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难道被征地的农民要通过打高尔夫健身?一个全民健身项目又怎么变身为高尔夫球场?对于产业转型中的镇江新区而言,急需的土地资源又从何而来?
6月18日,镇江新区丁岗镇华墅村。
村民杨军(化名)指着眼前广阔的“波浪式”平整土地告诉本报记者,“这是咱百姓们都知道的高尔夫球场”。
杨军口中的高尔夫球场现已停工,而与其“自然接壤”的另一面,是江苏在镇江新区启动较早的“万顷良田工程”。两个打工老者说,目前已完成了约4万亩的土地平整。
但奇怪的是,在镇江新区管委会的日常公开工作中,并没有涉及到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与丁岗镇相关的,只有一个叫“绿色社体家园”的项目——这是为被征地、集中居住的农民而建设的“全民健身项目”。
难道被征地的农民要通过打高尔夫健身?一个全民健身项目又怎么变身为高尔夫球场?对于产业转型中的镇江新区而言,急需的土地资源又从何而来?
良田边缘的高尔夫
举报者告诉记者,高尔夫球场的确存在,其背后则是镇江新区管委会与江苏房地产开发公司(下称“苏房公司”)镇江分公司合力推动的。
举报材料显示,苏房公司镇江分公司实际上早在2009年底就已着手进行一个叫“镇江新区高尔夫俱乐部”的项目策划和营运工作,其中亦有同步建设别墅等房地产配套项目,其地点就在镇江新区丁岗镇的华墅村。苏房公司是江苏最大的国有不动产开发企业,涉及长三角城市诸多高档房地产项目。
这个“镇江新区高尔夫俱乐部”项目,详细介绍文字均以“绿色社体家园”来描述:项目总占地5000亩、总投资超过20亿元,是“集聚了各种优质要素特色的现代综合性体育健身家园”。
其中,“社体家园中规划的54洞高尔夫球场占地约4500亩,由三个不同风格功能的高尔夫球场组成:公共球场、国际锦标赛级球场、高端纯会员球场”。
由此可见,高尔夫俱乐部与绿色社体家园实为一体。
举报者称,“绿色社体家园”项目,到目前为止没有见到征地批文和拆迁许可证。记者就此致电苏房公司,对方未予置评。
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04年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要求各部委和地方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
何高尔夫球场能在镇江新区再现“雏形”?
举报者告诉记者,高尔夫项目能够成功“整到”土地,是镇江新区管委会利用了“体育产业”这条线,获得了体育系统的一路绿灯——冠以全民健身体育项目的名义。
公开资料显示,镇江新区拿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批文,后者同意建设“绿色社体家园”户外综合设施,以及利用这一社体家园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于是,在全民健身项目的掩护运作下,4500亩高尔夫土地成功“整到”。
“4500亩的高尔夫项目,90%属于基本农田,”举报者表示。而杨军也告诉记者,家里的耕地和承包的60亩丘陵就是被整到高尔夫球场里面去了。事实上,有关高尔夫球场的事实,在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新区管委会与苏房公司镇江分公司的“会议纪要”中亦有描述:“在一期球场建设过程中采取修建绿化林带、建设排水沟方式,使项目施工区域与现有未拆迁群众居住区形成自然隔离带。”
举报者称,由于新区管委会的力推,上述项目在手续和规划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开建,镇江市国土局因此拒绝参加推进会议。
“新区丁岗的高尔夫项目目前暂时停工了”5月19日,苏房公司镇江分公司的一位员工对本报表示。记者获悉,因举报和上访,江苏省有关部门曾于2011年4月派人检查,故而土地平整后便处于停工状态。
良田工程之外
高尔夫项目最终得以落地,还利用了“万顷良田工程”的掩护。
作为江苏省辖市中区划面积最小的镇江,是较早积极响应“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城市之一,早在2009年8月经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正式批准的总面积达5.59万亩。
江苏全省人均耕地仅有0.93亩,属全国最少。于是2008年底,江苏推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具体做法是将分散的耕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经营,同时将农村居民迁移到城镇集聚居住。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一份宣传材料中指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试点实践表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提升一产、支撑二产、繁荣三产”。
对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支持和欢迎这项工程的。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说法,地方通过万顷良田工程置换得到了“极为珍贵”的用地指标——其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将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转变,农民由宅基地自建住房搬迁到了政府统一建设的“集中式小区”中,地方因此“腾笼换鸟”得到了大量的用地。
据江苏省国土厅耕保处人士介绍,如搬迁一个4000人的村庄,平均可置换出用地指标约700亩,而这相当于一个县1-2年的指令性建设用地计划总量。
按照江苏省规划,万顷良田工程置换出的土地指标,除部分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外,结余部分用于新农村建设,再结余的部分用于城市建设。
但截至目前,上述用地指标在公开渠道中无法查到明确的具体分配方法,而地方在经济建设中也未有详规可追溯。
江苏提出,地方建设“万顷良田”工程,必须要具备10000公顷以上规模农业的农地资源整理潜力。
于是,在镇江新区老鸦山周围的三镇一街道18个行政村总体6万多亩的区域,无疑成为了工程的最佳选择点。
而披上“绿色社体家园”外衣的高尔夫项目,借机与万顷良田工程“接壤”,达到了混淆视听的目的。
转型之困:为何热衷高尔夫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从各地已上报的万顷良田工程看,与地方的“新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紧密相连——尤以镇江新区为典型代表。
各类经济开发区,是地方政府的工业集中区、财政来源地,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对于镇江而言,在不断被其他城市超越的过程中,开发区承担了更多的历史使命和经济发展压力,而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土地资源来支撑实体经济。
举报者是镇江新区管委会系统中的一位公务员,他表示,经过20年的发展,原有规划利用的土地已开发完毕,要取得新资源必须通过大量的拆迁(增量)和提升已有资源品质(存量)。
在这个过程中,万顷良田工程无疑带来了双重机遇和效果,一方面保证了基本农田的红线,另一方面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增量土地资源。
但转型的背后,是地方对房地产开发的热衷。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2010年2月的镇江新区在建工程施工进度表显示,在建的210个工程中,有128个属于地产类项目。
而新区策划的高尔夫球场,通过“绿色社体家园”得以顺利上马,如此可带动周围土地资源价格狂飙,创造丰厚利益,成为了推动GDP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