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楼市调控进一步收紧政策下,开发商迫于存货、市场和资金压力而降价促销,目前看来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上市房企存货压力露出冰山一角。5月3日,万科公布了前4月销售数据,其中4月销售环比3月出现下滑,万科称,3月以来楼市成交显著放缓,房企存货压力上升,此为调控显效所致。而与万科类似,绝大部分上市房企4月销售均环比下跌。从北京、上海等上市房企布局的热点城市来看,可售房源也出现持续攀升状况。
在楼市调控进一步收紧政策下,开发商迫于存货、市场和资金压力而降价促销,目前看来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前4月存货近万亿
从2月到4月,上市房企的销售和去化状况渐趋恶化,成交逐月下滑,存货不断攀升。
据统计,截至2011年一季度,两市136家地产上市公司的存货金额高达9865.14亿元,与2010年同期的7041.46亿元相比,增长幅度超过了40%;环比2010年报显示的合计数据,也增长了9.07%。
其中,招商、金地、万科、保利2011年一季度的存货数据分别为407.79亿元、522.45亿元、1508.52亿元、1270.61亿元,同比均大幅增长,四家公司合计金额占1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总存货的37.6%。
与存货上升相对应的是,上市房企销售显著放缓。数据显示,剔除ST公司后,2011年一季度113家房企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46.4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74.39亿元下滑4.86%。
4月的去化情况也不容乐观。5月3日,万科公告显示,4月份万科实现销售面积67.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79亿元。与前3个月相比,4月份万科销售增幅有所收窄。对此,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调控对于市场的影响十分明显。“成交速度普遍放缓,随着新增供应的不断上市,行业的存货压力将进一步上升,万科会继续坚持快速销售的策略。”谭华杰说。
业内人士表示,4月销售进一步放缓加上新增供应,预计上述136家房企的存货继续攀升在万亿左右。
据谭华杰介绍,虽然万科前4月存货约达到1500亿,但截至1季度末,万科各类存货中,现房占比仅3.10%,环比2010年底的4%又有下降,显示万科去化率跑赢大市。
供给压力成共识
房企存货大增之下,楼市供应继续增加,而需求不断萎缩。
“相比之前两轮调控,第三轮调控直接抑制了过半需求。”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说。
在4月28日安信证券内部由安信证券分析师徐胜利、万科证券事务代表梁洁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人士参与的讨论会上,供给压力成为共识。
安信证券调查80余家样本公司显示,2011年一季度,样本公司销售回笼资金同比增速明显低于2010年同期,15家大公司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速为38.8,而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速为83.1;50家小公司一季度同比增速仅8.3,而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速达86.2。
德邦证券分析师黄玉梅表示,从4月下旬开始,楼市供应量已经开始明显回升,去化率下降,价格整体水平保持稳定。目前政策的效力还在观察中。
进入2011年第18周,德邦证券调查的样本城市整体成交同比下降19.68%,与第17周相比,样本城市整体可售量环比增加2.98%,可售面积已经达到2010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大量。其中深圳、上海、南京的可售量增加幅度最大。黄玉梅认为,市场供应将在2季度末和3季度达到高峰。随着供应逐渐增大,价格将面临小幅调整。
万亿存货压顶上市房企降价动力大增
另一方面,楼市需求进一步受到抑制。张大伟对记者表示,叠加的加息、取消贷款利率优惠政策等,使得炒房者利用资金压力大涨,投机投资需求已被逐出市场。在持续的限购、限贷政策下,一季度,个人按揭贷款出现明显的下降。
降价成必然选择?
东方证券分析师杨国华微观调研显示,5-6 月开发商推盘将增多,而初次推盘大多会采取“低价开盘,以价换量”的策略。杨国华认为,未来市场将呈现“量升价跌”的局面。
这几乎是近期分析师们的共识。申银万国报告显示,目前地产股的估值仍然处于较低,一线公司动态PB为2倍,处于2008年历史最低水平,市场整体RNAV 折价幅度为15%,隐含房价下跌10%-15%的负面预期。
10%-15%,跌幅是否到此为止?申银万国分析师殷资认为,房地产行业2011-2012 年业绩增长幅度预计在25%-30%左右,不存在房价大幅度下跌的压力。
市场方面,五一期间深圳中海推出千套房源促销,虽然最终价格仅比市价低10%左右,但仍然受到市场热捧;在广州,5月1日开盘的碧桂园清泉城也降价10%以上。
上述两个项目均位于广深远郊区,尚未带动主城区和核心区域房价下调。不过,有深圳业内人士认为,后期将有开发商继续跟风中海降价。
张大伟认为,从2010年已经出现部分企业的亏损现象,而房价最先降价很可能出现在这部分楼盘中。市场的均价往往由中小公司的行动来决定。他预计二季度将开始区域性的价格下调。
◎五一抢购潮背后:一线城市回暖无期
在日趋严厉的楼市调控重压之下,买方本应静待楼市退烧,但五一小长假期间,久违的“抢房大战”却在广、深两地上演。
五一假期首日,深圳龙岗中海康城国际开盘遭遇热抢。次日,碧桂园位于二线城市清远的清泉城推出300套别墅,认购者上千。如此火爆,令楼市调控失效、市场回暖之声再起。
上述楼盘的促销,是市场真的回暖,还是只是房价下跌的开始?
