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调结构”乏力 推高电荒

2011-05-20 00:27:02 | 作者: 王秀强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阅读:“谁为电荒负责”之一:政府难辞其咎

5月16日,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率队奔赴山西“寻煤”,成为今年迎峰度夏前第一支入晋队伍。

在湘晋双方座谈会上,梅克保坦诚地讲:“受电力需求猛增、水电出力不足、大量火电机组缺煤停机等因素影响,湖南电力供应持续吃紧,已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希望山西能在电煤供应方面给予湖南更大支持。”

“电力需求猛增”的背后,是湖南工业产业势头不减的快速发展。

此举之下,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已接近去年7、8月份迎峰度夏高峰时用电量。“电荒”正由季节性向常态性转变。

而一个颇具讽刺的趋势则是,在国家政策无法有效地推动地方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之时,眼下蔓延的“电荒”或正在起到倒逼的作用。

如此减排

湖南省统计局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湖南省GDP为3646.6亿元,同比增长13.9%,连续7个季度同比增速在13%以上。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490.53亿元,增长21.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039.63亿元,同比增长25.5%。

“在湖南省工业结构中,湖南省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高;现代服务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不高,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仍比较低。湖南不少地方仍是粗放式增长,经济增长过分依靠投资的增加,资源环境约束大。”湖南社会科学院副巡视员方向新撰文分析。

在湖南省“十二五”规划中,钢铁、石化等仍是其发展的重要项目。

不惟湖南。2010年在节能减排的约束下,一些地方暂停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审批。大批项目转移至今年上半年开工,带来电力消费的大幅攀升。有些地方高耗能产业存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

工业增速与电力需求正相关。“电荒”重地湖南、浙江、江西便是典型案例。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李廷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上述三地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国,高耗能产品(有色、水泥、粗钢)产量增速多数高于全国水平。

近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审计结果显示,一些地方违规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问题没有完全杜绝。部分火电、钢铁和水泥企业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违规新建“两高”项目,给当地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压力。

此外,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还不够彻底。部分企业未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要求,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这说明,节能减排政策在执行中被不断异化。

转型悖论

在地方追求高速经济发展的冲动之下,电力需求必定有增无减。

一个经济发展模型在地方和电力行业得到普遍认可:中西部地区用电10亿千瓦时,工业产值可达100亿元,创造财政收入10亿元;而在相同的用电量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则可创造120亿-150亿元工业产值。

在此经济发展方式的驱动下,地方政府甚至在“电价”上做文章。

2010年电监会在电价检查中发现,部分省(区)自行出台优惠电价政策,助长了高耗能企业盲目发展;一些地区执行差别电价企业名单更新缓慢。

不过,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口号与方式甚至大相径庭。

记者了解到,西部某国家级贫困县被选定为转型发展试点,用以探索资源型经济转型路线。其近期规划发展项目150多个,投资规模近600亿元,投资项目涉及工业、城乡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其中,工业项目投资总额300余亿元,接近全部投资一半以上。

在这些投资项目中,以资源加工为主,但是炼钢、发电两个项目投资便高达250亿元,相当于当地2010年GDP总量的10倍。

据记者了解,像这样打着转型试点的旗号上高耗能项目的地方,不在少数。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