山的转型思路中对民生的考量与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施政思路调整不无关系。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公开的财政预算案显示,2011年广东省财政支出的首位正是1072亿的教育投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投入也是排位靠前的主要财政支出项。
广东提出的幸福广东建设也体现在其“十二五”的规划中,该省“十二五”规划的33个分类指标中,有14项纳入民生福祉的范畴。
在如何利用信息化提升佛山城镇化水平这一任务的规划中,佛山首先考虑到的也是把精力重点投入在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领域,比如教育、交通以及医疗。这三个领域的分项规划也已经相继出台。
智能卫生方面的大致设想是,将各个医院的信息联网共享,给病人设置电子病历,病人所有的病史、检查结果各医院都可以在系统上获得。这样操作的好处在于,避免了很多无谓的重复检查,有助于医生的诊断,也节省了抢救时间和金钱。
佛山智能教育的核心在于构建智能教学的终身学习平台,老师的课件可以实现共享,增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朱真参与了佛山市教育局智能教育评估体系的设计。他说,初步的想法是,将从学校的管理架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利用的广度及深度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智能教育的最终效果。
“三网融合”、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也是佛山智能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就在4月初,佛山信息化决策委已经决定将信息技术建设纳入城市的规划中,与水、电、气一样,在城市的最初规划中就要给信息建设预留空间。周志彤说,佛山过去的通信设施建设甚至类似“游商走鬼”,楼宇建好后要加基站往往阻力重重。
三大运营商的投入也是这场智能城市盛宴的关键环节。
周志彤介绍,佛山已经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佛山作为他们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根据战略协议,三大运营商未来5年内,至少将投入145多亿元用于佛山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电信佛山公司副总经理王湘江告诉记者,中国电信在佛山未来5年的具体投资金额还未完全敲定,初步预计会在60亿元左右。
这笔巨资将重点投入三个领域——有线宽带的建设、3G的广覆盖以及无线网络的接入。预期将在2015年实现100兆宽带到家庭、1000兆宽带到企业,佛山实现三位一体的网络无缝衔接,热点的区域会有wifi补充。
通过信息化来加快国际化是陈云贤提出的关于智慧佛山建设的最后一条路径。
实际上,佛山早期虽然对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有较多参与,但并未切入核心环节,上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深圳和东莞是最大的获益者。
成建三评述道,佛山过去的支柱产业不少定位是内向型,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佛山已经成功引入奇美电子等高端制造业,LED产业也已经颇具规模,而这些产业的导向正是出口。
奇美电子是台湾知名的液晶面板制造巨头,2006年计划在大陆投建工厂,广东省内多个城市都在全力争夺奇美,为谈下这一项目,南海区组建了4个工作小组,为节约时间双方人马多次在香港机场洽谈,前后68天就成功签约奇美。
《纲要》也给出了佛山加快国际化的具体思路。微观层面上,除了通过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国际化管理,也要构建国际贸易的平台,重点支持本地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宏观层面,要通过电子口岸等建设拓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通道和平台。
5. 智本之手
上述庞大的“智慧佛山”计划,涉及诸多具体项目的投建,但究竟会涉及多少投资额还是未知数。
陈云贤告诉本报记者,全盘的投资中,主体仍然是企业,而非政府。“政府要做的只有两点,一是超前引领,确定战略、方向和步骤,二是民生社会事务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各级政府的投入主要将作用到智能城市建设这一部分,包括智能教育、智能交通和智能警务等。”
这种财政投入的“四两拨千斤”的计划,期望通过政府的投入撬动社会资本的进入,这与此前南海信息化几乎单向的政府投入很不一样。
实际上,佛山市本级财政预计每年会向“智慧佛山”相关建设划拨1.8亿的预算,周志彤预计这笔资金之后还会逐年递增,5年的规划期内,市本级财政的投入不会少于10亿元,这不包括具体的产业扶持基金。
政府的投入层面,大头将由佛山的区和镇一级政府具体完成。有别于其他城市40%甚至80%的财力归于市本级财政,佛山的财力仅有不到20%归于市一级。陈云贤说,财力的下放是佛山经济一直保持着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然而佛山五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有差距,财力水平也参差不一,其中顺德、南海、禅城相对富裕,三水、高明两区发展相对慢半拍。这也意味着各区在智慧城市建设这一大课题下的投入会存有差距,比如禅城区已经提出5年投入10个亿的大致计划,而且有4.6个亿已经到帐。
周志彤介绍,区和镇一级的投入更多要量力而行,也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定。“比如高明区,不存在堵车的困扰,那该区在智能交通的建设上就可以适度慢一些。”
他也提到,虽然各区投入不一,但为避免重复建设和标准不对接等问题,各区超过100万的信息化投入都需要上报市一级审批、协调。
引入社会资本正是陈云贤的“拿手活”。他在从政之前曾担任广发证券的董事长,2004年佛山成立利用和发展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和企业上市办公室,当时正是由已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陈云贤出任组长。2004年11月,陈云贤走马上任顺德区委书记后,又力促顺德企业上市。
这几年,风险投资基金们在佛山颇为活跃。佛山市金融局人士介绍,目前有大概20多家风投在佛山活动,他们通过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他说,佛山已基本形成了风投的区域中心,已经有十多家基金扎根佛山,改变了风投过去在地方蜻蜓点水式的活动方式。这些签约的基金会优先支持本地产业的发展。
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风投关注的热点之一,一些优质的传统行业的企业也引起了风投的注意。前述维尚家具就吸引风投一次性投入7000万,乐从镇的电子商务和物联网也有风投试图介入。
除了资金面的保障,周志彤也正在研究设立一套智慧城市的评估体系。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并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标准和案例。
周志彤谈到,目前参照了2002年国家信息产业部城市信息化水平的一份测评指标方案,另外IBM也曾经出具过城市智慧程度评估的白皮书。
他说,整个智慧佛山的评价体系还未成型,初步的想法是,从基础环境、产业实力、服务情况、带动作用以及集成效应5个大方向上去设定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指标。
他亦透露,目前已经聘请了专家团队来具体操刀此事,最后也将由第三方的机构来评估智慧佛山的建设是否实现了规划中所提及的“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发展目标。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