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一大早,老张就从五公里外的永昌镇买回了做买卖的食材,饭馆按时开门仍是他当天雷打不动的事。前几天,因为五一节大量涌入的游客,他经营的饭馆一度陷入无饭可吃的状况,至今仍令他记忆犹新,为此他不得不学会开始有“先见”地筹备每天生意所需的食材。
这是老张搬入新县城的第82个日子了。像老张一样每天张罗着生活的北川生意人如今已越来越多。这让新县城的风情商业街“巴拿恰”也渐渐变得人声鼎沸。每天数以百计的游客从各个地方慕名而来,不时塞满了原本空旷的街道角落,周围新设的停车场也几乎没有了空位。他们大都在此合影留念,惊叹于这座新县城的光鲜与美好,而后则带走一大袋精美的土特产或工艺品。
这正是诸如老张以及新北川管理者们所乐于看到的。以商带城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概莫能外。如此的商业繁荣也很难将其与一座因地震而异地重建的新城联系在一起,而更多让人感觉到的是一个风景名胜景区的现代气息。或许正如“巴拿恰”羌语所定义的一样——做买卖的地方。
不过,与这里的繁华相比,分布于商业街几个街区外的集中安置居民区则显得安静许多,除了偶尔能听见一两家因房屋装修而带来的嘈杂声外,宽敞明亮的小区却鲜见人走动,底楼临街铺面也大都还没开门展业。与原本从商的老张不同,这里大多因占地安置的当地农民则因城市化进程过快的问题而显得有些难以适应。而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与生活成本的急剧提升已成为他们面临的难题。
“如何将城市的生活变得有序、融合,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必然还需要时间来磨合。”北川宣传部副部长何锦如是说。在他看来,居民生活水平与社会关系将逐步走向成熟。
新北川再生:小城市遇上大社会
小城崛起
作为汶川大地震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北川新县城的“特殊性”从始至终就受到世人更多的关注。“三年重建,两年基本完成”也在北川震后的第二年头最早实现。
2010年9月25日,山东省援建北川新县城项目和委托山东承建项目全面竣工,并整体移交。同年12月18日、23日,也就在开工建设两年半后,整齐划一的新县城安置小区获正式入住。
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前后两天,全县共计7397户(3504户老县城建成区居民、3893户新县城拆迁安置群众)居民通过摇号分得新房,约占需安置总数的96.5%。截至目前,已缴费并领取钥匙7243户(其中,老县城建成区入住新县城群众3460户,新县城拆迁入住群众3783户),约占应缴户的97.9%。
2011年1月5日,北川巴拿恰商业步行街也正式对外招租。3月10日,其首批招租工作顺利完成后,来自全国各地103家特色商户获入驻,其后的4月20日,该商业街正式开街迎客。与此同时,位于新县城尔玛、禹龙、永昌、新川等四个安置小区的商业铺面也随之先后启动招商,截至目前尚在进行。
显而易见,在住房首先完成安置的稳定前提条件下,商业氛围的逐步营造已让北川新县城的城市发展开始走上正轨。
据记者了解,巴拿恰商业街是北川新县城十大标志县建筑之一,也是川西北最大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按照北川政府的设想,目前新县城正是利用巴拿恰的高人气和知名度,使其作为对外推广的平台。
“通过引入北川的名、优、特产品,通过这条重要的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产品,带动山区、畜牧业、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北川某政府人士如是说。据其预计,2012年,巴拿恰及小区门面总销售收入将达到1.8亿元以上,直接带动就业10000余人。
除此之外,为落点产业,新县城还规划建设了北川—山东工业园和农业产业示范园,总体建设面积达1.4平方公里。目前已签订正式投资合同并建成投产的企业33家(山东企业24家),总投资约19亿元(山东企业约16亿元)。而另一个总投资1.8亿元的北川维斯特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预计建成后直接带动北川产业基地发展,直接和间接带动10000多人实现就业。
何锦认为,三年重建任务,新北川已基本超预期实现,住房搬迁及产业配套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大社会”融合
不过,与城市硬件提升相比,如何加快新县城的社会关系改造却仍是北川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外力助推北川城市化进程骤然加快的条件下,原本还处于相对闭塞且经济思路还显落后的北川本地人将如何正视诸多新元素的冲击?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的新北川以俨然成为一个全新的城市融合体。原本已本地农业经济为主的小县城商业结构,正逐步转为多形态现代商业氛围的大城市发展格局。而这与北川目前的经济发展还略显脱节。
“外地不少人都过来做生意了,房价、租金都炒得很高。”李勇是从绵阳过来的生意人,女儿已经在这边租了铺面开眼镜店,现在还想找个铺面开小吃店。据他称,现在商业街这边好的铺面每平租金要100多元,一个二十多平的小店面每月租金就要两千多。
老张对此也深有体会。尽管他所经营的饭店目前还处于试营业阶段,盈利还不稳定,他对饭店的前景很难判断。“只能先做做看。”
据记者了解,因为商业铺面统一对外招租,且采取公开竞价,因此有些铺面租金被变相拉高。“100多每平的完全是在赌气,这些铺面大都没有开业。事实上,现在每平60以上租金的都很难做下来。”某当地政府人士说。
新北川再生: 小城市遇上大社会
与此相较,新北川本地的产业经济目前却仍处于起步阶段。而不少本地居民的就业、收入状况也仍有待提高。
供职城市环卫的本地永昌人王雪(化名)告诉记者,其目前基本工资为650元,加上考勤费100元,有750元左右。此外,政府对安置户每人每月还有400多元的社保,属于自愿购买。
除此之外,周围工业园的厂商尽管较多,但工资也都较低。王雪称,一般都是几百元每月,效益好的有一千多点,自己儿子就在一个电子厂,但四个月都还没发工资。“据说是工厂刚刚起步,还没产生规模效益。”
由此不难预料,生活成本提升已对转型产业工人和中低收入城市居民造成冲击。
新北川归处
应正视的是,已然跨入城市行列的新北川仍在探索。
事实上,在新北川设计之初,对于未来城市化的管理,政府管理者已然有了较为系统的考虑。2010年6月,也就是在新县城整体移交前三个月,北川县启动了城市管理工作,成立了专业筹备组,组织起草了城市管理各项方案。
大体而言,北川探索了一个网格化管理、“大城管”格局的现代城市社区模式。即,除了对各个城市单元网格实行“定时、定位、定岗、定责”,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的精细化数字管理外,还通过统筹协调城市相关部门联动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以高标准建设的新北川配备了全国首家智能电网,其同时也是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络整合,在住宅小区和办公区实现了光纤入户;而由国家科技部、山东省科技厅支持,其还依托“数字北川”项目,建成了北川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
但即便如此,从大家到小家的社区化管理却仍需进一步摸索。老张告诉记者,因为不少当地农民一跃成为城市居民,诸如天然气使用的安全问题仍显凸出。这使得不少年轻劳动力被迫滞留家中照顾老人。“一般都不敢全出去务工。”
这也不难理解,原有生活方式的革新给北川管理者所带来的压力。何锦认为,提高全民参与管理意识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而每月15日也被确定为新北川志愿者活动日,目的正是积极培养干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主人翁意识。
“显然,一个现代化城市管理的成熟远非一朝一夕之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一位教授告诉记者,即便重建标准再高,社会管理仍是一个缓慢的内部消化过程,不仅是在新北川,诸如地震重建安置的许多地方都会面临这一转变。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