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物价压力正波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用,无不让消费者感触明显。通胀何以高企,成本为何居高不下?本报选取日常生活中如日化、餐饮、物流、服装、运输等最典型的行业,试图从一部分细微的消费产品切入,来解剖价格成本链条,包括原料成本、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流通成本等,以期梳理众多消费品背后的各项成本变化因素。
物
价压力正波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用,无不让消费者感触明显。通胀何以高企,成本为何居高不下?本报选取日常生活中如日化、餐饮、物流、服装、运输等最典型的行业,试图从一部分细微的消费产品切入,来解剖价格成本链条,包括原料成本、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流通成本等,以期梳理众多消费品背后的各项成本变化因素。
◎大米
每斤2元以下的长粒香米为何吃不到
在上海的超市里,我是一袋5公斤的大米,我有很多“马甲”,有的叫“优选长粒香”,有的叫“特选长粒香”,不管叫什么名字,我现在的身价很少有低于每斤两元的,如果你见到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这不可能是超市在做特价,有可能你碰到了假货。
我真正的名字叫做“绥粳4号”,绥是黑龙江绥化的绥,粳是粳稻,我的老家在黑龙江桦川县。
你在上海吃不到每斤2元以下的长粒香米并不是你被超市忽悠了,就算在桦川,你也吃不到。我们穿着稻壳“衣服”的销售价格在桦川已经到了每斤1.3~1.4元,一粒稻谷不是百分之百能够变成大米,最好的水稻,大概只有65%左右能变成大米,其他是稻壳、米糠还有不断挥发的水分。
如果你有计算器的话,一斤1.3元的稻谷,只有65%变成大米,相当于每斤大米的成本是2元,我们的出米率因为旱灾、涝灾、虫灾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到不了65%,差的时候,只有50%,那一斤大米的成本就要到2.6元了,现在在桦川县,当地小米厂生产的长粒香米价格已经到了每斤2.3~2.4元,所以我肯定地告诉你,你基本不可能在上海碰到每斤2元以下的长粒香米。
你们可能要问,前两年我们在超市还能看到很多2元以下的东北大米,现在你还在稻田里的时候,变成大米价格怎么就到了每斤2元以上了?我身价金贵真的不是自己主动要求的,原因还得问“大哥”和“二哥”。
“大哥”是土地,去年,我老家1公顷土地的承包价格是1.5万~1.6万元,现在涨到了1.7万~1.8万元,承包费每公顷至少涨了1000元。农民伯伯不是自己有地吗?为什么还要承包土地?因为当地的农民伯伯们虽然人均有1公顷左右的土地,比起南方地区人均1亩多得去了,种地要想成万元户太难,还得去承包别人的土地,多多益善。
“二哥”是柴油,去年1桶175公升的零号柴油的价格是1200元左右,现在涨到了约1800元,“二哥”价格一涨,农药、种子价格都得涨,我们的身价不水涨船高都不行。虽然卖到了每斤1.3~1.4元,农民伯伯们也没有发财,刨掉成本,承包一公顷水稻净收入也就3、4千块钱,要想成万元户,得种3公顷。
我们从地里进到工厂,脱掉“衣服”装袋就成了白白净净的“特选”或者“优选”长粒香米,要运到上海,这时候“二哥”地位更显赫了,绝对是“大哥大”。
加工厂的叔叔阿姨算过,把我们从北京运到成都,因为“二哥”涨价,每吨增加的运费成本差不多40元,谷歌地图显示,北京到成都有差不多1800公里,从桦川到上海的话,走陆路有2700公里,每吨大米汽车运输的话增加的运费差不多要60元,1袋5公斤的大米运费要多出3毛钱。
运到了上海,你在超市还见不到我。我要走进超市的大门,先得交开户费,不交上2万~3万元,我还得在超市门口站岗;交了开户费,还得交条码费,1家店要200元,如果这家超市有50家门店,得要1万元。总算进了超市了,你要一进门就看到我,我还得交堆头费,一个1平方米左右的堆头,可能要1000~2000元。
到最后你把我买回家的时候,我的身价已经可能飙涨到了每斤3元以上了。我也很无奈自己的身价涨到每斤3块钱,我现在的希望是你的工资每年涨20%,5年以后,工资能够翻番,农民伯伯能成万元户,我也可以名正言顺地穿上每斤3元的“黄马甲”。
◎餐饮
食材大涨 饭价劲升体量缩水
迫于物价不断上涨,一线城市很多餐厅选择了涨价,上海静安寺附近一家广告公司的康小姐,平时有空就爱跟同事去附近的一家港式餐厅吃上一顿,可本月去吃,跟以前类似的几个菜,吃完后一看账单,足足比以往多了60元。
不过,也有很大一部分餐厅并没有涨价,但是饭菜瘦身了。4月中旬,上海周小姐去一家湘菜馆吃饭,还是那几个她最喜欢的菜,价格没变化,却明显感觉菜量变少了,还没吃饱。北京传媒行业的刘小姐上个月去一家西餐厅,点了自己一直点的炒饭,炒饭还是28元一份,菜上来后,却发现原来的两个鸡翅没有了。
在大众点评网上,记者看到了多条网友抱怨价格涨价或者菜量缩水的点评。一些网友抱怨,近来很多餐厅周末打折以及优惠都取消了。为了节约成本,很多消费者加入了团购大军。
一家苏州面馆的老板告诉记者,成本涨得厉害,大米从去年2元/斤涨到现在2.5元/斤,去年菜油4.3元/斤,现在涨到了5.8元/斤。一碗大排面,大排从年初1.1元/块涨到了现在1.5元/块,一碗面的成本也从1.8元涨到了2元,调料涨得更加厉害。
“食材比去年同期上涨近10%、物流也跟着涨5%~10%,一顿饭保守估计成本至少上升了5%。”上海明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伟补充道,“这还不包括用工成本以及房租上涨。”