本报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表示,一线城市的个别楼盘热销都是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的真相。随着调控的继续深入,一线城市的楼市价格终会下降。
广深楼盘降价遭抢
自限贷和限购调控以来,楼市买卖双方处于胶着观望状态。5月1日起施行的“一房一价”政策本应给楼市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僵局被买卖双方共同打破。
五一前夕,深圳中海康城国际、塞纳时光两盘就已经为热销做好了铺垫。“千人团购”的广告和9000-11000元每平米,低于同区域楼盘价格的噱头吸引了媒体和大量买家的眼球。不出所料,4月30日,开盘当天,销售火爆,现数千购房者排号抢号的场面。
世联地产高级市场研究员王军鹏分析指出,中海推出的房源有1300多套,从限购政策和小户型基本售罄的现象看来,中海的买家多以刚性需求为主。
无独有偶,当天广州碧桂园凤凰城组团推新盘也迎来近3000人的客流量,目前货量仅剩一成左右。而海珠老城区的中海橡园国际也在开盘当天售出9成。
在北京,4月底集中签约的多为远郊区低价盘,其中位于房山的长阳国际城为今年首个限价房,1000多套的房源拉低了北京的成交均价。
上述楼盘均位于京广深远郊区,其低价促销并未带动市区楼盘跟风。北京、广州、深圳中心区房价在4月底均有小幅上涨之势。
有多位广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类项目遭抢购背后,可以发现开发商的预期降低和刚需及投资型购买力的强劲,但市区内热销楼盘仍然屈指可数。广东中原地产总经理黄韬分析:“如果不出拐点,市区内大部分买家还是会处于观望状态。”
楼市尚未回暖
在广深两地的抢购高潮之外,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上周在重点城市中,4城市成交量均环比上涨,其中北京涨幅最大,达42.67%。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也显示,五一期间,北京市期房签约量有所回升,达1170套,假期首天签约数达524套。
对此,有业内人士乐观预测称,市场回暖再现。
黄韬表示,个别楼盘热销,不足以判断市场已经回暖。“目前楼市仍然冷多热少,价格稳定。若市场再现2009年大部分楼盘都卖得好的景象,才能称之为回暖。”
北京亚豪机构总监郭毅认为,北京成交的上升是由于4月份中的低价位楼盘开盘引起的,不能称之为升温。再加上目前政策的影响,购买住房后就会遭遇不能再次购买的“死结”,热销的出现是短期行为。
中原地产华北区域董事总经理李文杰也认为:“从全国来看,一二个楼盘、一二个房企项目热销不代表楼市就一定是回暖了,降价促销带来的销量上升应该也是符合逻辑的,关键在于销量上升后是否价格也一并被带动上涨,才能得出结论。”
一线城市的回暖假象之外,楼市销售量和价格的上升在二三线城市却表现得更为明显。
如哈尔滨4月份商品房入网销售环比增长超过9成。从3月份的1304套升至2478套,均价环比微涨0.33%。
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显示,4月25日至5月1日,20城市楼市成交量上涨,13城市成交量涨幅在30%以上。其中昆明、大连、三亚涨幅逾100%。南昌、长春、厦门均超50%。其5月3日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也显示,4月份楼市价格涨幅居前的也为长春、郑州、洛阳等二三线城市,涨幅在1%-2%间。
针对二三线楼市成交猛涨的现象,世联地产5月4日发布报告指出,局部性限购导致资本从限购城市流出,部分进入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产生“挤出效应”。深圳、广州从去年10月份限购以来,本身房价没有下跌,反而周边未限购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出现大涨。
郭毅认为,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化加速,楼市会爆发式增长。
“从目前来看,有些地区的房地产业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不会出现区域的泡沫化,国家也不会抑制其发展。这些城市目前的回温是正常的合理的。”
世联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份至今,惠州商品房均价上涨19%,佛山商品房均价上涨30%,东莞商品房均价上涨11%。
一线城市房价将下行
从2010年4月17日起至今,国十条、新国八条连续重拳出击,但一线城市楼市价格仍不见明显回落。
“每一次中央出拳都很重,但有些地方政策却变形。”王军鹏分析,只要市场预期没变,目前价格还是很难控制。但是,开放商变得不如以前有信心了,而买家懂得衡量市场,变得更加理性。
广州、北京业内人士都指出,调控初见成效,加之市场预期和气氛,政策加重,银行信贷等变量的共同作用,未来价格下降成为必然。
“中海降价只是开始,后面应该还有其他项目继续跟进降价的,”5月3日,深圳一开发商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北京中原地产认为,未来一阶段,北京的市场供应主要以五环以外的中低价位产品为主,价格会下行。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