事实上,用工成本以及房租涨得更厉害。用工成本上,人均工资已经从去年的底薪1120元/月涨到了现在的1280元/月,加班费也从原来的6元/小时涨到了8元/小时,人均每月工资涨200元以上。老门店的低价房租也已经成为历史,商品房限购后,也催涨了门面房等商业用房的房租,相同地段200平方米的门店,以前3万元/月即可,现在5万元/月都未必能租下来。公司无奈只好决定涨价,不涨价则缩水,也就是说,在这里一顿饭比去年要涨价10%左右。姜伟强调:“相比周边餐饮企业,我们已经算是很晚才涨价的了。”
跟姜伟有同样感触的不在少数,《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数家餐饮企业,无一例外表示成本压力下催生菜价上涨。北京一位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肉类食材最近一个月涨价20%~30%,牛仔骨更是在数月内从30元/斤涨到了60多元/斤。用工成本则从去年9月到现在涨了50%以上,虽然对菜单进行了提价,但是又怕顾客流失,并不敢将所有上涨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现在每个月盈利已经比去年下降了20%左右。
从去年开始餐饮行业就已经步入涨价通道,但提价并不能抵消成本上涨的压力。据中国烹饪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前100强餐饮企业营业利润率为27.41%,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5%,整体表现不佳。
同时,中国烹饪协会介绍,随着物价上涨而催生的生活成本增加问题,使得本餐饮行业流失率处于高位,让本就招工难的餐饮行业雪上加霜,用工难又倒逼餐饮企业不断抬高工资留住工人,加重了成本压力。
◎奶粉
一袋奶粉的自白:从“平民”到“贵族”的蜕变
尽管发改委对于价格调整三令五申,但是婴幼儿奶粉涨价消息此起彼伏。不可否认,无论是原料奶粉还是包括乳清粉在内的奶粉辅料的目前国际价格均在高位运行,然而成本的高企真的令洋奶粉不可承受了吗?
漂洋过海到中国
“我来自新西兰,面对中国市场,我是一个新手。因为主人告诉我这里需要我们这样的进口奶粉,为此我踏上了中国之旅。”
在农业高度发达的新西兰,牛奶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当我离开祖国新西兰之际,便开始了从‘普通女子’向‘贵妇’的蜕变。经过新西兰海关的检验,踏上轮船,远渡重洋需要约三个星期。到了中国,我不能立刻走入商店,需要在海关停留半个月到一个月,通过中国的检验检疫。这期间我必须留在保税仓中,而我的主人将为我支付保税仓租金。经过一系列的手续之后,我的身价已经增长了30%~35%”。
远洋货运、新西兰和中国双方边检费用、中国关税、保税仓租金、预收增值税这是生产成本之外的另一项硬成本。
洋奶粉在国内的办事机构需要一定运营费用,这笔费用将令奶粉价格再次上涨25%~30%。此后进口奶粉将真正进入流通环节。
“代理商将我的身价提高了15%,之后带着我走向货架。我的本地主人为了让我足够吸引别人的眼球,为我准备了精彩的广告、诱人的礼物以及漂亮的导购小姐。当然叩开商业之门还需要很多费用,这些都提高了我的身价。我的价格又上涨了15%~20%。最后,零售商将我盛情接待,我的身价再次提高约20%之后,终于漂漂亮亮地坐在了货架之上,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我。”
作为一个众知的产奶之地,新西兰的奶源受到国际追捧,尤其是在遭遇三聚氰胺的中国。以2010年为例,当年国产奶粉总量为110万吨,而进口奶粉为45万吨,进口奶粉中来自新西兰的奶粉占据总量的60%~70%,其余来自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西欧。
营销费用占大头
一家被指毛利超过50%的进口奶粉企业高管曾向记者抱怨,其净利率只有约7%。那么从50%到7%之间发生了什么?
东方艾格资深乳业分析师陈连芳指出毛利率只是反映和产品相关的直接成本对终端价格的影响,从毛利到净利还需要扣除营销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目前进口奶粉的直接产品在总成本中占比并不大,主要的大头在营销流通环节。”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的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奶粉平均价格为3468美元/吨,同比上涨14.87%。陈连芳指出,进入二季度后奶粉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环比增幅有限。同样作为主要辅料的乳清粉环比增幅也不到10%。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在奶粉的原料成本中,原料奶占据55%~60%,乳清粉占据35%~40%,其余营养素以及辅料占据不到10%。
据陈连芳介绍,近期进口小包装奶粉(即成本灌装奶粉)的均价为10美元/公斤。这意味着小包装奶粉到进口商手中每罐的价格不足100元人民币,而到终端价格则至少200元~300元。“广告费用、渠道费用对于奶粉商而言都是非常大的开支。”陈连芳特别指出,“外资奶粉企业和医护系统关系密切,而要维护这种关系需要相当大的费用,但这笔费用均是黑箱操作。”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资深乳业专家陈渝否认奶粉行业暴利说。“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一个暴利行业必然会吸引非常多的企业进入从而导致竞争加剧。”陈渝指出,“婴幼儿奶粉在中国并不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奶粉企业可能在某个时间段享受一个比较高的利润率,但是这不可能长时间维持。”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